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拿下!诏回!大获全胜!(1 / 2)
当白圭的质问声落地,满殿群臣都几乎在瞬间反应过来了这一番争辩与问答之后,真正的杀招所在。
但就如方才顾相绝望闭眼一样,在张侍郎说出那句话之后,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张侍郎呆立在原地,在白圭的质问下,面色几乎是瞬间褪去了血色,一片苍白。
他张了张嘴,却从喉咙里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他知道,自己中了对方的言语圈套,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
虽说朝堂无是非,只有利害,但那是私底下的话,明面上,还有着不可逾越的红线的。
有些话,即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却无论如何不能公开摆在台面上。
就如这些日子在朝堂中颇为流行,传说就是那位舟山侯首创的话: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一上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地方和朝廷是在永恒地博弈着,但不论斗得多死,只要还不想掀桌子,那地方在公开场合必须向朝廷表示忠诚,朝廷在明面上也必须以大家长的姿态爱护地方,这对双方都是必须。
但自己却失了智,将这层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窗纱捅破了,他似乎已经可以预料到自己的结局了。
白圭果然也没有打算放过他,冷冷道:“朝廷的钦差,竟然会被地方官府和士绅联手封锁,真的是奇闻,他们还是不是陛下的子民,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朝廷?”
“而你张大人,又是如何知情的?还是说,你也和那帮人沆瀣一气,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这个问题,如隆冬刮过的凛风,将张侍郎脸上的苍白又加重了一层,几乎面无血色,整个人如风中枯荷,摇摇欲坠。
瞧着他的姿态,他的“同党”们心里想过营救,但当他们在脑子里面过一遍想法,就发现自己似乎完全无从救起。
你说张侍郎就是提出了个假设,并不是真的在说有这回事,那就是纯粹把皇帝和群臣当傻子了,除非他是个只手遮天的权臣。
那除此之外,还能辩解什么?
辩解说自己是道听途说?那既然都有了道听途说,说明多半是有这事儿啊!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事儿摆明了,陛下和帝党的心思,就不是想要为难你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郎,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抓住了这一个关键,想通了这一个问题,那解题的思路就只剩一个了。
张侍郎也不愧是能走到这个位置的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如今的他,只剩下了一条路。
他的手不自觉地哆唆着,仿佛回到了当初年幼握笔,一遍遍习字,写文时的模样。
他的腰杆也僵住了,就好似那漫长科考准备中的麻木和劳累,再度侵袭。
所有的一切,都将随着他接下来的话,化为飞灰。
他的来时路,他的此时权,都将不再是他的骄傲,而是别人的叹息,抑或是笑柄。
他看向厉声质问的白圭,看向御座上的新帝,绝望闭眼,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地。
“陛下,臣为了制止故乡乱象,心急如焚,口不择言,以至于编造事实,信口胡说,犯了欺君之罪,请陛下责罚!”
他跪伏在地,将半生功名化作了飞灰。
御座上,新帝冷冷看着他,“你是说,朝堂问对,君前奏事,你之所言,皆是信口胡说?你到底知不知道朝廷律法?你心里还有没有朕和朝堂的法度?”
张侍郎心头一片绝望,但他知道,他扛下这事儿,他虽肯定没了,但他的妻儿亲族还有得活,他若不扛,那才是真正的绝境。
一念及此,他的声音都带着绝望的嘶哑和干涩,同时又有着几分决绝,“臣一时情急,犯下大错,无可辩解,请陛下责罚!”
“孙准何在?”
刑部尚书孙准迈步出列,“臣在!”
“此人交给你了。带下去吧。”
新帝挥了挥手,就像是拂走了一片尘埃,殿中侍卫立刻上前,将张侍郎的官帽取下,而后一左一右地架起了他。
张侍郎很想表现一下自己的气节,挣脱他们来一句【自己能走】,大步离开,给殿中群臣留下一个洒脱的背影,但两条腿却怎么都不听使唤,如同软了的面条一样,完全站都站不起来。
于是,他只能如一条死狗一般,被两名高大的殿中侍卫拖了下去。
还好两腿之间,没有拖出一条水渍。
看着他被拖走的样子,朝堂之上的许多人,都忍不住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这就是朝堂,一言不慎,便有可能从风光无限的顶峰,跌落万丈深渊。
不过这事儿也没几个人去恨皇帝,毕竟这是张侍郎自己作死,有些话那是能摆上台面来说的吗?
欺君也是他自己承认的,这种原则性问题,当原则本人就在面前,没被当场杖杀已经算是给脸了。
不少人佩服地看向御座上那年轻的身影,没想到此番江南党气势汹汹而来,竟然是落得个这般下场。
咱们这位新陛下,虽然没有多少参与朝政的经验,但显然手段并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