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连山关伏兵逞威 安市城残垣死战(2 / 2)
此时的安市城内,早已是一片狼藉。杨万春站在残破的南城门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唐军,脸色凝重。自昨日唐军攻破城墙一角后,李绩便率领大军日夜猛攻,薛仁贵身先士卒,带着士兵从城墙缺口处冲锋,几次都险些攻入城内。杨万春亲自上城督战,斩杀了几名逃兵,才勉强稳住了军心。
“将军,唐军又开始攻城了!”一名士兵慌张地跑来报告。杨万春顺着士兵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唐军推着冲车,朝着城墙缺口处逼近,城墙上的守军不断向下投掷石块、滚油,却还是挡不住唐军的攻势——缺口处的尸体已经堆成了小山,鲜血顺着城墙流淌,在城下汇成了一条红色的小溪。
薛仁贵手持方天画戟,站在冲车的顶端,对着城上的守军喊道:“杨万春!你的援兵已经被我军击溃,识相的就赶紧开城投降,饶你一城百姓性命!”杨万春闻言,心中一沉——他派去求援的亲卫至今未归,看来援兵确实出了变故。但他想起盖苏文的手段,若是开城投降,自己和全城士兵都不会有好下场,当下咬牙道:“休要胡说!盖苏文大人的援兵很快就到,我等誓死守城!”
说罢,杨万春拿起弓箭,对准薛仁贵射去。薛仁贵在冲车上看得真切,侧身避开箭矢,手中方天画戟一挥,将城上投下的石块打飞,对着身后的士兵喊道:“兄弟们,加把劲!攻破城池,论功行赏!”唐军士兵士气大振,推着冲车加快速度,眼看就要冲到城墙缺口处。
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杨万春心中一喜,以为是援兵到了,急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可他看清来者的旗帜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旗帜上绣着的,是唐军的“苏”字大旗。
苏定方率领骑兵疾驰而来,远远便看到安市城下的激战,当即下令:“绕到城北,攻击敌军侧翼!”五千骑兵分成两队,如两道洪流,朝着安市城的北侧冲去。城上的高句丽守军见状,顿时乱了阵脚——他们本就被南线的唐军打得筋疲力尽,如今又多了一支骑兵从侧翼袭来,哪里还能抵挡得住。
李绩在城下看得真切,大笑道:“苏将军来得正好!传令下去,全力攻城!”唐军士兵见援兵已到,士气更盛,薛仁贵趁机率领士兵从城墙缺口处冲入城内,与高句丽守军展开巷战。杨万春见城池已破,知道大势已去,拔出腰间的佩刀,对着身边的亲兵说道:“我守不住城,无颜再见盖苏文大人,你等各自逃生去吧!”说罢,便要自刎。
“将军不可!”亲兵急忙拉住他的手臂,“唐军已攻入城内,咱们还是赶紧从北门突围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杨万春看着城内四处逃窜的士兵,又看了看远处冲来的唐军骑兵,眼中满是绝望,却还是被亲兵拉着,朝着北门逃去。
苏定方率领骑兵攻入城北后,见守军溃散,便下令士兵不得滥杀百姓,只追剿负隅顽抗的敌军。他在乱军中看到杨万春的身影,当即策马追去:“杨万春,哪里逃!”杨万春回头见是苏定方,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催促战马,可他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哪里跑得过苏定方的战马。
眼看就要被追上,杨万春突然转身,手中佩刀朝着苏定方砍来。苏定方侧身避开,手中佩刀顺势一挑,将杨万春的佩刀打落,紧接着伸手抓住杨万春的衣领,将他从马背上提了起来。“你……你要杀便杀!”杨万春闭上双眼,咬牙说道。
苏定方却没有杀他,将他扔在自己的马背上,冷声道:“我不杀你,我家天子要亲自审问你!”说罢,便勒住马缰,看着城内的唐军渐渐控制住局势,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山关设伏成功,安市城也顺利攻破,此番征辽的第一仗,总算是打赢了。
不多时,李绩率领众将前来见苏定方,笑道:“苏将军此去连山关,不仅挫了敌军援兵的锐气,还俘虏了泉男生,真是立了大功啊!”苏定方拱手道:“皆是总管调度有方,将士们奋勇杀敌之功,末将不敢居功。”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声,一名士兵前来报告:“将军,陛下驾到!”苏定方与李绩等人急忙整理甲胄,朝着大营的方向迎去。太宗李世民骑着战马,在亲卫的簇拥下而来,看到苏定方等人,大笑道:“朕就知道,有你们在,安市城必破!快说说,此战打得如何?”
苏定方与李绩急忙上前,将连山关设伏、攻破安市城的经过一一禀报。太宗听后,抚掌赞道:“苏将军用兵如神,李总管调度得当,薛将军勇冠三军,真是我大唐的栋梁!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进军平壤!”
众将齐声领命,声音震彻云霄。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安市城的残垣上,也洒在唐军士兵的甲胄上,映出一片耀眼的光芒。谁也没有注意到,远处的山林中,渊盖男建带着几百名残兵,正望着安市城的方向,眼中满是仇恨——这场征辽之战,才刚刚开始。
下一章可围绕“唐军休整备战平壤”展开,既可以描写太宗对俘虏的处置(如泉男生、杨万春是否归降),也能加入盖苏文在平壤的备战动作(如召集残余势力、联络百济援军),需要我继续创作这部分内容,或是调整本章的战斗细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