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14章 定海神针苏泽

第214章 定海神针苏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214章定海神针苏泽

赵贞吉的问题很直接,明初的这套制度,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选择。

增设吏员,那这些吏员也是要吃饭的。

这钱到底谁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大明县衙中,典史是有俸禄的。

但是典史外,无论是书手还是衙役,他们都是没有固定俸禄的。

有的地方官员会想办法从县衙的库房中支出一笔开支作为俸禄,有的地方官干脆就不发钱,任由这些书吏衙役“自筹”。

如果不解决这些新吏员的待遇问题,他们同样会成为盘剥百姓的胥吏。

苏泽说道:“俸禄由户部出,名位由吏部给。”

赵贞吉凝视苏泽,接着问道:

“你有几分把握。”

赵贞吉终于知道,为什么苏泽要登门拜访了。

《请刊乡试答卷明正视听并肃典制疏》只是个引子,苏泽真正要办的,其实是吏科试的事情。

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对内改革,就需要能将政令执行到最基层的官僚队伍。

苏泽希望能在读书人最多的顺天府地区试点,招募一批新的吏员充入官府,这样才能开展更基层的改革。

除此之外,这也是苏泽的一次尝试。

吏科试涉及到三个部门,吏部要给员额,和典史一样承认这些新吏员的编制。

户部要给拨款预算,给这些吏员俸禄。

而礼部要组织考试,对通过考试的吏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官府的政务。

如今朝廷中,能够集合三个部通力协作的,也就只有拥有系统的苏泽了。

给吏部、户部和礼部找个事情做,也能给三位阁老们“找点事情做”。

有了具体的事情做,也不会天天想着内斗了。

苏泽说道:“下官只能说尽力而为。”

“你上个奏疏,内阁议一下,你师相那边你去过了吗”

苏泽立刻说道:

“师相那边下官还没去,下官想还是先和您通个气。”

听到苏泽这么说,赵贞吉摸着胡子,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紧接着他说道:

“你和三娘子已经成婚了,现在是不是改口了”

苏泽愣一下,还是有点不情愿的喊道:

“叔祖。”

赵贞吉浅浅的应了一下,苏泽深深的怀疑,赵贞吉是不是想要占高拱的便宜

吏科试的事情事关用人大计,苏泽只是和赵贞吉达成了简单共识。

如果要推动这件事,苏泽还要说服高拱和张居正才行。

送走苏泽,赵贞吉忍不住想,什么时候开始,苏泽成了朝堂的定海神针了

——

次日,赵贞吉早早来到内阁,接着通政使杨思忠带着苏泽的奏疏来到内阁。

“杨大人,苏子霖的奏疏可送来了”

杨思忠早有准备,从最上面拿起一份奏疏,将苏泽的奏疏交给了赵贞吉。

赵贞吉又看了一遍奏疏,确认和苏泽昨日给自己看的副本一样。

他首先提起笔写下了赞同的票拟意见。

写完后,赵贞吉看了一眼张居正的位置。

这件事上他还是有些看不上张居正的。

当年自己的弟弟,和自己一同考过了贡试,为了避嫌弟弟放弃了殿试,在官场上传为佳话。

阁臣家的子弟科举,为了防止瓜田李下,在职期间让自家子弟放弃科举的也有不少。

可偏偏张居正的儿子参加顺天府乡试,还考中了解元。

虽然赵贞吉也相信申时行不会在这件事上作弊,但是后人又要如何评价这件事

赵贞吉想着,高拱迈步走入了内阁。

赵贞吉拿着苏泽的奏疏递给高拱,看完了奏疏的题目,高拱大概也就明白了苏泽要奏请什么了。

翻开一看,内容和自己猜想的相差无几。

高拱内心有些纠结。

根据张四维的汇报,高拱派人摸清了情况,这次哭庙的事件,确实是自己的门徒,户部郎中丁靖轩的策划。

作为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高拱很快就明白了丁靖轩的企图。

可是明白归明白,这一次顺天府乡试,确实是一次攻击张居正的大好机会。

在这件事上,高拱一派已经占据了主动权。

进可以继续弹劾,掀起朝议,就算不能让张居正罢官,也可以打击张居正在皇帝心中和士林中的声望。

静可以坐观其变,看张居正如何应对。

但是苏泽这份奏疏,是让高拱放弃这次机会。

高拱拿着奏疏回到座位上,仔细思考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写下了赞同的意见。

我高肃卿不屑于用这种手段!

高拱就是不喜欢这些阴谋诡计,要不然他也不会在隆庆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就被徐阶算计罢官。

要战胜张居正,就要在公务上将他压倒,而不是用构陷的方法来打倒政敌。

高拱是经历过嘉靖朝后期激烈的政治斗争的,见识过严嵩父子如何使用权术,前首辅徐阶也是此道高手。

但是高拱的傲气还是让他不愿意用这些手段。

也正如苏泽所说的,将答卷刊登出来,士林自有公论。

皇帝亲自主持复试,那结果自然能服众。

要是张居正真的伙同弟子,给自家儿子科举作弊,那陛下一下子就能看穿。

反之张居正如果没有作弊,那高拱也不屑于构陷他。

最后抵达内阁的,是首辅李春芳。

李阁老前几天的时候就有不祥预感,本就想要使出告病大法,却因为东胜卫战事不得不主持大局。

可没想到刚刚处理完了北疆的事情,就赶上了这趟哭庙风波。

张居正请假后,李春芳不得不接过了他处理的政务,才做了两天就不堪重负。

李春芳并不长于吏才,平日里看张居正整日坐在那里处理公务,李春芳没想到户部的公务竟然如此繁重。

所以看完了苏泽的奏疏,李春芳立刻票拟赞同,然后中书舍人送入宫中。

隆庆皇帝对这份奏疏自然御批通过,苏泽的奏疏发往六科,这场风波暂时被压制住了。

——

得到了皇帝的圣旨,苏泽立刻行动起来,从礼部要来了这次顺天府乡试的答卷,将二十名官生的卷子排版,刊登在十月十七日的增刊上。

《顺天府乡试汇编》出版后,迅速脱销。

京师读书人看完了张敬修的文章,也承认他的水平确实不错,士林的争议也少了很多。

紧接着,皇帝宣布在十月十九日,亲自主持顺天府乡试的复试。

二十名官生准举人全部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翰林官员当场批改,当日就公布了复试的结果。

二十名官生的学识文章都能达到举人标准,皇帝认定本次乡试没有弊案,《乐府新报》也将皇帝的判定刊登在头版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