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金兰契互剖衷肠(2 / 2)
宝玉的剑鞘铁锚纹突然发烫,他按住黛玉手背:"有埋伏。"话音未落,楼板突然塌陷,数十枚毒镖破空而来。验丝镜红光暴涨,将毒镖震成齑粉;麒麟剑出鞘半寸,剑气削断房梁绳索,竟扯出一幅巨大的水闸图纸——正是秦淮河大堤的布防图。
三人夺窗而逃时,黛玉瞥见其中一人耳后有颗朱砂痣。验丝镜瞬间扫过记忆画面:三年前贡缎掺假案的目击证人张氏,临终前正是指着这个朱砂痣说"菊影堂......"。她拽住宝玉衣袖:"追那个朱砂痣!他手里必有决堤的关键!"
第五折栊翠庵茶烟悟谜
申时初刻,栊翠庵的茶烟袅袅升起。妙玉隔着竹帘煮茶,青金石茶盘上摆着十二只"雨过天青"茶盏,盏底分别刻着"菊水碑堤"等字样。黛玉的验丝镜扫过茶盏,镜光里映出明远楼织工们连夜赶制的场景——每只茶盏竟是用当年掺假贡缎的蚕丝混合陶土烧制而成。
"长公主可知,茶盏为何只摆十二只?"妙玉轻拨茶筅,"十二地支,对应金陵十二处水闸。"宝玉的剑鞘铁锚纹突然与茶盘纹路共鸣,显形出埋在茶盘下的青铜令符,"这是前明留下的'水官印',可调动金陵所有河防设施。"
黛玉的验丝镜扫过令符,镜光里浮现出乾隆初年的场景:年轻的皇帝将令符交给贾母,郑重道:"此符可保金陵水脉,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她恍然大悟:"原来老祖宗将令符藏在栊翠庵,就是料到今日之变!"
妙玉将令符推入黛玉掌心:"明日巳时三刻,织工碑揭幕。菊影堂的火药已埋在秦淮河底,只等碑成之时引爆炸药。"她望向窗外飘落的梨花,"长公主可记得《南华经》里的'水行莫如用舟'?如今这舟,便是这枚令符。"
第六折织工碑前险象生
次日巳时,明远楼前的织工碑前挤满了人。黛玉混在织工中间,验丝镜藏在袖中,镜光不时扫过人群里的可疑身影。宝玉带着漕帮兄弟埋伏在秦淮河堤,剑鞘铁锚纹与令符暗记相连,随时准备启动水闸。
史湘云捧着锦缎覆盖的碑铭走上台,鬓间银钗换成了金菊样式。"今日立碑,是为了让后世记住......"她话音未落,黛玉的验丝镜突然发出尖锐蜂鸣——碑铭背面竟用金线绣着引爆装置的线路图!
"不好!"宝玉在堤岸惊呼。只见朱砂痣混在织工中,正将火把伸向碑基的缝隙。黛玉甩出银针封了他的穴道,验丝镜红光笼罩碑身,竟硬生生将即将引爆的火星逼了回去。与此同时,宝玉挥剑斩断河底炸药引线,麒麟剑鞘与令符共鸣,秦淮河水位瞬间下降三尺。
混乱中,史湘云突然扯下碑铭锦缎,露出镜光里浮现出史父临死前的场景:"若事败,便将炸药藏在碑中,与金陵同归于尽......"湘云泪如雨下:"林姐姐,我真的不知道......"
第七折滴翠亭泪洒鲛绡
酉时初刻,滴翠亭畔。史湘云跪在黛玉面前,袖中掉出半片玉佩——正是与黛玉金锁暗纹契合的另一半。验丝镜扫过玉佩,镜光里映出贾母将金锁交给黛玉的画面:"这锁与史家玉佩本是一对,可破金陵水脉机关。"
"原来老祖宗早就知道......"湘云泣不成声,"父亲临终前说,若翻案失败,就将玉佩交给你,求你保史家满门。"她颤抖着掏出密信,"这是昨夜收到的,说只要我在碑铭上动手脚,就能换得母亲平安......"
黛玉扶起湘云,验丝镜照亮密信落款:竟是已死的薛父笔迹。"他们利用你的孝心。"她轻声道,"但你可知,这玉佩里藏着当年倭国进贡的海图?"镜光穿透玉佩,显形出层层叠叠的水道标记,"菊影堂想借决堤淹没证据,却不知老祖宗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宝玉握着令符走来,剑鞘铁锚纹与金锁、玉佩同时共鸣。秦淮河上突然漂来千万盏红豆灯,每盏灯里都绣着"止水"暗语。黛玉翻开新得的《河防密卷》,提笔写下:"金兰契剖心沥血,红豆灯照破迷津。莫道奸佞多诡计,人心原是万重锦。"
暮色中,三人望着平静的河面。史湘云取下金菊银钗掷入水中:"从此后,我只做个清白女儿。"黛玉将玉佩系回她腕间:"云妹妹可记得,妙玉师傅说过'茶禅一味'?这世间事,总要苦尽才能甘来。"
远处,明远楼的机杼声再次响起,这一次,经纬线里织的是"河清海晏"的纹样。宝玉望着两位姑娘,忽然想起《南华经》里的句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或许,这验丝镜照见的不仅是阴谋,更是人心深处永不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