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东宫聚党布杀局 秦府同心待黎明(1 / 2)
书接前回。
夜色如墨,浓得仿佛能滴下水来。长安城万籁俱寂,唯有时远时近的更鼓声,在寂静的街巷中悠悠回荡。一轮残月被乌云半遮,洒下的光斑如同刀锋划过屋脊,映出无数游移不定的影子。风自北而来,掠过太极宫高耸的飞檐,发出呜咽般的低鸣,似是天地也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屏息凝神。
东宫深处,一间密室隐于地底,四壁以青石砌成,烛火在铜灯台上跳动,光影摇曳,宛如鬼魅起舞。李建成端坐主位,身披玄色锦袍,面容冷峻如铁。他双目微眯,目光扫过堂下众人,那一瞬,竟似有寒芒刺骨。李元吉坐在侧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短匕的柄,嘴角噙着一抹阴冷笑意,仿佛已看见明日血染玄武门的景象。
“明日玄武门之变,成败在此一举。”李建成终于开口,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锤,敲在每个人心头,“薛万均、薛万彻!”
“末将在!”兄弟二人齐步上前,甲胄铿然作响,神情凛然。
“你二人各率五百死士,埋伏于临湖殿两侧林中。待李世民入宫途经此地,即刻杀出,围而歼之——务必要将其乱刀斩杀,不留活口!”李建成指尖重重一点舆图上的要道,力透纸背,“记住,动手须快,下手要狠!不容他有任何喘息之机。”
薛万均抱拳领命,眉宇间杀气腾腾:“殿下放心,我兄弟所率皆是死士,人人愿以性命换功名!只是一事尚忧——若秦琼、尉迟恭随行护驾,又当如何应对?”
李元吉冷笑一声,眼中凶光毕露:“早有安排。”他转向立于角落的元穆觉,“元将军,你率三百精锐,盯紧秦王府动静。一旦发现有人集结出府,立即截杀,格杀勿论!不得放一人靠近玄武门!”
元穆觉拱手应诺,声音低沉却坚定:“属下早已布下眼线七处,秦王府内外一举一动,皆在我掌握之中。只要秦王敢出府,便是踏入死地。”
他眸光一闪,心底暗涌波澜。多年来,他虽位列禁军将领,却始终被秦王府诸将压一头。秦琼威震天下,尉迟恭勇冠三军,连侯君集这等后起之秀也屡建奇功。而他元穆觉,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屈居东宫羽翼之下,何曾真正扬眉吐气?此番若能助太子铲除秦王,不仅可立不世之功,更能一雪前耻!
李建成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窗外一片漆黑,唯有远处秦王府方向,灯火通明,竟彻夜未熄。
“奇怪……”他皱眉低语,“这般时候,秦王府怎还如此喧闹?莫非已有察觉?”
李元吉不屑一笑:“兄长多虑了。不过是些谋士熬夜议事罢了。就算他们猜到一二,又能如何?常何已是我们的内应,玄武门守将皆听调遣,他李世民纵有通天之智,也难逃今日之劫!”
“不。”李建成摇头,语气沉重,“李世民此人,深藏不露,最擅隐忍。河北之战,他以弱胜强;洛阳围城,他七日不眠调度全军。这样的人,绝不会坐以待毙。我们越是自信,越要防他反扑。”
室内一时沉默,空气凝滞如铅。
片刻后,李建成再度开口,声音冷厉如霜:“事后,所有痕迹必须抹尽。对外宣称突厥细作潜入宫禁,意图行刺太子,被当场诛杀。秦王‘不幸’遇害,乃误伤之举。张娘娘与尹娘娘已在宫中布好说辞,陛下悲痛之余,必不会深究。只要大局已定,谁敢质疑,便是同党!”
众人齐声应诺,声浪低沉却充满杀意。那烛火忽明忽暗,映照着一张张扭曲的脸庞,仿佛群魔共舞,共谋逆天之举。
密室之外,风更急了。
与此同时,秦王府内,却是另一番气象。
正厅之中,数十盏油灯齐燃,将整座大殿照得亮如白昼。长孙无忌立于巨幅长安舆图之前,手持朱笔,不断圈点标注。房玄龄与杜如晦分坐两侧,面前堆满竹简文书,笔走龙蛇,推演局势。萧瑀捻须沉思,高士廉低声诵读情报,十八学士中其余数人亦各司其职,或整理兵册,或核算粮草,或绘制路线图。
整个大厅,宛如一座精密运转的战阵中枢,静中有动,井然有序。
“常何已答应倒戈。”长孙无忌放下朱笔,声音清冷而笃定,“此人曾在河北受殿下恩惠,其母病重时,殿下亲赐御医救治,又赠黄金百两。如今他虽为太子提拔,但心中仍有感念。我已派人密会三次,许以右卫大将军之位,他终点头应允。”
房玄龄点头:“常何掌玄武门守军,若能临阵反正,则我军可直入宫禁,抢占先机。然则……薛氏兄弟麾下死士皆亡命之徒,且素以悍勇着称,不可轻敌。”
杜如晦接过话头:“依我看,须以重兵牵制。秦将军久经沙场,双锏所向,无人能挡,可率精骑封锁临湖殿左翼;尉迟将军性烈如火,正宜镇守右路,震慑敌胆;侯君集机敏果决,可护中军,随侍殿下左右。”
话音刚落,武将列中秦琼缓缓起身。他年近五旬,须发微白,然双目炯炯有神,气势慑人。只见他抚着腰间一对鎏金双锏,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