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46章 大情小事(2 / 2)
“可你是我们选的书记啊!”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声音不算大,却像根针似的扎在东子心上,让他的脚步顿住了。紧接着,附和声就起来了:“是啊!我们选你,就是让你为我们办事的!”
李婶往前站了站,手里的搪瓷缸子还攥着,眼神里带着委屈:“你当时还派人给我们送米送面送红包,说以后有啥事尽管找你!要不然我们咋会选你?当时吴书记还在,我们不都投了你的票吗?”
东子的后背僵了僵,脸上的怒气慢慢褪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的烦躁,像团乱麻似的缠在心里。他转过身,看着眼前的人:王老头子还攥着烟盒,眼神里带着盼;老太婆的胸口还在起伏,脸上的红还没退;李婶攥着搪瓷缸子,手指都泛了白。日头更毒了,晒得他头晕,额头上的汗流进眼睛里,涩得他睁不开眼。
“好好好!”东子摆了摆手,声音里带着点无奈,还有点没压下去的不耐烦,“来来来,秀秀!”
他朝着办公室里喊了一声,没过几秒,一个穿白色t恤的姑娘就跑了出来,手里攥着个笔记本和一支黑笔,跑的时候,马尾辫还在脑后晃。秀秀是村里的村长,刚上任不习惯,脸上还带着点青涩,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她跑到东子身边,仰着头小声问:“东子书记,咋了?”
“把他们的事都记下来。”东子指了指面前的村民,语气缓和了些,还往旁边让了让,给秀秀腾出点地方,“一个一个来,先问名字,再问啥事,记清楚了,别漏了。”
秀秀赶紧点点头,翻开笔记本,笔尖抵在纸上,朝着人群笑了笑:“大家别着急,排个队,一个一个说,我都记下来,等会儿就让东子书记商量咋解决。”
人群总算有了秩序,王老头子第一个走到秀秀跟前,声音放低了些,慢慢说着家里没水的事,还时不时往东子那边看一眼;老太婆站在后面,嘴里还小声念叨着钥匙,却没再抢话,手也垂了下去,攥着衣角。
东子靠在办公室的门框上,看着秀秀低头记录的样子——她写字的时候会微微皱着眉,笔杆捏得很稳,还有村民跟她说话时,她会侧着耳朵听,生怕漏了什么。他又看了看排队的村民,从口袋里掏出根烟,夹在手指间,却没点燃,只是攥着,指腹蹭着烟纸,有点糙。
风终于吹过来了,带着点槐树叶的清苦味,吹得老槐树的叶子晃了晃,影子也跟着动。可东子却觉得心里更闷了,像揣着个热馒头,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他想起选举前,自己挨家送米送面的样子——王老头子当时还拉着他的手,说“东子啊,你要是当了书记,我们就放心了”;李婶还给他装了碗鸡蛋羹,说“趁热吃”。他还想起当时在台上说的话:“要是我当了书记,一定为大家办实事,有啥事,尽管找我。”
可现在,看着这些为了水龙头、丢钥匙争执的村民,他突然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无奈。
“下一个,谁来?”秀秀的声音打断了东子的思绪。他抬起头,看见张叔正往前凑,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纸,像是田契,嘴里还小声念叨着“稻田缺水”,脚步走得有点慢,像是怕打扰了谁。
东子深吸了口气,把手里的烟塞回口袋,拍了拍衣角上的灰,朝着秀秀走了过去:“我跟你一起记,也听听具体咋回事。”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撒了把碎金子。大院里的吵嚷声没了,只剩下村民跟秀秀说话的声音,还有东子偶尔插问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楚。日头慢慢往西斜,风也凉快了些,吹在脸上,没那么烫了。
可东子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李婶家的鸡要找,王嫂家孙子的补助要问,张叔家的稻田要抽水……说不定晚上还会有人找上门来,敲他家的门,说家里的灯坏了,或者院墙塌了个角。
他低头看着秀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一笔一画都写得很认真,突然觉得,当这个书记,比他当初想的要难得多——难的不是修水龙头、找钥匙,是怎么把这些“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