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传奇捕快李逸尘 > 第347章 大寒岁暮

第347章 大寒岁暮(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羽蹲在雪地里扎篱笆,准备开春种些新茶苗。竹条在他手里弯出好看的弧度,雪落在他的棉帽上,很快积了层白,像顶绒帽。林婉儿蹲在旁边递竹条,指尖触到他的,凉丝丝的,却被他反手握住焐了焐——他的手心虽冻得发红,却带着股踏实的暖。

“苏先生说,”林婉儿往篱笆上缠麻绳,“玄清道长以前总说,大寒是春的引子,最冷的时候,阳气已在土里冒头,就像这茶苗,看着没动静,根却在使劲长。”

“我昨儿去看了,”林羽往篱笆边埋了块肥,“去年的茶苗发了新根,毛茸茸的,像小安的手指头。”

午后的日头躲在云后,雪又开始下了,细密如盐。众人围坐在堂屋的炭炉边,铜炉里的炭烧得通红,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泛着暖光。张婶端来山茶饼,白瓷盘里的饼透着浅褐,上面的山茶纹是用豆沙画的,甜得带着点清苦;李逸尘炖的山鸡汤在砂锅里咕嘟作响,油香混着药草的味,格外提神;苏长风泡了新茶,是去年的秋茶,在热水里舒展,像朵重开的绿花。

“来,敬这盼头。”苏长风端起茶碗,往炉边的炭火里撒了点茶末,“玄清老友说过,人活着,就靠个盼字,盼春归,盼人聚,盼日子像这茶,越泡越有滋味。”

林羽跟着举杯,茶气入喉,带着点涩,却很快化作暖,流遍四肢百骸。他望着窗外的雪,望着墙上的“迎春图”,望着林婉儿低头喝茶的侧影,忽然觉得这大寒的冷,原是为了让春的暖更让人稀罕。就像这茶饼,经了烘焙才更醇;就像这布样,经了寒才更显温润;就像这院里的人,挨过了冬,才更盼春的团圆。

林婉儿给每个人添茶,添到林羽时,指尖在他的碗沿轻轻碰了下,像落了片雪花。“周先生信里说,”她声音轻得像雪落,“女学子们带了中都的花籽,有芍药、牡丹,说要种在桃树下,春天就能开出花来。”

“那得把桃树周围的土松一松,”林羽望着窗外的老桃树,“去年的落叶堆在根上,正好当肥料。”他往她碗里夹了块山茶饼,“多吃点,开春忙起来,可没这闲工夫慢慢品。”

林婉儿的脸微微发烫,咬了口茶饼,豆沙馅沾在嘴角,像颗小红痣。林羽刚要递帕子,她却自己用手背擦了,两人的目光撞在一起,像炭炉里的火星,轻轻跳了跳,又赶紧分开,空气里却飘着丝甜,比豆沙馅还浓。

李逸尘和阿依在猜灯谜,是周先生信里附的,谜面是“布暖情长”,李逸尘猜是“被”,阿依猜是“袍”,争得面红耳赤,引得众人直笑。小安趴在炉边打瞌睡,嘴角还沾着饼屑,像只满足的小猫;苏长风靠在椅背上,手里摇着蒲扇,虽说是冬天,他总爱摇着,说习惯了这股子风。

林羽知道,这大寒的岁暮,原是为了让人心更盼春归。这一炉暖,这一碗茶,这满屋的笑,都是在等,等雪化,等燕来,等故人叩门,把这布上的情、心里的暖,续成更长的岁月,更久的团圆。

夜色漫上来时,雪还在下,却温柔了许多,像在给桃坞盖层厚棉被。堂屋的炭炉还烧着,红光映着空了的茶碗,像颗颗跳动的心。林羽望着墙上的“迎春图”,忽然觉得,只要心里有春,再冷的冬,都能数着日子,等到花开。

远处的望海镇传来零星的爆竹声,混着雪夜的静,格外安宁。灶房的灯还亮着,张婶在给炭火添柴,火苗“噼啪”的声响,像在说“快了”。灯笼的光落在“大寒布”上,深褐的布面映着山茶纹,像无数个藏在冬里的约定——等燕衔新泥,等茶抽新芽,等故人推门笑问“桃坞的春,可醒了?”,把这暖,续得更长,更久,直到岁岁年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