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苏定方演义 > 第268章 李绩上表定国策 大唐全力助东征

第268章 李绩上表定国策 大唐全力助东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书接前回。贞观二年春二月,北疆大地犹自裹在残冬的寒意之中。冰雪初融,冻土泛出湿润的黑褐色,像一块块被撕裂的旧甲,裸露着岁月的伤痕。七口关外,朔风卷地,枯草伏地如刀割过的发茬。英国公李绩立于高岗之上,身披玄铁重铠,肩头落满未化的薄雪。他目光如炬,遥望北方茫茫草原尽头——那里烟尘不起,人踪稀绝,唯余一片死寂。

一名斥候飞马而来,滚鞍下跪,双手呈上一封密报。李绩接过,拆开细看,眉头越锁越紧。报中言道:突厥经此一冬酷寒,牛羊冻毙十之七八,部众缺粮少食,疫病流行,已有离散之心;更有部落暗中南迁,欲归附大唐;而颉利可汗近日频频召见心腹,似在收拾行囊,密议北撤漠北之事。

“哼!”李绩冷哼一声,将密报攥成一团,“想走?晚了!”

他转身大步走入军帐,铜灯摇曳,映得他半边脸明、半边脸暗。案前笔墨俱全,他提笔蘸墨,手腕沉稳有力,笔走龙蛇,顷刻间便写下一封奏表:

>“臣李绩谨奏:今春以来,突厥困于饥寒,士卒疲敝,部族离心,可汗惶惶若丧家之犬。此诚天亡之机,非人力所能挽回。若纵其北归漠北,待其休养生息,必复为边患。臣请陛下即刻下令,命李靖元帅统大军发起总攻,趁其未及远遁,一举歼灭于阴山以南,尽收其地,归入大唐版图,永绝北疆百年之忧……”

写罢,他吹干墨迹,亲自封缄,唤来亲兵:“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不得延误!”

快马扬蹄,踏破晨霜,一道烟尘直向南方而去。

此时长安城内,春意正浓。御花园中新栽的稻种已冒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并肩缓步其间,身后跟着几名执扇宫女。忽有内侍疾步赶来,双手捧上奏表:“陛下,李绩将军八百里加急奏报!”

李世民接过,展开一看,初时神色凝重,继而眼中精光一闪,看到“归入华夏版图”一句时,猛地一拍大腿,朗声笑道:“李绩所言,正合朕意!此等良机,岂容错过!”

长孙皇后闻言,亦接过奏表细细阅览。她眉目温婉,却自有决断。看完后轻声道:“突厥反复无常,与我大唐纠缠多年,劫掠边郡,屠戮百姓,实乃心腹大患。如今其势衰败,正是铲除之时。只是灭国之战,牵涉甚广,需虑及战后安抚、降众安置、粮草调度诸事,不可仓促行事。”

“皇后所虑极是。”李世民点头,“然战机稍纵即逝,若待其逃回漠北,再聚兵力,则后患无穷。当速决之!”

当即传旨,召集群臣于太极殿议事。

钟鼓齐鸣,百官云集。李世民端坐龙椅,将李绩奏表高举于众:“颉利已成丧家之犬,若不斩草除根,后患无穷!朕意已决:彻底剿灭东突厥,将其故地尽数纳入大唐疆域,诸位以为如何?”

话音未落,魏征出列,拱手道:“陛下圣明!突厥盘踞北疆数十年,扰我边境,劫我子民,实为社稷之蠹。今其自取灭亡,天赐良机,正当乘胜追击,一劳永逸。但臣以为,战后须以仁德怀柔其民,收编降兵,设州置县,教化风俗,方可使边疆长治久安。”

房玄龄亦上前奏道:“魏大人所言极是。当前最紧要者,乃是保障前线供给。粮草、兵器、御寒衣物,皆需即刻调拨。尤其北疆春寒料峭,将士若冻馁交加,虽有忠勇之心,亦难持久作战。”

杜如晦补充道:“此外,还需派遣使者联络铁勒诸部、薛延陀等夷狄部落,晓以利害,使其不助突厥,甚至倒戈相向,共伐颉利。”

“准奏!”李世民一锤定音,“传旨户部,即刻调拨粮草二十万石,优先供应北线;工部将新造‘轻坚铠’五千领、改良弓矢一万副、箭镞三万支,尽数发往前线;兵部增派三万援军,由左卫将军段志玄统领,火速北上,听候李靖元帅调遣!另命礼部拟诏,宣抚漠南诸胡,许以厚赏,招其归附。”

圣旨一下,长安城顿时沸腾起来。

西市外的粮仓日夜不歇,民夫们推着沉重的粮车,络绎不绝地驶向城门。车轮碾过刚化雪的泥泞路面,留下深深的辙痕,如同历史刻下的印记。有人肩扛麻袋,汗水浸透粗布衣衫,却仍咬牙前行——他们知道,这一粒米,都可能救活一个在风雪中坚守的边关将士。

兵器坊内,炉火通红,铁锤敲打声震耳欲聋。老匠人眯着眼睛淬火,年轻学徒挥汗如雨地打磨甲片。那一副副“轻坚铠”,乃是由工部新研之法打造,以精钢为骨,熟皮为里,既轻便又坚韧,穿之可挡刀箭,行动自如。工匠们一边锻造,一边低声议论:“听说这是给苏定方将军的部队准备的……那可是百战之师啊。”

城门外,段志玄率领的三万援军已整装待发。士兵们背负行囊,腰挎横刀,手持长矛,列阵整齐,旌旗猎猎。鼓角声起,战马嘶鸣,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有老者含泪道:“当年隋末乱世,突厥屡犯中原,烧杀抢掠,今日终于要报仇雪耻了!”

就在此时,一辆凤辇缓缓驶至军前。帘幕掀开,竟是长孙皇后亲临。她并未盛装华服,只着素色锦袍,头戴轻纱,神情庄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