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但是如果你失败了怎么办(2 / 2)
土办法实现高精度加工?
在后世这确实是个难题,但在1980年,他有的是办法。
关键是要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创意和技巧。
比如说,普通车床的精度不够,但如果配合手工研磨和测量,照样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再比如,利用温度补偿原理,通过控制加工温度来抵消材料热胀冷缩的影响。
这些在后世都是基础知识,但在当前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
沈良一边画图一边思考,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加工方案。
突然,办公室门被推开了。
“沈良,你给我出来!”
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
沈良抬起头,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脸色阴沉得可怕。
这人他认识——技术科副科长孙建华。
也是这次举报事件的幕后推手之一。沈良放下手中的铅笔,缓缓站起身。
孙建华这个时候来找自己,绝对没安好心。
“有什么事吗,孙科长?”沈良语气平静。
“别跟我装蒜!”孙建华一步跨进办公室,狠狠瞪着沈良,“你到底使了什么手段?”
“什么手段?”
“少装糊涂!”孙建华声音越来越高,“明明是我先发现齿轮的问题,为什么最后功劳全是你的?”
办公室里其他技术员纷纷抬起头,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这下有好戏看了。
沈良忽然明白了。
原来孙建华以为自己抢了他的功劳。
“孙科长,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沈良反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齿轮卡死的问题啊!”孙建华理直气壮,“是我最先注意到异响的!”
旁边有技术员忍不住笑出声。
注意到异响就算发现问题了?
那按这个逻辑,每个路过车间的人都算发现者。
“注意到异响,跟解决问题,这是两回事吧?”沈良摊摊手。
孙建华脸色涨红:“你......”
“而且据我所知,你当时的建议是停机检修,更换齿轮。”沈良继续说,“这个建议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孙建华急了,“停机检修是最稳妥的方案!”
“稳妥,但没用。”沈良直截了当,“因为备件库里根本没有合适的齿轮。”
这话说得孙建华哑口无言。
确实,厂里的备件紧缺是老大难问题。
“再说了,”沈良话锋一转,“就算有备件,换上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过不了多久还会出现同样的故障。”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沈良淡淡一笑,“不是齿轮质量问题,是装配间隙不当。”
孙建华愣住了。
装配间隙?
这个角度他还真没想过。
其他技术员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难怪沈良只是调整了一下齿轮位置就解决了问题。
“哼,运气好而已。”孙建华嘴硬。
“运气?”沈良摇头,“孙科长,咱们都是搞技术的,靠运气可解决不了技术问题。”
孙建华脸色更难看了。
他隐隐觉得自己在这次交锋中处于下风。
但是不甘心啊!
凭什么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压过自己这个老技术员?
“就算这次你运气好,”孙建华冷笑,“但是你刚才在会议室吹的那个牛怎么办?”
“什么牛?”
“你说要做出比原装更好的主轴!”孙建华得意洋洋,“这下看你怎么收场!”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原装主轴是苏联进口的,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远超国内水平。
沈良一个年轻技术员,怎么可能做出比它更好的产品?
“我记得很清楚,”孙建华步步紧逼,“你说一个星期就能搞定。”
“没错。”沈良点头。
“哈哈,还真敢认!”孙建华大笑,“那我就等着看你的笑话了!”
“不用等一个星期。”沈良忽然说,“给我三天就够了。”
什么?
不仅孙建华愣住了,连其他技术员也惊呆了。
原本说一个星期就已经够狂了,现在居然改成三天?
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你确定?”孙建华怀疑自己听错了。
“当然确定。”沈良语气坚定,“三天后,我会拿出一根比原装更好的主轴。”
孙建华忽然笑了。
笑得很开心。
太好了!
这小子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
三天做出比苏联进口货更好的主轴?
简直是天方夜谭!
到时候沈良失败了,自己就能顺理成章地踩他一脚。
“好!我等着!”孙建华兴奋地搓搓手,“到时候你可别找借口!”
“不会的。”沈良淡定地说,“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如果我成功了,孙科长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
孙建华一愣:“你想怎么表示?”
“很简单。”沈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承认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如我。”
这个条件让孙建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承认不如一个小年轻?
这让他以后还怎么在厂里混?
但是......
沈良根本不可能成功啊!
三天时间做出比苏联进口货更好的主轴,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怎么,不敢?”沈良故意激将。
“谁说我不敢!”孙建华一拍桌子,“但是如果你失败了怎么办?”
“我失败了,就主动申请调离技术科。”沈良毫不犹豫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