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恩荣加身暗流涌(2 / 2)
宝玉笑了起来:“还是林妹妹聪明。明日就让平儿去安排,务必让她人赃并获。”
次日清晨,贾政带着随从匆匆进京。宝玉和黛玉则来到荣庆堂,向贾母说明了想要转移《金陵志》的想法。贾母点头同意:“也好,甄府的密室确实更隐蔽。你们小心些,别让人看到。”
两人跟着贾母来到她的卧室,贾母转动床头的花瓶,墙壁上立刻露出一个暗门。里面放着一个紫檀木盒子,正是装着《金陵志》的那个。宝玉拿起盒子,小心地放进袖中,和黛玉一起往甄府走去。
来到甄府,甄府老爷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他们,连忙迎上前:“二位来了,密室已经准备好了。”他带着两人来到府中的密室,里面堆满了古籍和字画,十分隐蔽。宝玉将盒子放在密室的角落,用杂物掩盖好,才松了口气。
“这下应该安全了。”黛玉看着盒子,轻声道,“甄世伯,以后就要麻烦您多照看了。”
甄府老爷摇头:“这是应该的。你们放心,我定会好好保管,绝不让外人找到。”
离开甄府后,宝玉和黛玉回到荣国府,刚进门就见平儿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喜色:“二爷,姑娘,成了!王善保家的果然偷拿了太太房里的金镯子,被当场抓住了!邢夫人气得不行,已经让人把她赶出去了!”
宝玉和黛玉相视一笑,心中都松了口气。这下府里的内鬼终于除了,他们也能安心一些了。
回到潇湘馆,紫鹃端来刚沏好的茶:“姑娘,刚才茗烟来说,京里传来消息,说忠顺王爷已经在皇上面前禀明了真相,圣上知道户部侍郎诬陷荣国府,十分生气,已经下令让户部侍郎闭门思过了。”
“太好了!”宝玉兴奋地站起来,“这下父亲就安全了!”
黛玉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是天助咱们。看来这场风波终于要平息了。”
正在这时,茗烟又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二爷,京里来的急信,是老爷让人送来的!”
宝玉接过书信,飞快地看了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父亲说,圣上不仅没有责怪咱们,还夸奖咱们忠心耿耿,让他在京里任职,负责整理前朝的文献。另外,圣上还下旨,让甄世伯官复原职,负责金陵的吏治整顿!”
黛玉闻言,眼中也泛起了泪光。这段时间的担惊受怕,终于有了回报。荣国府不仅平安度过了危机,还得到了圣上的重用,甄府也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真是太好了!”紫鹃也高兴地跳了起来,“姑娘,咱们终于可以安心了!”
宝玉握住黛玉的手,眼神坚定:“林妹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面对,再也不会让你受委屈了。”
黛玉点头,靠在宝玉的肩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明亮,照在两人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第五折甄府夜宴露隐忧
荣国府的喜讯很快传遍了金陵城,连日来笼罩在府中的阴霾终于散去。这日傍晚,甄府老爷特意派人送来请柬,邀请宝玉和黛玉去府中赴宴,一来是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二来是庆祝自己官复原职。
夕阳西下,余晖将荣国府的朱红大门染成了温暖的橘色。宝玉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腰间佩着圣上赏赐的玉佩,显得格外精神。黛玉则穿着一件藕荷色长裙,发间别着那支“慧心淑慎”匾额配套的珍珠钗,清雅动人。两人并肩坐上马车,往甄府而去。
甄府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刚到门口,甄府老爷就带着甄宝玉迎了上来,满面笑容:“二位可算来了,快请进!”甄宝玉也上前见礼,他刚从京城回来,脸上还带着几分书卷气。
走进府中,院子里摆满了桌椅,宾客们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大多是金陵城里的官员和世家子弟。见到宝玉和黛玉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眼神里满是羡慕和敬畏。
“宝二爷、林姑娘,久仰大名啊!”一位穿着绯色官服的官员走上前,拱手笑道,“栖霞山之事,二位真是为金陵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宝玉连忙拱手回礼:“大人过奖了,都是应该做的。”黛玉也微微屈膝行礼,举止优雅。
众人簇拥着他们来到正厅,厅内早已备好酒席。甄府老爷请宝玉和黛玉坐上首,自己则坐在一旁作陪。酒过三巡,甄府老爷站起身,端起酒杯:“今日宴请各位,一是感谢宝二爷和林姑娘的救命之恩,二是庆祝我官复原职。这第一杯酒,我敬二位!”
宝玉和黛玉连忙站起身,与他碰杯,将酒一饮而尽。席间,宾客们纷纷向他们敬酒,称赞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宝玉和黛玉一一应酬,脸上始终带着得体的笑容。
宴会进行到一半,甄宝玉悄悄拉着宝玉来到院子里,轻声道:“宝二爷,我有件事想跟你说。我在京城时,听忠顺王爷的世子说,户部侍郎虽然被圣上罚闭门思过,但他并没有善罢甘休,暗地里还在联络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想要报复咱们。”
宝玉脸色微变:“竟有此事?他们还想干什么?”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他们在找一个能证明《金陵志》是伪造的人证,想要翻案。”甄宝玉忧心忡忡地说道,“你们可得小心些,别让他们抓住把柄。”
宝玉点了点头:“多谢提醒,我们会注意的。你在京里也要多加小心,若是有什么消息,及时通知我们。”
两人回到厅内时,黛玉正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见到宝玉回来,她轻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宝玉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黛玉眼神一沉:“看来他们还没死心。咱们得尽快找到他们联络余党的证据,免得他们再掀起什么风浪。”
正在这时,甄府的管家匆匆走进来,在甄府老爷耳边低语了几句。甄府老爷脸色微变,对众人道:“各位稍等,我去去就回。”说完便跟着管家走了出去。
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疑惑。过了一会儿,甄府老爷回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却还是强作镇定地笑道:“没什么事,只是府里有些琐事需要处理。咱们继续喝酒!”
宴会结束后,宾客们陆续离去。宝玉和黛玉正要告辞,甄府老爷却拉住他们:“二位留步,我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他带着两人来到书房,关上房门,才沉声道:“刚才管家来报,说户部侍郎的亲信在金陵城里活动频繁,还去了前几日被抓的蓝衫男子的家里,不知道在找什么。”
“难道他们是在找蓝衫男子留下的证据?”黛玉皱起眉头,“蓝衫男子是户部侍郎的亲信,手里肯定有不少户部侍郎的把柄。若是被他们找到,恐怕会销毁证据。”
宝玉点头:“咱们得尽快去蓝衫男子的家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甄府老爷叹了口气:“我已经让人去过了,但是什么都没找到。那些人动作太快,已经把那里搜遍了。不过我的人在门口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城西破庙,三更见’。”
“城西破庙?”黛玉心中一动,“看来他们是想在那里碰头,交换消息。咱们可以去那里埋伏,说不定能抓住他们的把柄。”
甄府老爷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城西破庙一带偏僻,怕是有埋伏。咱们得多带些人手,小心行事。”
三人商议妥当,决定当晚三更去城西破庙埋伏。宝玉和黛玉回到荣国府后,立刻让人通知贾琏和茗烟,让他们带上护院,在府门口集合。
深夜,月光如水,洒在寂静的街道上。宝玉和黛玉带着护院,悄悄往城西破庙走去。贾琏早已带着人手在破庙附近埋伏好,见到他们来,连忙招手示意。
众人躲在破庙周围的草丛里,屏住呼吸。三更时分,果然见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走进破庙。为首的正是户部侍郎的亲信,手里拿着一个包裹,神色慌张。
“东西带来了吗?”一个黑影问道,声音沙哑。
“带来了,这是大人要的证据。”户部侍郎的亲信将包裹递过去,“你们可得小心些,别让荣国府的人发现了。”
“放心吧,他们现在正忙着庆祝呢,不会想到咱们在这里。”黑影接过包裹,打开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等事成之后,大人定会重重赏你们。”
就在这时,宝玉大喝一声:“动手!”护院们立刻冲上前,将几个黑影团团围住。户部侍郎的亲信见状,想要逃跑,却被贾琏一脚踹倒在地。
“把包裹打开!”宝玉走上前,厉声说道。护院打开包裹,里面竟是一些伪造的书信,上面写着荣国府与甄府私通的内容,显然是想诬陷他们。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伪造证据,诬陷朝廷命官!”黛玉怒声道,眼神冰冷。
户部侍郎的亲信吓得脸色惨白,颤抖着说:“不是我们要诬陷你们,是户部侍郎大人让我们做的!他说只要能扳倒你们,就能翻案!”
宝玉让人将他们捆起来,冷声道:“把他们送到按察使府,让周大人亲自审讯。我倒要看看,户部侍郎还能怎么狡辩!”
护院们押着黑影离去,宝玉和黛玉松了口气。贾琏走上前:“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狠毒,还好咱们及时发现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黛玉点头:“明日咱们就把这些伪造的证据和他们的供词送到京城,交给忠顺王爷,让他在皇上面前禀明真相。这次一定要让户部侍郎身败名裂,再也无法翻身!”
回到荣国府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宝玉和黛玉坐在潇湘馆的院子里,看着东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心中都有些感慨。这场与户部侍郎的较量,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等父亲回来,咱们就能真正安心了。”宝玉握住黛玉的手,轻声道。
黛玉点头,靠在他的肩上:“是啊,到时候咱们就能像从前一样,在大观园里赏花作诗,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温暖而明亮。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第六折京城佳音解千愁
送证物去京城的人走后的几日,荣国府上下都笼罩在一片焦急的等待中。贾母每日都派人去门口打探消息,王夫人也时常来潇湘馆,拉着黛玉问东问西。宝玉和黛玉则每日整理府里的事务,同时留意着金陵城里的动静。
这日午后,潇湘馆的竹影婆娑,黛玉正坐在窗前临摹字帖,宝玉则在一旁看书。突然,听到府门口传来一阵欢呼声,茗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上带着狂喜。
“二爷!姑娘!大喜啊!京里来人了,说圣上降旨,户部侍郎被革职查办了!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也全部被抓了!”茗烟跑得满脸通红,说话都带着颤音。
宝玉和黛玉猛地站起身,异口同声地问道:“真的吗?”
“真的!”茗烟连连点头,“传旨的公公已经到府门口了,老太太和琏二爷正在接旨呢!”
两人连忙往府门口跑去,远远就见贾母和贾琏带着众人躬身接旨,传旨太监正站在影壁前,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侍郎张大人,勾结乱党,伪造证据,诬陷忠良,罪大恶极,着即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其党羽一律从严处置。荣国府贾政教子有方,忠心可嘉,着升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留京任职;贾宝玉协查有功,赏五品衔不变,赐‘忠勤’银牌一面;林黛玉慧心淑慎,赏绸缎二十匹、白银二百两。钦此。”
“臣等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叩拜,声音里满是激动和喜悦。
传旨太监将圣旨交到贾琏手中,笑眯眯地说道:“恭喜荣国府啊!这下可真是双喜临门了,贾大人升官,二位也得了重赏。”
贾母连忙上前递上荷包,笑着道:“有劳公公跑这一趟,里面些须薄礼,还请公公笑纳。”
送走太监后,贾母拉着宝玉和黛玉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真是老天保佑,咱们贾府终于熬出头了!贾政在京里升了官,以后咱们府里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夫人也凑上来,看着黛玉的眼神越发亲热:“林姑娘真是咱们府里的福星,自从你来了,咱们府里就好事不断。”
正在这时,又一个小厮跑进来,兴奋地喊道:“老太太!二爷!姑娘!老爷派人从京里送信回来了,说他不日就会回金陵接咱们进京呢!”
“真的?”贾母更是高兴,“太好了!咱们终于能和贾政团聚了!”
众人簇拥着往荣庆堂走去,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来到荣庆堂,贾琏打开书信,念给众人听:“……圣上恩典,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不日将回金陵接家眷进京。宝玉、黛玉行事沉稳,甚为欣慰。甄世伯已官复原职,负责金陵吏治,往后府里若有什么事,可与他商议……”
宝玉和黛玉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释然。这场持续了许久的风波,终于彻底平息了。户部侍郎被革职查办,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也被一网打尽,贾政在京里升了官,荣国府的未来一片光明。
傍晚时分,甄府老爷带着甄宝玉来到荣国府,特意来道贺。“恭喜二位,也恭喜荣国府!”甄府老爷满面笑容,“这下咱们金陵城终于能太平了。”
贾母笑着道:“这都是托了甄兄和二位的福。贾政不日就会回金陵接咱们进京,以后咱们恐怕就很少能见面了。”
甄府老爷叹了口气:“是啊,真是舍不得。不过能看到荣国府有这样的好结果,我也替你们高兴。以后你们在京城若是有什么事,尽管派人来告诉我,我定会尽力帮忙。”
宝玉和黛玉连忙道谢。众人坐在荣庆堂里,聊起了京城的趣事和金陵的近况,气氛十分融洽。
夜深了,宾客们陆续离去。宝玉和黛玉回到潇湘馆,紫鹃早已备好茶水和点心。
“姑娘,二爷,这下可真是太好了!咱们马上就能去京城了!”紫鹃兴奋地说道,“听说京城可热闹了,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黛玉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她从小就离开京城,对那里早已没了印象,如今能回去看看,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宝玉坐在黛玉身边,握住她的手:“林妹妹,到了京城,我带你去逛遍所有的名胜古迹,去吃最有名的点心。咱们还可以去翰林院看父亲,让他教咱们写诗作画。”
黛玉眼中泛起了泪光,轻轻点头:“好,我都听你的。”她靠在宝玉的肩上,心中满是幸福。这段时间的担惊受怕,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甜蜜的回忆。
接下来的几日,荣国府上下都在忙着收拾行李,准备进京。贾母让人把府里的财物和家具都整理好,王夫人则忙着给京里的亲友准备礼物。宝玉和黛玉则去了甄府,与甄府老爷和甄宝玉告别。
“二位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一定要多加小心。”甄府老爷叮嘱道,“到了京城后,记得给我捎封信,让我知道你们平安到达。”
“甄世伯放心,我们定会的。”宝玉点头道,“您在金陵也要多加保重,若是有什么事,及时通知我们。”
甄宝玉也走上前,递给宝玉一本诗集:“这是我平日里写的诗,送给你做个纪念。到了京城,咱们常书信往来。”
宝玉接过诗集,笑道:“好,我也会把我的诗寄给你。”
离开甄府后,宝玉和黛玉又去了栖霞山。落星岩下的洞口早已被藤蔓重新遮掩,看不出任何痕迹。黛玉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道:“这里承载了咱们太多的回忆,真舍不得离开。”
宝玉握住她的手:“没关系,等以后咱们有空,可以回来看望甄世伯,再来这里看看。”
夕阳西下,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站在落星岩下,望着远处的金陵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几日后,贾政从京城回到金陵。见到贾母和众人,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家人团聚的喜悦,冲淡了所有的疲惫和担忧。
出发进京的那天,荣国府门口挤满了送行的人。甄府老爷带着甄宝玉也来了,还有金陵城里的官员和世家子弟。贾母和贾政坐在马车上,宝玉和黛玉则骑着马,跟在马车旁边。
“出发!”随着贾政一声令下,车队缓缓驶动。宝玉和黛玉回头望去,只见甄府老爷和众人还站在原地挥手告别。他们也挥了挥手,心中满是不舍。
车队渐渐驶离了金陵城,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阳光洒在车队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黛玉看着身边的宝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而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和宝玉在一起,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第七折京华初临启新章
前往京城的路途漫长而平稳,车队每日清晨出发,傍晚便找客栈歇息。宝玉和黛玉常常并肩骑马走在车队前面,欣赏沿途的风景。有时遇到热闹的市镇,他们还会停下马车,去街上逛逛,买些当地的特产和小吃。
这日午后,车队抵达了京城郊外。远远望去,京城的城墙高大雄伟,朱红色的城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黛玉坐在马背上,眼中满是惊叹:“没想到京城这么壮观。”
宝玉笑着道:“等进了城,还有更壮观的呢。咱们先去父亲在京里的府邸歇息,明日再去拜见忠顺王爷。”
车队缓缓驶入京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声鼎沸。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马蹄声、车铃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华景象。黛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眼中满是新奇。
荣国府在京里的府邸早已收拾妥当,是一座宽敞的四合院,虽不如金陵的荣国府气派,却也雅致整洁。贾母和贾政走进府中,看着熟悉的陈设,心中满是感慨。
“总算到家了。”贾母坐在正厅的椅子上,喝了口茶,“这一路可真是累坏了,幸好平安到达。”
贾政点头:“母亲辛苦了。府里的下人都已经安排好了,您好好歇息几日。明日我带着宝玉和黛玉去拜见忠顺王爷,感谢他在皇上面前为咱们说话。”
次日清晨,贾政带着宝玉和黛玉来到忠顺王府。王府的大门高大雄伟,门口站着两名威武的侍卫。通报后,侍卫领着他们走进府中,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座宽敞的厅堂。
忠顺王爷正坐在堂上,身穿蟒袍,面容威严。见到他们进来,微微点头:“贾大人请坐,二位也请坐。”
贾政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王爷在皇上面前为下官美言,此恩下官永世不忘。”
忠顺王爷摆手道:“贾大人不必多礼,这都是你们应得的。贾宝玉、林黛玉,栖霞山之事,你们做得很好,圣上多次在朕面前夸奖你们呢。”
宝玉和黛玉连忙起身道谢:“都是王爷指导有方,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忠顺王爷笑了笑:“你们不必谦虚。朕听说你们在金陵还查出了户部侍郎的阴谋,真是年少有为。以后在京里若是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朕。”
三人与忠顺王爷聊了许久,才起身告辞。离开王府后,贾政道:“忠顺王爷在朝中威望极高,有他照拂,咱们在京里就能安稳多了。”
接下来的几日,贾政带着宝玉和黛玉拜访了京里的亲友和同僚。荣国府本就是京城的世家大族,如今贾政升了官,前来拜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宝玉和黛玉每日应酬,虽然忙碌,却也渐渐熟悉了京城的人情世故。
这日,贾母让人传来消息,说宫里的元妃娘娘派人送了赏赐下来,还让宝玉和黛玉明日进宫见驾。宝玉和黛玉既兴奋又紧张,连忙让人准备进宫的衣物和礼品。
次日清晨,宝玉和黛玉换上了正式的朝服,跟着太监进宫。皇宫的建筑宏伟壮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两人跟在太监身后,小心翼翼地走着,心中满是敬畏。
来到元妃的寝宫,元妃早已在等候。她穿着华丽的宫装,面容娇美,见到宝玉和黛玉进来,笑着道:“快过来让我瞧瞧。许久不见,你们都长这么大了。”
宝玉和黛玉连忙上前见礼:“见过娘娘。”
元妃拉着他们的手,细细打量着:“宝玉越发精神了,黛玉也出落得越发标致了。栖霞山之事,我都听说了,你们真是为咱们贾府争光。”
两人连忙道谢。元妃又问了些金陵的近况和进京后的生活,聊了许久,才让他们出宫。
离开皇宫后,宝玉松了口气:“刚才真是紧张死我了,生怕说错话。”
黛玉笑着道:“我也是,手心都出汗了。不过娘娘很和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威严。”
回到府中,贾母和贾政早已在等候。见到他们回来,连忙问道:“娘娘怎么样?有没有为难你们?”
宝玉笑道:“娘娘很和蔼,还夸奖咱们呢。她还说,以后会常让咱们进宫见她。”
贾母高兴得合不拢嘴:“真是太好了!有娘娘在宫里照拂,咱们府里的日子就更安稳了。”
接下来的日子,宝玉和黛玉渐渐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宝玉时常去翰林院找贾政,有时还会跟着他去参加文人墨客的聚会,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黛玉则在府中整理书籍,有时会和贾母一起去京里的寺庙上香,或是去探望亲友。
这日,宝玉从外面回来,兴奋地对黛玉道:“林妹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忠顺王爷今日邀请我去参加他府里的诗会,还说让我带你一起去呢!”
黛玉眼中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还从来没参加过京里的诗会呢。”
次日,宝玉和黛玉来到忠顺王府。诗会设在王府的花园里,景色优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前来参加诗会的都是京里有名的文人墨客,见到宝玉和黛玉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诗会开始后,众人纷纷吟诗作赋,气氛十分热烈。宝玉也即兴作了一首诗,赢得了众人的称赞。黛玉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与人交流几句,言辞清雅,见解独到,让众人刮目相看。
诗会结束后,忠顺王爷的世子走上前,对黛玉道:“林姑娘的见解真是独到,在下佩服。不知姑娘可否赏脸,让在下送您回府?”
宝玉连忙上前:“多谢世子好意,不用麻烦您了,我送林妹妹回去就好。”
世子笑了笑,也不勉强:“那好吧,改日再向二位请教。”
离开王府后,黛玉笑着道:“宝玉,你刚才吃醋了?”
宝玉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只是不想让别人打扰咱们。”
黛玉靠在他的肩上,轻声道:“我知道。在我心里,只有你最重要。”
夕阳西下,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并肩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心中满是幸福。宝玉知道,虽然在京城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只要能和黛玉在一起,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回到府中,贾母正坐在院子里乘凉。见到他们回来,笑着道:“今天玩得开心吗?”
宝玉点头:“很开心,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黛玉也笑道:“王府的花园很美,诗会也很热闹。”
贾母拉着他们的手,眼中满是欣慰:“你们能适应京城的生活,我就放心了。以后咱们一家人就在京里好好过日子,再也不分开了。”
夜色渐深,京城里的灯火渐渐亮起,宛如繁星点点。潇湘馆的灯火也亮了起来,黛玉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满是感慨。从金陵到京城,从危局四伏到平安顺遂,她和宝玉一起经历了太多。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
宝玉走进来,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在想什么呢?”
黛玉笑着道:“我在想,咱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宝玉点头,将她揽入怀中:“嗯,一定会的。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同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两人幸福的笑容。荣国府的京华岁月,就此拉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