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02章 别让人抓住把柄

第402章 别让人抓住把柄(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二十六岁,工作三年,就能设计出这种水平的液压系统?这简直不可思议。

要么这个年轻人是天才,要么就是有高人指点。

“你师父是谁?”

这个问题让沈良心中一紧。

在那个年代,技术传承往往靠师父带徒弟。

一个年轻工程师如果没有名师指导,很难掌握如此深厚的技术功底。

“我主要是自学的。”沈良如实回答,“平时喜欢看各种技术资料,也经常向老师傅们请教。”

“自学?”李总工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这些设计理念可不是看书能学来的。”

车间里的气氛重新变得紧张起来。

其他专家也将目光聚焦在沈良身上,等待他的解释。

沈良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说错一个字,就可能前功尽弃。

“确实,单纯看书是不够的。”他坦诚地说道,“关键是实践。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经常到车间里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各种故障现象。”

“时间久了,自然就对液压系统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理,但仍然不足以完全消除疑虑。

李总工沉默了很久,然后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这样吧,我出几道题目,现场考考你的基础功底。”

所有人都愣住了。

现场考试?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陈建军想要阻止,但被张强用眼神制止了。

既然李总工提出这个要求,说明他对沈良的技术水平还是认可的。现在拒绝,反而会显得心虚。

“好的,您请出题。”沈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李总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复杂的液压回路图。

“这个回路存在什么问题?”

沈良快速扫视一遍图纸,很快就发现了关键所在。

“溢流阀的设定压力过高,会导致系统过载。而且缺少单向阀,可能出现压力倒灌。”

“如何改进?”

沈良走到黑板前,熟练地在原图基础上进行修改。

几分钟后,一个完善的液压回路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专家们仔细研究了一会儿,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再来一题。”李总工继续考查,“如果要实现三级变幅控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液压系统?”

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问题。

三级变幅控制要求系统能够精确控制不同的压力档位,技术难度很高。

沈良沉思了几秒钟,然后开始在黑板上画图。

主泵、辅助泵、调节阀、分配器...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清晰明了。

更重要的是,他还详细标注了各个控制点的参数设置。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什么?”李总工追问道。

“首先是可靠性高,即使主泵出现故障,辅助泵仍然能够保证基本功能。”沈良边画边解释,“其次是控制精度好,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自动切换压力档位。”

“成本呢?”

“比传统方案略高,但长期使用成本更低。因为能耗减少了大约百分之十五。”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专家们眼前一亮。

能耗问题一直是大型液压设备的痛点。如果真能实现百分之十五的节能效果,经济价值将非常可观。

李总工放下粉笔,转身面对沈良。

“最后一个问题。”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如果让你设计一套适用于露天矿山的液压挖掘机,你会采用什么技术路线?”

这个问题的难度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

露天矿山的工况极其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极高。而且工作量巨大,对效率的要求也很苛刻。

车间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在等待沈良的回答。

这不仅仅是一道技术题目,更是对他整体技术水平的全面检验。

沈良深知这个问题的分量。

但他也知道,这正是展现自己真实实力的最佳机会。

“露天矿山挖掘机的核心挑战有三个。”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自信,“第一是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第二是高强度作业的耐久性;第三是大负载工况下的效率。”

“针对这些挑战,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是模块化设计。”沈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框架图,“液压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三大模块相对独立,便于维护和更换。”

陈建军眉头微皱。模块化?这个概念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其次是冗余设计。”沈良继续画着,“关键部件都有备用方案,比如双泵系统,一个主泵出问题,备用泵立即接管。”

李总工点点头,这确实是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是材料创新。”沈良放下粉笔,转身面对众人,“密封件要能抗高温、耐磨损、防腐蚀。我建议采用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

车间里一片寂静。

聚四氟乙烯?这个材料他们听都没听过。

“这种材料现在还没有商业化应用。”李总工皱起眉头,“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沈良心中一紧。糟了,说漏嘴了。

聚四氟乙烯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现在提出来确实太超前了。

“我是在一些外文资料上看到的。”他硬着头皮解释,“美国杜邦公司正在研发这种材料,据说性能很优秀。”

张强暗自松了口气。还好沈良反应够快。

“继续说第四点。”李总工没有深究。

“第四是智能化控制。”沈良重新拿起粉笔,“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调节各项参数。”

“微处理器?”陈建军忍不住开口,“那玩意儿现在还是实验室产品吧?”

“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了。”沈良淡定回应,“Intel的8080系列就很不错。虽然成本高一些,但考虑到整体效益,还是值得的。”

李总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个年轻人对国外技术发展的了解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最后一点是能耗控制。”沈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能量流程图,“采用变量泵技术,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理论上可以节能二十到三十个百分点。”

变量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