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519:李忱李纯不负所托(2 / 2)
司隶内部于是稳定了下来。
李靖读罢,无奈捶腿:“如此良机,竟亦被李贼瓦解,此天不佑大汉也!想那潼关天险,又有朱儁坐镇,张献忠怎能速破?”
“怕是拖延至李世民回军,被大败了吧。”
第四段简要叙述了一下张献忠攻潼关久攻不克,义子艾能奇被徐晃袭斩,三方联军士气愈发衰颓。
第五段便如李靖所料一般,李世民回军。但张献忠没有被大败,原因是刘彻麾下大将程不识生性谨慎,预料到李世民在听说长安生事后便会返回,见潼关久攻不克,早早就劝说盟军撤退。
刘彻对他说:“张献忠可以逃回蜀地,借助山川之险固守,我与马荡能逃往何处呢,难不成扶风或者是西凉能挡得住李世民吗?”
程不识答道:“当然是随张献忠一起逃回蜀地。纵使一时受制于人,总比命丧李世民刀下要好。”
刘彻多聪明一人啊,一番权衡利弊后,同意了程不识的建议,随即以大汉宗亲扶风王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张献忠背书,用自己的名声掩盖张献忠造反、屠戮世家的斑斑劣迹。
张献忠由是大喜,允许刘彻随其撤回蜀地。早在李世民兵临长安之前,刘彻与张献忠便撤回了汉中,而且还迁徙走了扶风郡几座城池的百姓。
李靖点点头,这勉强也算削弱了一点李世民,同时避免了大败的局面。
刘彻只占据着扶风国,不用想也知道李家人绝对对他严加看管,手里能有四五千人就不错了。至于马荡,早在第二次黄巾起义时便被贾诩献计一顿削弱,估摸也就几千人。
可他俩又是三方联盟中唯一有可能组建成建制骑兵的势力,这么一算,盟军四万余人中恐怕没多少骑兵,压根不可能挡住李世民的西凉铁骑。
细细分析之下,不难看出程不识的建议十分妥当,颇有大将风度。
阳平关险峻非常,兼之天气日渐寒冷,李靖不认为李世民在今年能够攻破,恐怕明年也够呛。
那么,马荡如何了?
他的父亲马腾(秦孝公)不是被李世民扣押在长安当作人质了吗?
怀着疑问,李靖继续向下读:在李渊得知马荡起兵后,马上派人去捉拿马腾,结果士兵们推开房门一看,马腾早饮毒自尽了。
没人知道马腾是怎么在重重搜查之下把毒药带进幽禁他的府邸当中的。
李渊与马荡打舆论战,命百官中文斐然者做文章痛骂马荡擅自起兵害死了自己父亲。马荡于是拿出一封马腾在前往长安前留下的亲笔信,信中嘱咐马荡,若有机会,要第一时间迎回天子,莫要管他的死生。
文章情真意切,读者皆为之动容。
李靖缓缓放下书信,眼神中透露着震惊。
他(秦孝公)将生死抛之度外,只为迎回汉帝?不不不,这种最表面、最显而易见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
他(秦孝公)真正的打算,恐怕要深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