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整个炉子都可能报废(1 / 2)
于建国坐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好消息是,你们要的几种钢材我们都有库存。”
沈良心中狂喜!
“坏消息是...”于建国继续说道,“这些钢材本来是预留给另一个重点项目的,现在匀给你们,那边可能会有意见。”
沈良的心情又跌到谷底。
还是有变数啊!
“建国,那个项目什么时候用?”老刘试探性地问。
“下个月中旬。”于建国摸着下巴,“如果你们能在一周内提货,时间上倒是能错开。”
一周内提货?
沈良快速盘算着。从鞍山运到北京,需要安排车皮,办理运输手续,一周时间确实紧张。
但是没办法,这是唯一的机会!
“于科长,一周没问题!我们马上安排运输!”
于建国点点头。
“那我就帮你们协调一下。不过有个条件...”
沈良的心又提了起来。
“什么条件?”
“你们的技术改造项目如果成功了,希望能和我们分享一下经验。”于建国认真地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
这个条件完全在沈良的接受范围内!
“没问题!项目完成后,我们一定把详细的技术资料提供给贵厂参考!”
于建国满意地笑了。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安排人给你们办理提货手续。”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沈良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但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
“于科长,真是太感谢您了!这个人情我们记在心里!”
“别客气。”于建国挥挥手,“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嘛,大家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当天晚上,沈良在招待所里给王大海打了电话,汇报了好消息。
“太好了!”王大海在电话里兴奋得大喊,“我马上安排车皮和运输队,保证按时把钢材运回来!”
挂断电话后,沈良躺在床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鞍山之行比预想的顺利,不仅解决了材料问题,还结识了于建国这样的技术专家。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这个时代技术人员身上的那种朴实和热忱。
没有复杂的利益考量,没有勾心斗角,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在后来的商业社会里已经很难见到了。
第二天办完提货手续,沈良和老刘踏上了返程的火车。
这次的心情轻松多了,看着窗外的风景,沈良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钢材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施工改造。
按照计划,整个改造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设备停机检修、关键部件更换、系统调试运行。
每个阶段都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影响整体进度。
特别是系统调试阶段,这是验证技术方案是否可行的关键环节。
如果出现问题,不仅项目会失败,连带着他的声誉也会受损。
想到这里,沈良不禁感到一丝压力。
毕竟他提出的很多技术方案都是基于前世的记忆,虽然理论上没问题,但具体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过压力就是动力!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火车在铁轨上有节奏地行驶着,沈良望着窗外,眼神坚定而专注。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三天后,沈良接到王大海的电话,钢材已经顺利运回厂里。
“小沈,你这次真是立了大功!”王大海在电话里语气兴奋,“厂长听说咱们拿到这批特种钢材,高兴得合不拢嘴。”
沈良握着话筒,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拿到材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王师傅,钢材的质量检测做了吗?”
“放心,我亲自盯着呢。化验室的老张说,这批材料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甚至比咱们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这个消息让沈良稍微安心。
“那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停机检修?”
“厂长的意思是下周一。”王大海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小沈,我得提醒你,现在全厂的人都在关注这个项目。”
沈良明白王大海的意思。
成功了,他就是厂里的技术明星;失败了,所有的质疑声都会涌过来。
“我知道,压力很大。”沈良苦笑着说,“但是既然开了头,就要硬着头皮干下去。”
挂断电话后,沈良回到自己的宿舍,摊开技术图纸重新检查每个细节。
改造方案看起来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太多了。
设备的磨损程度、工人的操作熟练度、环境温度的影响...
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偏离预期。
沈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
必须要有备用方案!
如果主方案出现问题,至少还有后备选择。
整个周末,沈良都在完善技术细节,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
宿舍里的室友看着他这副拼命的样子,都有些担心。
“老沈,你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同房间的小李劝道。
沈良抬起头,眼睛布满血丝。
“没办法,时间太紧了。”
他何尝不想休息,但是责任压在肩膀上,容不得半点松懈。
周一一早,炼钢车间开始停机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