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夜谈(1 / 2)
深秋的夜,临安府辛弃疾的宅邸中,万籁俱寂,唯有书房窗棂透出摇曳的烛光。窗外梧桐叶落,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鸣叫,更添几分萧瑟。
烛光下,两盏清茶氤氲着热气,茶香弥漫在整个书房。辛弃疾与韩牧相对而坐,一灯如豆,将二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随着烛火轻轻晃动。
辛弃疾已是花甲之年,鬓角斑白,但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此刻正凝视着对面的韩牧。
他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叶,抿了一口,方才缓缓开口:“那日接到辛肃传来的书信,看到是你亲笔所写,我竟是双手微颤,难以自持。”辛弃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韩小友,你一人北上蒙古,不仅化解了两国未来的争端,更为我大宋争取到了燕云十六州以南的所有土地。这...这实在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不瞒你说,初读来信,老夫简直是不敢相信。直到蒙古大汗正式派出使节南下,递交国书,老夫才敢确认这一切都是真的。”
韩牧静静地听着,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年轻,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他微微一笑,端起茶盏,却没有喝,只是感受着茶盏传来的温度。
“铁木真...”辛弃疾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此人一统草原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铁骑所向披靡,乃是一代枭雄。我实在好奇,你是如何说服他,甘心放弃整个燕云十六州以南的土地?”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窗外,一阵秋风掠过,卷起几片落叶,沙沙作响。
韩牧将茶盏轻轻放回案几,目光平静地迎上辛弃疾探究的眼神。
“铁木真建国大典那天,金国派出了第一高手行刺。”韩牧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当时场面混乱,蒙古侍卫无人能挡那人。是我出手,及时救下了铁木真。”
辛弃疾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轻轻点头:“原来如此。”
“铁木真感念救命之恩,这是其一。”韩牧继续道,眼神渐渐锐利,“更重要的是,蒙古南下灭金已是既定事实。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蒙古夺取燕云十六州。”
他的声音忽然加重:“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石敬瑭割让以来,已沦陷二百余年。这片土地在我大宋臣民心中的分量,太重了。它不仅仅是一片疆土,更是我汉家儿郎心中永远的痛。”
韩牧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我与铁木真谈判时,我的态度异常强硬。我让他明白,大宋绝不会容忍燕云十六州再次落入外族之手。同时...”
他转过身,目光如电:“我自然……让他感受到了贫道这……实实在在的实力。”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震惊与了然交织的复杂神色。他缓缓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我明白了...”辛弃疾喃喃道,“韩小友你的武功,早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当世能与你匹敌者,恐怕还没有出生,而你作为大宋国师,定是让铁木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韩牧轻轻点头,回到座位:“铁木真是一代雄主,但也是聪明人。他明白,与其与大宋为敌,不如联手灭金。毕竟,蒙古真正的敌人是金国,而非大宋。”
“所以他才做出了这个‘正确的决定’。”辛弃疾接话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过,他恐怕也不会轻易放弃南下的野心。”
“正是。”韩牧神色凝重起来,“虽然铁木真已经同意,灭金后将包含燕云十六州的疆域划归大宋,两国出兵南北夹击金国,但大宋在正面战场上必须展现出绝对的实力。绝不能让铁木真和蒙古大军起了轻视之心。”
辛弃疾猛地一拍案几,茶盏震动,茶水溅出几滴:“说得好!唯有自身强大,才能让对方敬畏!”
他站起身,在书房中踱步,身影在烛光下拉长又缩短:“三年来,老夫全力整顿军务,大宋主力禁军的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他们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将来在北伐战场上,定能打出漂亮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