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74章 灯使无名,火在人心

第74章 灯使无名,火在人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阿史那云在宴席上极力表现自己的忠诚,赢得了拔灼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取悦拔灼,阿史那云开始在部落中散播关于“灯使”的谣言。

他声称灯使已经得到了长生之术,能够召唤天雷、控制人心,甚至还说李承乾之所以能够屡次化险为夷,都是因为得到了灯使的庇佑。

这些谣言在突厥部落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突厥人本就信奉鬼神,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敬畏。

阿史那云的添油加醋,更是让他们对灯使充满了恐惧。

不仅如此,阿史那云还暗中资助了一名与拔灼不和的部落首领,赠其一盏仿制的蓝色铜灯,唆使其宣称“此灯乃突厥古神所赐,当属我族”。

这名首领信以为真,便开始大肆宣扬此事,并以此为借口,向拔灼发起了挑战。

数日后,两部因争夺蓝灯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兵戎相见。

拔灼被迫出兵镇压,右翼的兵力首度出现了分裂。

远在长安的李承乾,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切的发生。

鬼哭峡,王玄策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向李承乾禀报了长孙衍的情况。

“殿下,长孙衍仍然不肯吐露长孙无忌在漠北的具体藏身地,只是留下了一句低语:‘叔父说,火种不灭,自有后来人。’”

李承乾听完,沉吟良久。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心中思绪万千。

“传令下去,放出风声:东宫将重修终南山灯使旧祠,追封‘九义士’,并公开招募‘灯影卫’——凡曾受灯使恩惠者皆可报名。”他缓缓说道。

王玄策听完,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此举有何深意?”

李承乾没有回答,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很快,东宫的告示便张贴在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告示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流民、退役驿卒、江湖郎中……无数人纷纷涌向东宫,希望能成为“灯影卫”的一员。

这些人中,有的是为了报答灯使的恩情,有的是为了寻求一份安稳的生活,还有的则是另有图谋。

其中,竟有三人曾是长孙家的旧部,他们当年曾受过灯使的救命之恩,对灯使充满了感激。

如今,看到东宫重修灯使旧祠,招募灯影卫,他们的心中也开始动摇起来。

夜幕降临,长安城陷入一片沉寂。

只有东宫药园高台上那九十九盏彻夜未灭的灯火,依旧散发着幽蓝色的光芒。

武媚娘站在高台上,静静地注视着这些灯火。

她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殿下,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她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随后,她转身走下高台,朝着药园深处走去。

在那里,有一间隐蔽的地下密室,里面存放着一份详细的名册,记录着所有参与药园事务的人员信息。

而武媚娘今晚要做的,就是清点这份名册,为接下来的行动做最后的准备。

她要确保,每一盏灯,都能照亮她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因为她知道,这长安城,很快就要变天了。

王玄策看着李承乾,欲言又止:“殿下,长孙家毕竟势大……”

李承乾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意味深长地说道:“火种已埋,静待花开。”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够穿透重重迷雾,看到未来的一角。

夜幕低垂,武媚娘独自坐在药园的地下密室里,借着昏黄的烛光,仔细核对着手中的名册。

密室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混合着泥土的腥气,让人感到一种异样的压迫感。

“三十七人,皆能背诵《千金方》要诀,且习字练武……”武媚娘朱唇轻启,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同夜莺般婉转动听。

她修长的手指划过名册上一个个娟秀的名字,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她合上名册,从桌案下取出一枚精致的铜灯模具,冰凉的触感让她微微一颤。

她将模具递给身旁的心腹,眼神中闪烁着野心勃勃的光芒,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燃烧殆尽。

“从今日起,药园不再只治人病,也要治……天下病。”她一字一句地说道,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仿佛一道圣旨,不容置疑。

当夜,长安城门缓缓开启,一辆朴素的马车悄然驶出。

车厢内,一名身着布衣的女子紧紧抱着一个包裹,里面藏着改良版的“响天雷”图纸——这并非是用于杀敌的武器,而是用于开山引水,治荒救灾的利器。

而在终南山深处,一座废弃的道观里,一盏尘封已久的蓝色铜灯静静地躺在神龛上。

它无人点燃,却忽然发出微弱的光芒,紧接着,一簇幽蓝色的火焰凭空燃起,照亮了整个道观。

火焰摇曳不定,仿佛一只幽灵的眼睛,注视着远方……

“起风了。”老道士摸了摸胡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