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这不是亲手点燃了导火索吗?!(1 / 2)
开国大典之后,解放战争仍在继续。
仅仅不到半个月之后,10月14日广州解放,在此之前,国民政府机构已经陆续迁往重庆。
迁至重庆后,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深感无力扭转局势,于11月初离开重庆飞往香港,很快又以赴美就医为由,前往美国。
到了11月30日,重庆解放,国民政府机构又匆忙西迁到成都。
此时,已经近乎流亡状态,政府机构涣散,能有效指挥的军队也所剩无几。
12月7日,行政院长阎锡山在成都宣布,国民政府迁设台北。
到了12月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台北举行了迁台后的首次政务会议。
老蒋也终于在12月10日离开成都,飞抵台北。
12月27日,成都解放,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彻底终结。
当然,此时在西南山区和南方沿海地区,还有不少残留的国军,尤其是一些沿海岛屿。
舟山群岛、海南岛也还在国军控制之下。
要肃清这些地区,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另一个位面,直到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5月16日,12万国军从舟山群岛撤往台湾,大规模、成建制的战役才基本结束。
。。。
在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之时,战争的阴云也笼罩在朝鲜半岛之上。
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就没有承认过对方,而且双方都主张对整个半岛的主权。
从双方建国开始,就在“三八线”附近冲突不断。
在另一个位面,到1950年6月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小规模冲突就多达两千余次。
早在1949年上半年,朝鲜方面就向苏联提出过想要统一半岛。
但当时柏林危机尚未结束,苏联的重心主要在欧洲。
斯大林对中国的态度,都是希望双方能够接受划江而治,自然也不会支持朝鲜的行动。
即使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斯大林对朝鲜半岛的态度也没有转变。
朝鲜不是中国,没有斯大林的批准,是不敢擅自发动统一战争的。
。。。
东京,小田宅,书房。
书桌上放着一份电文,是刚刚从美国五角大楼神盾局总部发来的。
看着电文上的内容,萧诚不禁叹了一口气。
美国人到底怎么想的,怎么会干这么愚蠢的事!
就在今天,国务卿艾奇逊竟然公开表示,要将韩国划出西太平洋防御圈!
这得是脑子进了多少水,才会出这种昏招?
斯大林不支持朝鲜发动统一战争,最担心的不就是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吗?
美国国务卿的这个表态,必然会让斯大林产生美国不会直接下场干预的错觉!
这不是亲手点燃了朝鲜战争的导火索吗?!
萧诚知道,在另一个位面,斯大林终于在1950年4月批准了朝鲜的计划。
不过,斯大林虽然同意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和顾问,但有一个明确前提,就是避免苏联直接卷入战争,
并且希望由中国来承担主要的军事责任和风险。
因此,斯大林要求朝鲜在正式开始行动之前,也必须先取得中国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