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这次,他赚大发了!(大章)(2 / 2)
很快,陆承安还没离开皇宫,他的试卷,已经开始被读阅卷官批阅。
也就是他快要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殿试的试卷,已经出现在周启明手中。
在周启明看完试卷,高兴地喊了句:
“好好好,这才是朕一直等着的国之大才者。”
话落,该懂的都懂了。
这次的状元郎,非陆承安莫属。
当然,看过陆承安试卷的,众人也明白,这状元郎的身份,陆承安完全担得起。
陆承安府中。
一进门,陆承安就看到了陆正田。
此时,陆正田到底是收拾过,没了救灾时还有一刻没停就赶路回来的狼狈,看着还不错。
只是仔细看,就能看到他手上耳朵,甚至脸上,已经有了冻伤的痕迹。
陆承安只看了一眼,就移开视线,对着陆正田说道:
“爹,恭喜你平安归家。”
“哈哈,爹也恭喜你,考中了会元。
听你哥说,都有人给你介绍他家闺女。
怎么样,你看了吗?”陆正田调侃道。
听到这话,陆承安幽幽的看了干笑中的陆承泽一眼,龇着牙说道:
“爹,人家看的是我哥,只是我哥丢下我直接逃了。
你可要好好给我哥说一下,下次遇到事,别丢下自家弟弟。
人家想当他岳父的老爷,可是用万分不舍的目光目送他逃走的。”
说完这话,陆承安没给陆承泽说话的机会,马上接着说:
“哦,我这次的殿试,应该会是状元郎。
爹,你和我娘可以准备一下,早点预定一个好位置,看我打马游街。”
“放心吧,我还没离京的时候,你娘都订好了位置。
爹那天也请假,到时候给你再画一幅画保存。”陆正田朗声道。
听到陆正田的话,陆承安马上说道:
“爹,那你可要画好一点,我得看很多年的。”
话落,大家纷纷笑出声来。
因为知道自已的名次应该不会有变动,陆承安等待的几日,倒是很轻松惬意。
尤其是他爹已经救灾回来,不用担心他爹的日子,睡觉都安稳了不少。
这一日,殿试公布榜单的日子到了。
周启明的御案上,摆放着这次殿试大家挑出的前十试卷。
当然,第一份,就是周启明已经仔仔细细看过,并跟朝廷官员根据上面的内容,商量过可行性的陆承安的试卷。
就算已经熟记于心,周启明还是不由得拿起陆承安的试卷读了一遍才慢慢放下。
接着,在看到后面的试卷时,周启明脸上的失望之情,简直清晰可见。
对他这反应,送来前十试卷的官员,无奈的低下头。
真不是他们没认真选,只要是陆承安的文章,跟他那些同年贡士们,差距有点大。
看完陆承安的文章再看其他人的文章,别说周启明,就连他们,也有些不得劲。
甚至,他们还因此加班加点,重新看完所有考生的考卷。
奈何如陆承安一般有才的,这一届一个都没有。
当然,未来哪一届会出现如陆承安这样的妖孽,可是未知之事。
周启明也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平复了心情,往下看去。
在看完前十文章后,他心里已经敲定了一甲的人选。
当然,探花的归属,最后还是要等他见了人后,才能定下了。
没一会,钦定完殿试名次后,周启明召读卷官入殿,拆开弥封。
先将陆承安的大名用朱笔填写在一甲第一的位置后,
接下来,就是周启明召集前十觐见,称为“小传胪”的时刻。
明白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确定探花郎是谁的陆承安,还专门打量了一下自已的这些同年。
但陆承安觉得,若是从年龄分,倒是很容易就找出适合的探花郎。
只从长相上,就不好挑了。
他这一届的前十考生,完全没有如周俊原一般,只一眼就能让周启明钦定为探花郎的人选。
甚至,他都比其他人长得好。
当然,陆承安也没怀疑过,周启明会因为没有符合探花郎长相,就让他这个现在应该被定为状元的人,调到一甲第三。
毕竟,不管后世能不能记住他这一届的科举入榜之人是谁,一甲前三是谁。
但在这当世,周启明若是将他调到一甲第三,那就再无君臣相和的一天。
要知道,状元选才,探花郎选貌。
可长相,也就打马游街那天,会被人津津乐道罢了。
就如周俊原那一届,作为探花郎的周俊原,直到现在官职还是比人家状元低。
未来,若是没有别的变故,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升职,周俊原一辈子超越探花郎的机会都不多。
当然,他爹陆正田除外。
就在陆承安这么想的时候,周启明已经看清了前十的长相。
只是略微失望了没有长得好的考生撑面子,周启明就快速地决定好前十的排名。
很快,读卷官就依次补上一甲另外两人的名字,再书二甲七名。
至于十名以后之卷,当然无需再周启明这边拆弥封了。
要知道,没有别的表现,能让周启明记住的,也就排名前面的考生,未来的官员了。
大周每三年举办一次春闱,多的是一茬茬的考生进入官场。
而周启明,甚至只需记下前三是谁就行。
等按名次填完“金榜”,黄纸做成的榜单,表里二层,分写两份,一份小金榜,一份大金榜。
小金榜会存于宫内,大金榜则是盖印后,在传胪日张挂于外。
传胪大典当日,被周启明选中的传胪,用他嘹亮的大嗓门,带着点激动的读完了榜单上所有同年的大名,还有大家的排行。
这次因为一茬茬的官员被抓或被杀,直接录取了三百名进士。
在传胪之后,作为状元的陆承安,直接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和年轻的探花郎,则是授翰林院编修。
接着,陆承安率同年的进士观榜,然后榜眼、探花,就送陆承安归第。
接下来,探花再送榜样归第,然后自归。
因为榜眼和探花家中都不在本地,是外地赶考的考生,所谓的“归第”,直接就归本省在京城的会馆。
等陆承安回来后,打马游街的活动,也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