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八十四(1 / 2)
乐乐的画笔在纸上飞快游走,金黄的颜料顺着笔尖流淌,把花盘的弧度、花瓣的层次勾勒得栩栩如生。琪琪弯腰轻嗅一朵向日葵,花瓣上的晨露沾湿了裙摆,她轻声呢喃:\"原来向日葵的香气里,藏着阳光的味道。\"浩浩抱着吉他坐在田埂上,指尖拨动琴弦,《向日葵》的旋律混着风声在花田里流转,引得几只蜜蜂围着他盘旋。
赵爷爷扛着镰刀走来,看到这热闹景象,皱纹里都盛着笑意:\"再过三天,花盘就完全成熟了,到时候教你们采收的法子。\"毛豆立刻凑上去:\"是不是'两砍一插'?我在书上见过!\"赵爷爷愣了愣,随即大笑:\"城里娃懂得还不少,正是这个理儿,先砍花盘再砍秆,插着晾晒最省心。\"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把花田当成了乐园。乐乐每天清晨都去记录花盘的变化,看着绿色花盘渐渐泛黄,籽粒从干瘪变得饱满;琪琪则把向日葵的生长故事写成了长诗,每一句都藏着对田野的热爱;小默的相机里装满了笑脸,有城里孩子追逐蝴蝶的身影,也有乡村孩子辨认云朵的模样。苏晓还带着大家做了向日葵形状的饼干,用蜂蜜调了糖浆,甜香飘得老远。
采收日终于到了。赵爷爷先做示范:左手扶住花盘底部,右手挥镰轻轻一砍,\"咔嚓\"一声,沉甸甸的花盘就落进了竹篮。\"第二砍要留三十厘米的秆,插花盘的时候要稳,这样通风好,晾晒得快。\"他边说边把花盘插进砍短的秆子里,金黄的花盘朝上,像一个个小喇叭在田里列队。
孩子们立刻分工行动。毛豆力气大,专管砍花盘,虽然偶尔会把秆子砍得参差不齐,但速度着实不慢;小宇和浩浩搭档,一个递花盘一个插秆,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乐乐和琪琪负责捡拾掉落的籽粒,小心翼翼地装进小铁盒,说要留作明年的种子;丫丫和朵朵则跟在后面整理竹篮,不让花盘压坏花瓣。
\"快看我这个!\"毛豆举着一个比脑袋还大的花盘跑来,籽粒饱满得快要胀开,\"赵爷爷说这个能出半斤籽!\"小默赶紧按下快门,把他得意的模样和巨大的花盘一起定格。赵爷爷走过来摸了摸花盘:\"这株是去年留的优选种,今年长得最壮实。\"他又指着远处:\"你们看,那片晚种的还没成熟,黄绿相间的也好看。\"
中午的太阳渐渐毒辣起来,苏晓送来冰镇的薄荷水和艾草饼。大家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田里插满的花盘,像铺了一层金黄的锦缎。\"以前只知道葵花籽能吃,没想到采收这么有讲究。\"林林捧着水杯说。丫丫剥开艾草饼:\"等晒干了脱粒,苏晓姐姐还要教我们榨油呢。\"
晾晒了五天后,花盘彻底干透了。赵爷爷借来脱粒机,孩子们围在旁边好奇地张望。苏晓把花盘倒进进料口,机器\"嗡嗡\"转动起来,金黄的籽粒顺着出口掉进布袋,杂质则被风吹走。\"这是半机械的法子,既能保证品质,又不会伤了籽粒。\"赵爷爷解释道。
脱粒结束后,孩子们捧着饱满的葵花籽欢呼雀跃。苏晓挑了最饱满的籽粒,准备用来榨油。她先把籽粒倒进炒锅,小火慢慢翻炒,炒到籽粒发黄、香气溢出,再倒进榨油机。随着机器加压,金黄的油珠缓缓流进陶罐,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最纯正的葵花籽油,炒菜特别香。\"苏晓舀起一勺,香味立刻弥漫了整个厨房。
当晚的餐桌上,摆满了用新榨的油做的菜:清炒时蔬翠色欲滴,红烧土豆油光锃亮,就连最简单的蛋炒饭都带着淡淡的葵花香气。毛豆捧着碗吃个不停:\"比城里买的油香多了!\"赵爷爷喝着米酒,看着满桌的饭菜,感慨道:\"以前种葵花只为换钱,现在能和你们一起分享,才更有滋味。\"
饭后,大家在院子里举办了\"丰收晚会\"。乐乐展示了自己画的成长系列画,从新芽到花海再到采收,每一幅都充满了生命力;琪琪朗诵了新写的《丰收颂》,声音清亮动人;浩浩弹起吉他,大家跟着哼唱,歌声惊起了院角的萤火虫。小默把这些瞬间都拍了下来,还录了一段视频,说要做成纪念碟送给每个人。
离别的前一天,孩子们一起做纪念礼物。他们学着用滴胶做摆件,把晒干的葵花花瓣、薄荷叶子封在里面,还放进了一小撮葵花籽。丫丫做了个\"柿柿如意\"的摆件,送给乐乐:\"祝你画画越来越棒。\"朵朵把自己的诗集和滴胶摆件绑在一起,送给琪琪:\"希望你永远有写诗的灵感。\"小默则把整理好的照片集和\"花田日记\"交给林林:\"这里有我们所有的故事。\"
赵爷爷也给每个孩子准备了礼物——装满葵花籽的布口袋,上面用红线绣着各自的名字。\"这是今年的新籽,炒着吃、留种都行。\"他又看着小默,\"明年春天,咱们还种向日葵,我教你们育苗。\"
送别那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背着装满礼物的背包,站在田埂上最后看了一眼友谊花田。此时的花田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整齐的秆桩,但空气中仍飘着葵花的清香。乐乐把装着种子的铁盒揣在怀里:\"明年我要自己种一棵向日葵。\"琪琪摸着诗集:\"我会写更多关于这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