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11章 第一炉钢水出炉

第411章 第一炉钢水出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只见几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正朝车间走来,为首的人沈良有些眼熟——是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刘德华。

“李厂长!”刘德华远远地打着招呼,但脸色并不轻松。

沈良心中暗道不好。刘德华这个时候来,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刘总工,您怎么亲自来了?”李厂长迎了上去。

“听说你们在搞技术改造,我来看看。”刘德华的目光扫过正在施工的现场,“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提前汇报?”

李厂长有些尴尬:“这...我以为省工业局已经通知了。”

“省里是通知了,但具体怎么改,用什么技术,总得让我们了解一下吧?”刘德华的语气带着不满。

沈良上前一步:“刘总工,我是负责技术方案的沈良。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我可以详细介绍。”

刘德华打量着沈良,眼神里写着质疑:“你就是那个设计连铸机的?”

“是的。”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改造可不是闹着玩的。”刘德华指着正在施工的设备,“万一出了问题,整个厂的生产都要受影响。”

老张这时候走了过来:“刘总工,我看过改造方案,技术上没问题。”

“老张,你也糊涂了?”刘德华摇了摇头,“这种激进的改造方式,风险太大。”

沈良能感觉到现场气氛的微妙变化。几个工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悄悄看向这边。

“刘总工,要不您先看看我们的技术方案?”沈良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

“我已经看过了。”刘德华挥了挥手中的文件,“理论上确实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变数太多。”

李厂长在一旁急得冒汗。如果刘德华强制叫停改造,那就完蛋了。

沈良深吸了口气,决定正面应对:“刘总工,您担心的无非是三个问题:技术风险、设备风险、生产风险。对吧?”

刘德华点了点头。

“技术风险,我们有老张把关,他的经验您应该信得过。设备风险,我们采用的都是成熟工艺,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至于生产风险...”沈良指着二号炉,“二号炉正常运转,产能不会受太大影响。”

“话是这么说,但...”

“刘总工。”沈良打断了他,“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敢试,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日本、德国的钢铁技术为什么比我们先进?就是因为他们敢于创新。”

现场安静了下来。刘德华皱着眉头,似乎在权衡利弊。

“而且。”沈良继续说道,“这次改造是省里重点关注的项目,如果成功了,对整个行业都有示范意义。”

这话一出,刘德华的表情有了微妙变化。

省里的项目,这个分量就不一样了。

“那...你们继续吧。”刘德华最终妥协了,“但我要派两个人在这儿盯着,有任何问题立即汇报。”

沈良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没问题。”

刘德华带着人离开后,李厂长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伙子,刚才表现不错!”

老张也走过来,压低声音说:“刘德华这个人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不过你刚才说得对,不敢试就永远落后。”

沈良点点头,但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下午两点,新的预热设备开始安装。

沈良亲自指导工人进行管道连接,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马虎。老张也在旁边仔细检查,时不时提出改进建议。

“这个角度再调整一下。”

“焊缝要饱满,不能有气孔。”

“保温层厚度要均匀。”

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沈良能感觉到老张对他的信任在一点点增加。

到了傍晚,主要设备安装完毕。沈良拿着图纸逐一检查,确认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明天可以试运行了。”沈良对李厂长说道。

“好!我通知省里,让他们派人来看效果。”

当晚,沈良回到宾馆,刚躺下就接到了建设钢铁厂王厂长的电话。

“沈工,听说今天刘德华去了红星?”

消息传得真快。沈良心中暗想。

“是的,不过问题解决了。”

“那就好。”王厂长顿了顿,“如果红星的试点成功,我们建设一定第一个跟进。”

“一言为定。”

第二个电话是东方钢铁厂张厂长打来的。

“沈工,听说改造很顺利?”

看来三个钢铁厂之间消息互通,都在密切关注红星的动向。

沈良简单汇报了进展,张厂长听后很兴奋:“太好了!我们东方也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

放下电话,沈良躺在床上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红星的试点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三个不同的钢铁厂同时推进改造。每个厂的情况不一样,人员素质不一样,管理水平也不一样。

标准化的方案肯定不行,必须因厂制宜。

沈良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各个厂的特点:

红星:技术力量强,但比较保守;

建设:资金充足,但管理有些混乱;

东方:积极性高,但基础设施差。

看来每个厂都需要不同的策略。

第三天上午,红星钢铁厂的试运行正式开始。

沈良和老张站在控制室里,紧张地盯着各项参数。李厂长也赶来了,脸上写满了期待。

“预热温度怎么样?”

“正常,比之前均匀多了。”老张看着温度曲线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炉膛压力稳定。”

“燃料消耗下降了15%。”

一个个好消息传来,现场的气氛越来越轻松。

两个小时后,第一炉钢水出炉。

“质量怎么样?”李厂长急切地问道。

化验员拿着报告跑过来:“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优级品标准!而且...”

他顿了顿,“含硫量比之前降低了20%!”

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