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大清之耻,皇太极呕血(2 / 2)
只为给今晚的庆功宴多添几分喜庆。
听着耳旁众多的奉承阿谀之声,祖大寿忍不住嘴角微扬,心头也有几分荡漾。
可每当这荡漾与桀骜狂妄之心高高跃起时。
他脑海中便会下意识浮现出一道身影。
那是大明洪武一朝的蓝玉,正对着他“嘿嘿嘿”傻笑。
想到此处,祖大寿再如何轻飘飘的心,也宛若“嘎嗒”一声落了地,转瞬间便重新变得平稳。
仿佛司马懿的前车之鉴擦过大唐贞观年间李靖的发梢,最终落在了大明洪武一朝李善长的眉心,而到了如今这史书记载的崇祯一朝、大明末年,洪武年间永昌侯蓝玉的旧事,恰好精准无误地“射中”了他祖大寿的心脏。
他清楚,若是自己行差踏错半步,来日便是蓝玉的下场,史书之上也少不了“骄兵悍将”四个大字。
思绪翻滚间,祖大寿方才飘飘然的心境重新安稳。
他目光一肃,神色一正。
对着身边众多世家家主、豪族之人开口道:“此番辽东同盛京一战,并非我祖大寿一人之功,实乃太祖皇爷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实乃陛下欲扬我大明国威。
古往今来,我祖大寿不过是沾了少许光而已,一切都是太祖皇爷和陛下之功,我祖大寿身为臣子,又岂敢贪天之功,做那糊涂之事?”
祖大寿目光微眯,朝四周扫去。
各个世家大族之人见状,心头一凛,同时也不由得对他高看了数眼。
这般不骄不躁的姿态,才是未来国公爷能长治久安、细水长流的样子,心悦诚服并非一时敷衍。
这一次,各个世家大族的恭维声明显真诚了许多:“祖大人今日的风范,来日入住京城之时,定当是勋贵之首。”
“恭喜祖大人,贺喜祖大人。”
“烦请祖大人放心,辽东各家同祖大人定是一条船上的人,可共进退。”
祖大寿微微一笑,应付着这些场面上的客套。
见到这些世家大族之人的神色模样。
他后脑勺早已惊出了一身冷汗,方才尾椎骨直顶天灵盖的那股寒气,这时才渐渐消散。
回想起方才周围世家大族虚伪的神态,还有此刻放眼望去真诚许多的面庞,祖大寿心中不由得暗骂一句“老狐狸”。
他又岂会猜不到这些人的打算。
“同喜同喜。”
祖大寿面上不动声色,继续开口应酬。
过了几日光景,京城之内兵部的人到了。
“烦请辽东总兵祖大人尽快押送大清王庭皇族中人前往京城,此事不可拖,十万火急。”
兵部员外郎快步上前,踏着四方步,面色间不见半分倨傲,却也没有任何阿谀之意。
大明强中央集权,中枢强盛,对任何地方要的就是这京官的态度。
哪怕祖大寿立下惊世大功又如何。
京城一封调令,还是得乖乖听命,这便是真正的帝王之威。
“是,员外郎。”
祖大寿立刻应承下来,其后便按令着手准备。
……
与此同时,大清的国土之内,班师回朝、先行一步的皇太极,看着四处萧条的惨状。
多少百姓已被祖大寿他们迁徙到了辽东,其中大多数的汉人更是早早迁走,留下的满人、旗人还有蒙古人寥寥无几。
四处入眼皆一片疮痍:被火烧过的房屋、毁坏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军事设施。
他此前落实下去的大清政令,皆都被毁于一旦。
“继续往盛京皇城的方向行进。”
皇太极沉声道,一步一步朝着都城走去。
来到皇城附近,见到四处最为肥沃的土壤上。
秋收后的麦秆已被大火烧成灰烬;各处城池内的粮食、财宝、军队战略物资,全数都被那些大明人带走,仓库之内早已人去楼空。
一眼望去空荡荡的,老鼠来了都得含泪哭上几滴。
“哈哈哈……”
皇太极忍不住悲从中来。
他的宏图大志、他的枭雄之梦,在今时今日此时此刻,才算是彻底破碎了。
到了盛京皇城打开的城门处。
那些幸存下来的满人、蒙古人,个个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放眼望去齐刷刷全部跪倒在地,一声声“呜呼哀哉”响彻四周:“皇上。那些大明人洗劫了整个盛京皇城。”
“没了,一切都没了。”
“求皇上为我们做主,为我们满人做主。求求皇上您了。”
各种各样的哀嚎声接二连三。
本想安抚民心,于是下了马车的皇太极,此时看着眼前这惨淡景象,只觉眼前一黑,身子开始摇摇欲坠,脑子嗡嗡作响,仿佛灌了几袋水泥一般,痛不欲生。
换做寻常人,此刻定是早已昏了过去,可他皇太极又是何许人也?
一代枭雄。
这一刻竟凭借着强大无比的意志力,硬生生忍了下来。
皇太极面上不见半分异样,挥了挥手,下一刻身旁的阿济格立刻上前。
阿济格可是多尔衮的同胞兄弟。
“好生安抚我大清的臣民。”
皇太极声音极轻,若非阿济格靠得近,恐怕绝难听清。
“是,皇上。”
阿济格遵命。
皇太极又给了旁边的多铎一个眼色。
多铎心领神会,赶忙上前将父亲搀扶着送回到后方的马车。
可一进到马车里,多铎还未来得及离开,便见面前的父皇皇太极身子一顿抽搐,剧烈的咳嗽声猛地响起,随后当着他的面,一口鲜血直直喷出,拖出一条笔直的血痕,腥红的血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恶臭味。
等阿济格反应过来朝前看去时,皇太极早已承受不住打击,彻彻底底晕了过去,阿济格心头一紧,不过好在他同样是八旗旗主之一,也明白此事该如何处置,并未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