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新居风波起暗流(2 / 2)
带着证据回到金陵,甄世伯早已等候多时。众人将证据整理好,由水溶亲自送往京城,呈给圣上。宝玉则留在金陵,协助甄世伯处理后续事宜。这日,宝玉正在甄府整理案卷,茗烟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喜色:“二爷,二奶奶派人来了,说有重要消息要告诉您!”
宝玉连忙召见来人,是黛玉身边的丫鬟雪雁。雪雁躬身道:“二爷,二奶奶让小的给您带句话,说京中查到赵尚书还有个私生子,藏在京郊的庄子里,手里可能有赵尚书的罪证。二奶奶已经让人监视起来了,让您尽快回京商议。”
宝玉心中一喜:“太好了!这可是重要线索。我这就收拾行装,明日便回京。”雪雁又道:“二奶奶还说,让您路上小心,赵尚书的余党可能还会有异动。”宝玉应下,连忙让人去通知水溶,自己则开始收拾行装。
当晚,甄世伯为宝玉设宴践行。席间,甄世伯道:“宝二爷,这次多亏了你,江南的贪腐案才能查清。只是赵尚书的余党还没全部落网,回京后可得多加小心。”宝玉点头道:“甄世伯放心,我会的。金陵这边就拜托您了,若是有消息,即刻派人通知我。”
次日清晨,宝玉带着茗烟和几个护院,踏上了回京的路途。坐在马车上,宝玉望着窗外的江南风光,心中满是思念,恨不得立刻飞到黛玉身边。他拿出黛玉写的信,反复读着,仿佛能看到她伏案写信的模样。
第四折京郊秘庄藏玄机
宝玉一行人快马加鞭,不日便抵达了京城。刚进宅院,就见黛玉早已在门口等候,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杭绸旗袍,发间别着一支珍珠步摇,见宝玉回来,眼中立刻泛起了泪光。
“宝玉,你可回来了!”黛玉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才放下心来。宝玉紧紧搂着她,轻声道:“让你担心了,我回来了。”两人走进院子,紫鹃和袭人连忙端来茶水和点心。
“京中可有什么动静?”宝玉喝了口茶,问道。黛玉道:“赵尚书的余党有几个已经落网了,只是他的私生子还没抓到。我们查到他藏在京郊的兴隆庄里,那里守卫森严,怕是不好进去。”说着取出一张地图,上面标记着兴隆庄的位置,“这庄子是赵尚书早年买下的,里面有不少密室,定是藏了不少罪证。”
宝玉看着地图,沉思道:“兴隆庄守卫森严,硬闯怕是不行。不如咱们先派人去打探一下,看看里面的布局和守卫情况。”黛玉点头道:“我已经让茗烟去打探了,估计很快就会回来。”
正说着,茗烟匆匆跑回来,脸上带着喜色:“二爷,二奶奶,小的查到了!兴隆庄里有个密室,就在庄主的卧室人,子时换班,那时守卫最松懈。”
宝玉眼中一亮:“太好了!咱们就子时动手,趁换班的时候进去,抓他个措手不及。”黛玉道:“我已经让人通知了忠顺王府,世子爷说会派侍卫协助咱们。只是那密室怕是有机关,得小心些。”
当晚,月黑风高,宝玉带着二十名王府侍卫和十几个护院,悄悄来到兴隆庄外。庄门紧闭,门口有两个守卫在打瞌睡。茗烟悄悄摸过去,用迷药将他们迷倒,众人趁机溜了进去。
庄内静悄悄的,只有几间屋子亮着灯。按照茗烟打探的消息,庄主的卧室在庄院的最里面。众人沿着墙角慢慢移动,避开巡逻的守卫,很快就来到了卧室门口。门口的两个守卫正打着哈欠,显然有些困倦。
侍卫们突然冲上去,捂住他们的嘴,将他们捆了起来。宝玉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张大床和一个衣柜。“密室在哪里?”宝玉低声问道。一个侍卫走上前,在床板上敲了敲,听到空洞的声音,连忙将床板移开,
众人顺着梯子爬下去,照亮了前方的路。走了约莫十几步,就见一扇铁门挡住了去路,上面挂着一把大锁。侍卫们用斧头劈开锁,推开门,里面豁然开朗,竟是一间宽敞的密室。
密室里堆满了箱子,角落里坐着一个年轻男子,正是赵尚书的私生子赵天霸。他见有人进来,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起身想跑,却被侍卫们死死按住。“你们是谁?竟敢闯我的庄子!”赵天霸大喊道。
宝玉冷声道:“赵天霸,别装了!我们是奉圣上之命来查案的,快把你父亲藏的罪证交出来!”赵天霸梗着脖子道:“我不知道什么罪证!你们别冤枉好人!”黛玉走上前,指着那些箱子道:“这些箱子里是什么?打开看看便知。”
侍卫们打开箱子,里面果然装满了金银珠宝和银票,还有几封书信,正是赵尚书与朝中官员勾结的证据。宝玉拿起书信,冷笑道:“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赵天霸见状,终于瘫软在地,哭道:“这些都是我父亲藏的,与我无关啊!求求你们放过我!”
宝玉道:“只要你老实交代,说出你父亲还有哪些余党,圣上或许会从轻发落。”赵天霸连忙道:“我知道!我父亲还有个亲信叫吴三,现在躲在城外的破庙里,他手里有更重要的证据!”
众人闻言,立刻带着赵天霸前往破庙。刚到破庙门口,就见里面冲出几个黑影,正是吴三和他的亲信。“快放了少主!”吴三大喊道,挥着刀冲了上来。侍卫们立刻迎上去,与他们厮打起来。
宝玉和黛玉躲在一旁,看着侍卫们与吴三缠斗。吴三武功高强,侍卫们一时难以制服他。宝玉见状,拔出腰间的佩剑,冲了上去,与吴三缠斗起来。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黛玉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生怕宝玉受伤。
正在这时,水溶带着援兵赶到,侍卫们士气大振,很快就制服了吴三的亲信。吴三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跑,却被宝玉一脚踹倒在地,束手就擒。从吴三身上搜出一个锦盒,里面正是赵尚书贪腐的总账,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笔银两的去向。
“太好了!有了这本总账,就能彻底查清赵尚书的罪行!”宝玉兴奋地说道。众人带着吴三和赵天霸回到京城,将他们交给御史台审讯。次日,圣上得知此事,龙颜大悦,下令将赵尚书的余党全部捉拿归案,并赏赐了宝玉和黛玉不少金银珠宝。
荣国府上下一片欢腾,贾母特意设宴庆祝。席间,贾母拉着宝玉和黛玉的手,笑道:“真是我的好孙儿、好孙媳,为咱们贾府争光了!”贾政也点头道:“宝玉,这次你立了大功,圣上定会重用你。以后可得更加勤勉,不可骄傲自满。”
宝玉连声应下,心中却想着黛玉的功劳,若不是她心思缜密,出谋划策,此案也不会如此顺利。他看向黛玉,眼中满是爱意,黛玉感受到他的目光,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宴席结束后,宝玉和黛玉回到宅院。紫鹃端来莲子羹,笑道:“二爷和二奶奶真是厉害,连圣上都赏赐了。”黛玉笑着道:“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只是赵尚书的案子虽然了结了,但朝中的暗流仍在,咱们还得小心。”
宝玉握住她的手,轻声道:“别担心,有我在。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咱们都一起面对。”黛玉点头,靠在他肩上,眼中满是幸福。窗外月光皎洁,照在院子里的翠竹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宁静而美好。
第五折朝堂异动牵贾府
赵尚书贪腐案尘埃落定后,荣国府的声望更盛,贾政在翰林院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圣上时常召见他商议朝政。宝玉则被任命为江南巡盐御史,负责整顿江南盐务,不日便要启程前往江南。
这日,宝玉正在书房整理行装,黛玉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件新做的棉袍:“江南天气潮湿,你身子弱,带上这件棉袍,别着凉了。”宝玉接过棉袍,心中暖意渐生:“林妹妹,辛苦你了。等我到了江南,定会时常给你写信。”
黛玉点头,眼中却有不舍:“你此去江南,路途遥远,又要处理盐务,定要照顾好自己。若是遇到困难,就去找甄世伯,他定会帮你。”宝玉握住她的手:“我知道,你在家也要好好的,别太劳累,若是有什么事,就派人去忠顺王府找水溶帮忙。”
两人正说着话,贾政来了,神色凝重:“宝玉,刚才在翰林院听闻,圣上最近要整顿吏治,不少官员都被弹劾了。还有,忠顺王爷似乎与北静王爷起了冲突,在朝堂上争执了几次。”
宝玉心中一惊:“怎么回事?他们为何争执?”贾政道:“听说北静王爷想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户部尚书,忠顺王爷却不同意,说那人资历不够,两人便争执起来。圣上也没说什么,只是让他们再商议。”
黛玉沉思道:“户部尚书掌管国家钱粮,是个重要的职位。北静王爷和忠顺王爷向来不和,这次怕是会闹得更僵。咱们荣国府夹在中间,可得小心行事,别被卷进去。”
贾政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宝玉,你此去江南,尽量别掺和朝中的纷争,专心整顿盐务就好。若是有人拉拢你,千万别答应。”宝玉连声应下:“父亲放心,我知道轻重。”
正说着,贾琏来了,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二弟,这是忠顺王爷派人送来的密信,说北静王爷的亲信最近在江南活动频繁,似乎在拉拢盐商,怕是想干涉盐务。让你到了江南多加留意。”
宝玉接过密信,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看来北静王爷是想在江南培植势力。我到了江南,定要查清此事,不能让他得逞。”黛玉道:“你到了江南,先联系甄世伯和柳先生,他们在江南人脉广,定能帮你打探消息。还有,要小心北静王爷的人,别被他们抓住把柄。”
宝玉应下,将密信收好。次日清晨,宝玉带着茗烟和几个护院,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黛玉送到城门口,看着他的马车渐渐远去,眼中泛起了泪光。紫鹃在一旁安慰道:“姑娘,别担心,二爷定会平安回来的。”
宝玉抵达江南后,立刻前往金陵府衙,与甄世伯和柳梦得汇合。甄世伯道:“宝二爷,北静王爷的亲信王大人确实在江南活动,已经拉拢了几个大盐商,还说要改革盐务,实则是想从中谋取私利。”
柳梦得道:“我已经查到,王大人与几个盐商勾结,私运盐斤,偷税漏税,从中赚了不少银两。只是他们行事隐秘,很难找到证据。”宝玉道:“咱们得想个办法,拿到他们私运盐斤的证据,揭穿他们的罪行。”
三人商议妥当,决定兵分两路:甄世伯负责调查盐商的账目,柳梦得负责跟踪王大人的行踪,宝玉则亲自前往盐场,查看盐斤的运输情况。宝玉来到盐场,只见盐工们正在忙碌地搬运盐斤,场面上秩序井然。他仔细查看了盐场的账目,发现最近几个月的盐斤出库量比入库量多了不少,显然有问题。
“这些多出的盐斤去哪里了?”宝玉问道。盐场的管事支支吾吾道:“这……小人也不清楚,都是上面安排的。”宝玉心中清楚,这定是王大人和盐商勾结,私运盐斤。他不动声色地离开盐场,让人暗中跟踪盐场的运输队伍。
几日后,柳梦得传来消息,说王大人的人今晚要在江边私运盐斤,送往外地。宝玉立刻带着侍卫和差役,前往江边埋伏。夜幕降临,江边静悄悄的,只有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约莫子时,几艘大船驶了过来,船上装满了盐斤,正是从盐场运出来的。
“动手!”宝玉大喝一声,侍卫和差役们立刻冲了上去,将船上的人团团围住。船上的人见状,纷纷拔出兵器反抗,却被侍卫们一一制服。从船上搜出了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私运盐斤的数量和去向,还有王大人与盐商勾结的证据。
“太好了!有了这些证据,就能揭穿王大人的罪行!”宝玉兴奋地说道。他让人将人犯和证据带回金陵府衙,连夜审讯。王大人的亲信见证据确凿,只得招供,承认是受王大人指使,私运盐斤,偷税漏税。
宝玉将证据整理好,派人送往京城,呈给圣上。圣上见了证据,勃然大怒,下令将王大人革职查办,并让宝玉彻查江南的盐商,整顿盐务。宝玉接到圣旨后,立刻行动起来,严惩了勾结王大人的盐商,规范了盐务的管理制度,江南的盐务渐渐恢复了秩序。
消息传回京城,黛玉松了口气,坐在窗前看着宝玉写来的信,脸上露出了笑容。紫鹃端来茶,笑道:“二爷真是厉害,刚到江南就立了大功。”黛玉点头笑道:“是啊,只是他太过劳累,怕是会伤了身子。”
正说着,贾母来了,手里拿着圣上赏赐的绸缎:“林丫头,你瞧,圣上赏赐了不少绸缎,都是上好的料子,正好给你做几件新衣服。”黛玉连忙道谢,扶着贾母坐下。贾母道:“宝玉在江南做得好,咱们贾府也跟着沾光。只是北静王爷怕是会记恨咱们,往后可得多加小心。”
黛玉点头道:“老太太放心,我会让人留意京中的动静,若是有什么事,即刻通知宝玉。”贾母笑道:“还是你心思缜密。宝玉能娶到你,真是他的福气。”
当晚,黛玉收到宝玉的来信,说他已经整顿好江南盐务,不日便要回京。黛玉心中大喜,连忙让人准备宝玉爱吃的点心,等着他回来。
第六折归京重逢遇暗箭
宝玉在江南整顿完盐务,带着茗烟和护院,踏上了回京的路途。沿途百姓夹道欢送,纷纷称赞他清正廉明。宝玉坐在马车上,心中满是喜悦,恨不得立刻飞到黛玉身边。
不日便抵达了京城,刚进宅院,就见黛玉早已在门口等候,她穿着一件藕荷色的软缎旗袍,发间别着一支点翠步摇,见宝玉回来,眼中满是笑意。“宝玉,你可回来了!”黛玉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
宝玉紧紧搂着她,轻声道:“林妹妹,我回来了。让你久等了。”两人走进院子,紫鹃和袭人连忙端来茶水和点心。宝玉喝了口茶,将江南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江南的盐务已经整顿好了,百姓们都很感激。只是北静王爷怕是会记恨咱们,往后可得多加小心。”
黛玉点头道:“我听说了,北静王爷在朝堂上弹劾了你好几次,说你在江南滥用职权,幸好圣上明察秋毫,没有相信他。”宝玉冷笑道:“他这是恼羞成怒,想报复咱们。咱们只要行得正坐得端,他也奈何不了咱们。”
正说着,贾政来了,神色凝重:“宝玉,刚才在翰林院听闻,北静王爷的人在京中散播谣言,说你在江南收受盐商的贿赂,还说你与忠顺王爷勾结,意图谋反。”
宝玉心中一惊:“什么?他竟然敢这么污蔑我!”黛玉道:“定是北静王爷不甘心失败,想败坏你的名声。咱们得尽快澄清谣言,否则传到圣上耳朵里,怕是会有麻烦。”
贾政道:“我已经让人去打探了,散播谣言的是北静王爷的一个门生,名叫李修。咱们得想办法让他承认是受北静王爷指使,澄清谣言。”宝玉道:“不如咱们设个圈套,让李修说出真相。”
三人商议妥当,决定让贾琏去引诱李修赌博,在他输光钱后,假意借钱给他,让他写下欠条,再逼他说出散播谣言的真相。贾琏领命而去,很快就找到了李修,邀请他去赌场赌博。李修本就好赌,立刻答应了。
赌场里,贾琏故意输给李修几笔,让他尝到甜头,然后再慢慢赢回来。李修越赌越输,很快就欠下了巨额赌债。贾琏见状,假意道:“李兄,你要是实在没钱,不如帮我做件事,我就把欠条还给你。”
李修连忙道:“什么事?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帮忙!”贾琏道:“你只需承认,散播宝玉在江南受贿的谣言是受北静王爷指使,我就把欠条还给你,还再给你一百两银子。”
李修犹豫了,他知道这是欺君之罪,但想到巨额赌债,还是答应了:“好!我承认!是北静王爷让我散播谣言的!”贾琏立刻让人录下口供,拿到了证据。
次日,贾政带着证据进宫面圣,向圣上禀明了情况。圣上见了证据,勃然大怒,下令将李修革职查办,并斥责了北静王爷。北静王爷虽然没有被治罪,但声望大跌,在朝堂上也失了势。
荣国府上下一片欢腾,贾母特意设宴庆祝。席间,贾母拉着宝玉和黛玉的手,笑道:“真是老天有眼,让那些坏人受到了惩罚。”宝玉道:“这都是父亲和林妹妹的功劳,若不是他们出谋划策,我也没法澄清谣言。”
黛玉笑着道:“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只是北静王爷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还得多加小心。”贾政点头道:“林丫头说得对。以后咱们行事要更加谨慎,别让北静王爷抓住把柄。”
宴席结束后,宝玉和黛玉回到宅院。宝玉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满是感慨:“没想到北静王爷这么狠毒,竟然用这种手段陷害咱们。”黛玉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官场本就险恶,咱们只能小心应对。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宝玉握住她的手,点头道:“你说得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咱们都一起面对。”两人靠在一起,看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满是幸福。
第七折竹院情深定余生
经历了种种风波,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愈发深厚,荣国府的日子也渐渐安稳下来。宝玉不再涉足官场,每日在家中陪伴黛玉,或吟诗作画,或下棋品茶,日子过得惬意而幸福。
这日,阳光明媚,黛玉正在院子里修剪竹子,宝玉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支刚折的梅花:“林妹妹,你瞧这梅花,开得多好看。”黛玉接过梅花,放在鼻尖轻嗅,笑道:“确实好看,比去年开得还艳。”
两人坐在石凳上,看着院中的翠竹和梅花,心中满是宁静。宝玉道:“林妹妹,咱们在这院子里住了这么久,你可喜欢?”黛玉点头道:“喜欢,这里安静雅致,还有你陪着我,我很满足。”
宝玉握住她的手,轻声道:“等过些日子,咱们去江南一趟,看看甄世伯,再去西湖逛逛,听说那里的春天很美。”黛玉眼中一亮:“好啊,我早就想去西湖了。”
正说着,紫鹃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喜色:“二爷,二奶奶,老太太派人来传话,说元妃娘娘要在宫里设宴,邀请咱们去赴宴。”宝玉和黛玉心中大喜,连忙让人准备进宫的衣物和礼品。
次日清晨,宝玉和黛玉换上正式的朝服,跟着太监进宫。皇宫依旧宏伟壮丽,雕梁画栋间透着威严。来到元妃的寝宫,元妃早已在等候,她穿着明黄色宫装,头戴凤冠,显得雍容华贵。
“快过来让我瞧瞧,几日不见,你们倒是越发精神了。”元妃笑着招手。两人连忙上前见礼,元妃拉着黛玉的手,笑道:“林丫头,你如今气色越来越好,看来宝玉把你照顾得很好。”黛玉害羞地低下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宴席上,元妃详细询问了荣国府的近况,宝玉和黛玉一一作答。酒过三巡,元妃突然道:“宝玉,黛玉,你们成婚也有些时日了,圣上很欣赏你们的才德,特意赏赐了你们一对玉如意,希望你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宝玉和黛玉连忙上前谢恩,接过玉如意,心中满是感激。宴席结束后,元妃又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和绸缎,两人谢过元妃,便起身告辞。
回到宅院,宝玉和黛玉拿着玉如意,心中满是幸福。黛玉道:“圣上和元妃娘娘真是仁慈,对咱们这么好。”宝玉点头道:“是啊,咱们能有今天的日子,多亏了圣上和元妃娘娘的恩典。”
当晚,月光皎洁,宝玉和黛玉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手中的玉如意,心中满是憧憬。宝玉道:“林妹妹,往后咱们就在这院子里安稳生活,再也不涉足官场的纷争了。”黛玉点头道:“好,我都听你的。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在哪里都好。”
宝玉轻轻吻了吻黛玉的额头,眼中满是爱意:“林妹妹,我爱你。”黛玉靠在他肩上,轻声道:“我也爱你,生生世世。”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宁静而美好。
从此,宝玉和黛玉在这竹院里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如同院中的翠竹,历经风雨却愈发坚韧,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荣国府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属于宝玉和黛玉的幸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