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470:公孙衍访孙(1 / 2)
在曹刘调兵遣将预备对付孙武的同时,公孙衍到达荆州襄阳,奉命商榷对付刘裕以及为李景隆讨说法。
又要讨说法,又要结盟,这任务还真不是一般的艰巨。
轻柔的春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为公孙衍带来清凉之感。
“公孙先生,请随我来。”引路的士兵面无表情,手中长枪的枪尖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名士兵真实身份是锦衣卫密探,负责监视公孙衍的一举一动。
孙策几乎毫无保留地大力支持锦衣卫发展,在他全据荆州后的短短几个月内,自商贩到行伍,乃至文臣武将家中,锦衣卫的身影无处不在。
孙策尤其关照他的便宜老弟孙权和陈朝的三位皇帝。
毛骧和纪纲在荆州简直可以用权势滔天来形容,整个荆州想抓谁就抓谁,有事儿为孙策办事儿,没事儿就绑绑饭票,赚点“外快”。
公孙衍微微颔首,目光扫向襄阳城。
街巷如棋盘规整,夯土城墙绵延如带,箭楼耸峙。
大道通衢可容千乘,民居院落制式划一。
街角立着石刻汉律,隶卒巡行有度。走几步路的功夫,公孙衍便看到有两伙士兵押着囚徒前往监狱。
这些囚徒浑身战栗,十分恐惧。
百姓行步不敢妄顾,言语兢兢,唯恐触法。
公孙衍蹙眉:“襄阳倒是气派,只是...少了一些烟火气,你们的集市设立在哪里,我也不见走街串巷的商贩。”
士卒答道:“襄阳城中有专门设立的市(商贸区),市以外的地方,不允许贸易。走街串巷者会拉去受墨刑。”
公孙衍微微点头,收回视线。
严格的坊市划分在唐朝才出现,不过那时也允许商贾在约束下走街串巷卖货。汉代虽设官职管理市场,但民间仍有“行贾”走乡串户。
如此不近人情的法律,倒是少见。
入夜,公孙衍被安排在襄阳的一家客栈中。客栈的装修十分豪华,并且几乎没什么客人,看得出来是专门用于接待其他势力使者的。
这家客栈中的所有伙计,都是锦衣卫密探。
公孙衍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锦盒。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柄通体乌黑的短刀,刀鞘上镶嵌着七颗鸽血红宝石,在灯光下透着诡异的光泽,刀柄处缠绕着鲨鱼皮,握感极佳,一看便知是稀世珍品。
他唤来贴身随从,低声吩咐道:“你设法将这锦盒送到纪纲大人帐中,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他本人手上,就说是公孙衍远道而来,久仰大人威名,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随从有些迟疑:“先生,纪纲据说性情诡谲,且在儒林中树敌不少,咱们刚到就向他送礼,会不会……”
公孙衍摇头:“纪纲是孙策最信任之人,荆州大小事务,他都能说上话。此番谈判,若能得他暗中相助,大事可成。你只需按我说的做,不必多言。”
随从点头应下,小心翼翼地捧着锦盒退了出去。
公孙衍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自言自语道:“纪纲此人贪财好利,实为孙策监督荆州上下之爪牙。”
“严刑峻法外加爪牙监督,孙策的执政颇类秦朝。”
“我听闻孙叔敖主张仁政,肯定不会支持李斯。还有一直在荆州发扬文风的孔资(孔子),一定也对孙策的执政颇有怨言。”
不多时,随从回来了,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先生,纪纲大人收下了锦盒。他让小人带句话,说明日帐中之事,他自有分寸。”
公孙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先生深夜不眠,是在为明日之事做准备吗?”府邸大门突然被轻轻掀开,苏秦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盏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