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请跟我们到实验室(2 / 2)
沈良心中了然。
这就是最关键的一关了。
能否进入核心项目组,就看明天的表现了。
“我会全力以赴。”
“那就好。”王处长起身,“今天先到这里。小沈,回去好好准备,这个机会很难得。”
走出办公室,沈良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机会来得比预想的更快。
但同时,挑战也更大。
毕竟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普通技术员的身份。
要在专家面前展现出足够的技术实力,而又不能暴露穿越者的秘密,这需要极其精巧的平衡。
回到技术科,沈良发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显然大家都知道他被叫去见领导了。
“怎么样?没事吧?”刘建国关切地问。
沈良摇摇头:“没什么,就是聊了聊技术问题。”
但他能感觉到,周围的氛围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那些质疑和敌视的眼神,现在多了一分忌惮。
显然大家都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能被厂长和省里的处长单独接见,绝对不是普通的技术交流。
陈建军从远处走来,脸色阴沉。
“小沈,听说你要飞黄腾达了?”
语气里带着明显的酸味。
“陈师傅说笑了。”沈良淡淡回应,“我还是那个车间出来的技术员。”
“是吗?”陈建军冷哼一声,“希望你别忘了自己的根。”
说完转身离去。
沈良心中冷笑。
这种人前世他见得太多了。
自己没本事,就见不得别人好。
等着吧,很快你们就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实力差距。晚上回到宿舍,沈良坐在简陋的木桌前,开始梳理明天考核的准备工作。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些曾经让无数专家绞尽脑汁的技术难题,在他脑海里清晰得就像昨天才解决过一样。
但问题是,他现在只是个刚从车间调上来的技术员。
展现太多超前知识,反而会引起怀疑。
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度。
沈良拿出纸笔,开始列出可能遇到的考核内容。
机械设计、材料工程、工艺流程...这些基础学科肯定跑不了。
关键是如何在回答中既显示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暴露那些超越时代的见解。
他想起前世第一次参加类似考核时的紧张心情。
那时的他确实只是个普通的技术骨干,全靠真才实学一路闯关。
现在重来一次,反而要刻意收敛锋芒。
真是讽刺。
正想着,宿舍门被推开了。
刘建国端着两个搪瓷杯走进来。
“喝点水,别太累着。”
热腾腾的开水冒着白气。
沈良接过杯子:“谢了,老刘。”
“明天的事,你有把握吗?”刘建国在对面坐下,压低声音问。
沈良抬头看了看他。
这个朴实的老工人,眼中满是真诚的关切。
“说不紧张是假的。”沈良苦笑道,“毕竟是省里来的专家。”
“别怕,你的本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刘建国拍拍他的肩膀,“那个连铸机的设计图,连李总工都说好。”
“希望明天也能有好运气。”
两人聊了一会儿,刘建国起身离开。
夜深了,沈良继续在昏黄的灯光下准备。
他知道这次考核的重要性。
一旦通过,就能进入那个改变中国工业命运的核心项目组。
而一旦失败,可能就要等很久才有下一次机会。
时间等不起。
中国的工业发展等不起。
第二天上午九点,考核正式开始。
厂里的大会议室被重新布置过,长桌后坐着五位专家。
沈良一眼就认出了中间那位老者。
钱维新,中科院院士,国内冶金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前世沈良曾经在学术会议上远远见过他一面。
没想到会在这种场合重逢。
“请坐。”钱院士和蔼地说。
沈良在对面坐下,双手自然放在桌上。
心跳加速,但表面保持平静。
“我们今天主要想了解一下你的技术水平。”钱院士翻开文件夹,“听说你最近设计了连铸机的改进方案?”
“是的。”沈良点头,“我发现现有设备存在一些效率问题,尝试提出了改进思路。”
“能具体说说吗?”
这就开始了。
沈良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他刻意避开那些超前的技术细节,重点强调基础原理和实用性改进。
五位专家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或者记录。
“你提到的冷却水路设计很有意思。”左边的中年专家说,“这个思路从哪里来的?”
陷阱题来了。
沈良早有准备:“我在车间工作时观察过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温度分布不均匀是个普遍问题。就想着能不能通过改变水路走向来解决。”
“仅仅是观察吗?”
“还参考了一些苏联的技术资料。”沈良补充道,“虽然他们的设备先进,但也有改进空间。”
这个回答很巧妙。
既解释了技术来源,又显示出独立思考能力。
专家们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更详细的技术问答。
沈良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回答的深度,时而表现出年轻人的锐气,时而暴露一些知识盲区。
演技必须到位。
一个小时后,理论考核结束。
“现在我们想看看你的实际动手能力。”钱院士起身,“请跟我们到实验室。”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