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设伏(1 / 2)
张恪亲自率领着二十四名虎卫,如鬼魅一般迅速而又悄无声息地分散开来,如同一张大网般覆盖住了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任务是探查这片区域的地形,根据厉延贞的指示,寻找一个能够实施计划的绝佳位置。
此时此刻,厉延贞手中除了这二十四名虎卫之外,还有五百多名武周义从可供调遣。然而,面对两千人之众的安丰军前锋营,想要一举将其拿下,单凭武力显然是不够的,唯有智取方可成功。
在张恪等人分散出去之后,厉延贞并没有闲着。他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道理,于是派遣身手矫健、动作敏捷的孟阿布再次悄悄贴近山坳中的军营,去查探敌军的具体情况。
孟阿布领命后,如狸猫一般轻盈地穿梭在山林之间,凭借着他出色的身手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便接近了安丰军的营地。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像幽灵一样在营地周围游荡,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暗哨一一标记出来。
厉延贞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安丰军安插在周围的暗哨全部摸清楚。因为只有这样,当张恪他们找到合适的地理位置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吸引安丰军出来的策略。
要想真正将安丰军引诱出来,就必须要彻底激怒对方的将领。否则,以他们目前这种谨慎的性格,肯定不会轻易地离开营地去追击。所以,厉延贞才会特意让孟阿布出手,将所有的暗哨都找出来。等到行动开始之前,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些暗哨全部清除掉,为接下来的突袭创造有利条件。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孟阿布和张恪等人陆续返回。孟阿布一脸轻松地向众人报告说,他已经成功地摸清了安丰军暗哨的情况。果然不出厉延贞所料,丰安军的将领们对这个山坳的隐蔽性过于自信,虽然设置了不少哨位,但布置得相当随意。孟阿布没费多少力气,就把所有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张恪和虎卫也有了重要发现。他们找到了两个适合设伏的地方。其中一处位于山坳的东南方向,是通往朔方城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虽然没有直接通往朔方城的大道,但地势相对平缓,并非十分险峻。而且,由于有猎户进山打猎时留下的小道,通行起来也还算便利。
然而,这条道路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在出山的地方,有一处谷地,是整条路线上唯一险峻的地段。在雨季时,这里会形成一条河流,而其他时间则是一条干枯的、可以通行的道路。此时正值旱季,河床已经干涸,只有两侧的灌木丛生长得十分茂盛。不过,这恰好为埋伏人马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如果选择在此处设伏,定能给敌人来个出其不意的突袭。
然而,对于厉延贞来说,这样的安排并非完全尽如人意。尽管在此地设伏可以实现突袭,但如果安丰军派出的兵力过多,那么想要成功俘获或歼灭他们就会变得极具挑战性,甚至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比之下,厉延贞更为关注的是另外一处设伏地点。这个地方位于西北方向,需要绕过他们身后的山头才能到达。那里有一个山谷,地势虽然不算险峻,但却有着独特的优势。
这个山谷常年被灌木丛覆盖,人迹罕至,几乎被枯木干草填满。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厉延贞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火攻战术,将追击他们的安丰军困在谷中,从而实现全歼的目标。
为了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厉延贞决定亲自前往山谷进行实地考察。当他到达山谷时,发现正如虎卫所报告的那样,谷中的干枯灌木都有一人多高,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火攻,恐怕追击他们的安丰军很难有逃脱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安丰军虽然隶属于朔方道,但其中的士兵大多是异族蛮夷。对于厉延贞来说,这反而让他心中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后,厉延贞对周围的地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全盘的计划。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身后那群虎卫身上,这些虎卫都是他的亲信,训练有素且忠诚无比。厉延贞的声音低沉而果断:“你们立刻分成两队,一队去通知张恪,另一队去告知薛茂彦。务必让薛茂彦率领那五百多武周义从尽快赶来,提前埋伏好。”
厉延贞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还有,这片谷地需要稍作改动。虽然安丰军主要由异族蛮夷士卒组成,但其中也有不少汉人士卒。我们不能将他们逼入绝境,还是要给他们留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