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186章 炭灰未冷,诏书已烫

第186章 炭灰未冷,诏书已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炭灰未冷,诏书已烫。

李承乾站在东宫西苑,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三十七州的火匠代表,齐聚一堂,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现在,这一切,都因为他,成为了现实。

“殿下,人都到齐了。”杜君卿走到李承乾身边,轻声说道。

她今日穿着一身干练的工装,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仿佛燃烧着一团火焰。

李承乾点点头,走到高台之上。

台下,是黑压压一片的人头。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口音各异,但眼神中都充满了对李承乾的敬畏和期待。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商议一件大事。”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大唐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李承乾继续说道,“瘟疫肆虐,民不聊生。而要解决这场危机,就离不开药,离不开火。”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但是,如今的药火管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李承乾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起来,“有的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克扣药材,导致百姓无药可用;有的地方火炉,管理不善,事故频发,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安全。”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李承乾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他一挥手,杜君卿立刻让人抬上来一幅巨大的图卷。

图卷缓缓展开,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一幅《天下药火炉分布图》。

图上,用密密麻麻的红炭点,标记着大唐三十七州的所有火炉的位置。

每一个红炭点,都代表着一个百姓赖以生存的希望。

而在这无数的红炭点之中,一个金色的炭点,格外醒目。

它位于图卷的中央,直指东宫。

图卷旁边,题着一行醒目的大字:火自承乾,炭暖万民。

台下众人顿时议论纷纷,交头接耳,不知道太子殿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在这时,杜君卿突然走到台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殿下,此图所载,皆百姓自发所建。”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今愿归东宫统辖,以保火不熄、药不断!”

台下众人顿时明白了太子的用意,纷纷跪倒在地,高呼:“愿归东宫统辖,以保火不熄、药不断!”

李承乾连忙走下高台,扶起杜君卿,朗声道:“非我统之,乃民自归之。”

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在西苑上空久久回荡。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政事堂。

长孙无忌坐在首位,看着手中的奏疏,眉头紧锁。

“诸位,太子殿下在东宫西苑的举动,你们怎么看?”他沉声问道。

房遗爱第一个站出来,拱手说道:“尚书大人,太子殿下此举,深得民心,于国有利。臣以为,应当支持。”

杜楚客也站出来说道:“臣附议。如今瘟疫肆虐,药火关系重大。太子殿下能够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实乃社稷之福。”

崔慎行虽然对太子殿下心怀不满,但也不敢公然反对,只好含糊其辞地说道:“太子殿下此举,确实有可取之处。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仔细斟酌。”

长孙无忌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联名上疏,请陛下设立‘火政院’,隶属东宫,统工、药、炭三政。”长孙无忌缓缓说道。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另外,我们还要在奏疏中强调,太子承乾,实为火政之本。”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若无名分,恐失民心。”

众人心领神会,知道长孙无忌这是在为太子殿下造势。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开始起草奏疏。”长孙无忌站起身来,大手一挥,“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安危,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工部郎中也接到了长孙无忌的密令。

“大人,您让我上报的奏疏,我已经写好了。”工部郎中将一份奏疏递给长孙无忌的手下。

“很好。”那人接过奏疏,满意地点点头,“记住,一定要在奏疏中强调,民间火炉皆刻‘承乾监制’,若朝廷另立机构,恐生伪乱。”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工部郎中连忙说道。

那人冷笑一声,转身离去。

奏疏未递,却已流入宫中。

李二坐在御案前,看着手中的奏疏,脸色阴晴不定。

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在暗中做了这么多事情。

“这个逆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李二怒吼一声,将手中的奏疏狠狠地摔在地上。

但他却迟迟没有批复。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驳回了这份奏疏,就等于是在和天下百姓作对。

他不能冒这个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