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镇河北苏郎守边 还长安秦王归府(2 / 2)
李渊抚须大笑,眼中泛光:“我儿回来了!河北平定,叛贼授首,天下可期啊!”随即下令:“开城门,鸣钟鼓,迎我大唐英雄归!”
“陛下万岁!”城下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连城墙上的砖石似乎都在共鸣。李世民翻身下马,甲胄铿锵,快步登上城楼,跪于李渊面前,声音洪亮:“儿臣幸不辱命,平定河北,斩杀叛贼崔元逊、萧怀烈,收复失地七州,现已班师回朝,请父皇训示!”
李渊亲自扶起,父子相视而笑,眼中皆是欣慰与骄傲。这一刻,帝王不再是冷面天子,而是一位盼子归来的父亲。
交接完毕,李世民婉拒了百官设于太极殿的接风宴,只带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数人,亲自护送罗士信灵柩前往皇陵暂厝。途中,他几次回首凝望棺木,低声喃喃:“士信,你一生忠勇,孤不会让你埋骨荒野。待时机成熟,孤必为你昭雪冤屈,追封谥号,享庙祀之荣。”
待灵柩安置妥当,暮色已浓。李世民才策马直奔秦王府。
府门前,早已有人等候。秦王妃长孙金凤一身素裙,未施脂粉,立于台阶之下,风吹裙裾,宛若月下玉兰。她见李世民归来,眼中含泪,却强忍悲喜,只快步上前,跪坐于地,亲手为他解下腰间佩剑,轻声道:“殿下辛苦了。”
“凤妹,让你担心了。”李世民握住妻子的手,她的指尖微凉,却带着熟悉的暖意,仿佛能驱散他心中所有寒霜。他低头看她,见她眼下略有青影,知她这些日子忧思成疾,心头一酸。
走进府中,庭院整洁,花木扶疏,热水早已备好,饭菜温在炉上。长孙金凤亲自布菜,看着李世民狼吞虎咽的模样,轻声道:“河北之事,我已听说了。罗将军……唉,真是可惜了。他是条真豪杰,不该死于奸人之手。”
李世民放下碗筷,握拳抵唇,良久才叹道:“士信是条好汉,忠肝义胆,临阵不退。那一战,他本可退,却为掩护我军撤退,独守断桥,直至力竭……”他声音渐低,终是不再言语,只紧紧握住长孙金凤的手,“多亏你事先备下的谷种,现已分发给河北百姓,春播已毕,明年定能有个好收成。”
长孙金凤展颜一笑,温婉如初:“能为百姓尽点力,也是应当的。殿下一路劳顿,先歇息片刻吧,晚些时候,我让厨房做你爱吃的醋芹,再烫一壶桂花酒,陪你说话。”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夫妇二人身上,映出一片温馨剪影。李世民望着妻子温柔的侧脸,连日来的疲惫与杀伐之气渐渐消散。烛火摇曳,茶香氤氲,这一刻,他不是万人之上的秦王,只是一个归家的丈夫。
他知道,长安的平静之下或许仍有暗流——东宫权谋未歇,齐王府野心暗涌,朝中党争悄然发酵;皇陵的方向,罗士信的灵柩还在等待昭雪;河北的边关,苏定方正握着“镇北”大旗,警惕地望着北方草原的风沙;而那些未竟之事、未报之仇、未明之冤,终将一一浮现。
但此刻,能卸下盔甲,与家人相守,已是难得的安宁。
只是这份安宁,注定不会太久。
欲知秦王回府后如何应对朝堂风云,揭开幕后黑手,重整朝纲,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