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武当红萼记:浆水罐秘踪(上卷)

武当红萼记:浆水罐秘踪(上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消息传到武当山,玄清心里急得慌。他记得去年去郧阳府,见村民们都很淳朴,还帮紫霄宫送过柴火。如今村民们遭了难,他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带着两个弟子,装了满满两筐浆水罐,又带了些茯苓、藿香、紫苏这些祛湿解暑的草药,匆匆下了山。

他们先到了离武当山最近的王家村。一进村子,就见村口的老槐树下躺着几个村民,脸色蜡黄,嘴唇干裂,有的还在呕吐。村支书王阿公见了玄清,忙拄着拐杖迎上来,声音沙哑:“道长,您可来了!村里已经病倒二十多个人了,药也没了,再这样下去,真要出人命了!”

玄清没多说话,先让弟子把浆水罐打开,给每个病人喂了半碗浆汁。他蹲在一个拉肚子的妇人身边,摸了摸她的脉,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正是暑湿困脾的证型。“你这是暑气夹着湿气,光喝浆水还不够,得加点祛湿的药。”玄清说着,从药筐里取出茯苓,碾碎了,和着浆汁,喂给妇人喝下。

又走到一个发烧的孩童身边,那孩子才六岁,烧得浑身滚烫,哭闹着要水喝。玄清用温水把浆汁稀释了些,慢慢喂他喝,又用紫苏叶煮了水,擦在孩子的额头和腋下,以助散热。“这孩子是暑热伤津,浆水最能生津,喝几次就会好。”他对孩子的母亲说。

接下来的几日,玄清和弟子们就在王家村住了下来。他们每日清晨去村里的井边,用井水稀释浆汁,分给村民们喝;遇到暑湿重的病人,就加茯苓或藿香;遇到气虚的老人,就加少量人参须。村民们喝了浆水,大多当天就能退烧,拉肚子的也渐渐止住了。

王阿公自己也中了暑,喝了三天浆水配藿香,终于能下床走动了。他拉着玄清的手,眼圈红红的:“道长,您这浆水罐真是救命的宝贝!若不是您,我们村还不知道要倒下多少人呢!”玄清笑着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武当山的灵物,也是大家命硬,能扛过这旱天。”他还教村民们辨认红萼果——原来王家村后山上,也长着几株红萼树,只是村民们以前都没留意。“以后再遇到暑天,就摘些果实,滤出浆汁储在陶罐里,既能解暑,又能养生。”玄清叮嘱道。

第四回口传心授记秘要实践先于载典章

在王家村待了半个月,村里的灾情终于缓解了,玄清才带着弟子回了武当山。这一路,他心里满是感慨——那红萼果的功效,是他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既没有医书记载,也没有前人经验,全靠自己尝、自己试,再用到病人身上,才慢慢摸清了它的性子。这不就是师父常说的“实践先于文献”吗?

回到紫霄宫,玄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干净的木盒,里面铺了宣纸,把关于红萼果的一切都记了下来。他写道:“武当山有红萼果,七月成熟,浆汁酸甜,性清润,无毒。能生津止渴,清暑热,明目清心。暑热伤津者,饮之立效;暑湿夹滞者,可配茯苓、藿香;气虚者,可加人参须。储以陶罐,置阴凉处,可存月余,愈久愈醇。”

他还把采摘的诀窍也记了下来:“采果宜在晨露未干时,此时果实浆汁最足,性最清;若过了午时,果实被晒得太干,浆汁便少了些灵韵。滤汁时要用细纱布,不可用铁器,铁器会损其清润之性。”写完后,他把木盒交给大弟子云阳,“这是咱们武当山的宝贝,你要好好收着,日后传给弟子们,不可让它失传。”

云阳接过木盒,郑重地点了点头。玄清又召集了紫霄宫的所有道士,把自己在王家村的经历和红萼果的功效、用法都细细说了一遍,还现场演示了如何采摘、滤汁、配伍。“这浆水罐不仅是咱们炼丹时的助力,更是救苦救难的良药。日后若有山下村民来求药,只要有红萼果,便不可推辞。”他说。

此后,紫霄宫的道士们不仅自己用浆水罐养生,还常常给山下的村民们送些浆汁。渐渐的,“武当浆水罐能解暑治病”的消息,在郧阳府一带传开了,常有药商上山求购,甚至还有其他道观的道士来请教用法。玄清总是倾囊相授,从不藏私——他觉得,好的东西,就该让更多人知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日,玄清又站在红萼树下,看着满枝的果实,想起自己初遇这果实的情景。那时他只是觉得解渴,如今却知道它藏着这么多妙用。他忽然明白,中国的医道,从来不是凭空来的,都是先人们在生活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先有实践,再有记载,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就像这浆水罐,如今虽只有他写下的几页纸,可总有一天,它会被更多人知道,甚至被写进方志里,让后世的人也能受益。风拂过枝头,红萼果轻轻晃动,像在应和他的心思,清苦的香气漫开来,裹着淡淡的诗意,飘向武当山的云雾深处。

上卷结语

玄清道长偶得红萼仙果,以实践探其性,以医理释其用,创浆水罐之法,解丹房暑滞,救道童厥逆,济乡邻旱灾,终成武当养生秘宝。其口传心授之秘要,虽未入典籍,却已在郧阳一带生根发芽,印证了“医源于生活,践先于文载”的至理。待下卷,便看这浆水罐如何被载入方志,如何历经岁月流转,依旧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光芒。

上卷赞诗

武当峰下藏红萼,玄清慧眼识仙浆。

丹炉凝火得灵韵,暑厥垂危赖此方。

携药下山济旱苦,传薪授道继华章。

莫言本草无遗记,实践先开智慧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