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我大清,战术性撤退(2 / 2)
多铎拱手抱拳,见他真听进去了,多尔衮才不再多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多铎果然没做多余的事,一切都以保全他们这一派的整体实力、运输皇城之内的大量物资为重。
可到了这一步,原本还算和和气气的氛围忽然一变。
眼看大清快完了,这群人也彻底不装了。
傻子都看得出来,接下来谁能在草原上过得滋润安稳,全看手里有多少兵力、多少粮草物资。
而盛京皇城之内剩余的这些家底,无疑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饽饽。
“正白旗的,别太过分。我们正红旗的可不怕你们。”
“还有我们镶黄旗的。别以为在前线打了败仗,我们就是好欺负的。要不要再比试比试?”
“这话听着,好像我们正蓝旗的就是懦夫不成?
有本事就亮亮刀子,谁活下来,这些物资就是谁的。”
原本盛京皇城之内的局势已经够沉重,如今再闹出争抢物资的事,更不亚于在众人心头又狠狠捅了一刀。
最后还是各旗旗主出面,再经由豪格与多尔衮二人调和,才按照彼此的实力划分物资。
这般处置总算没造成更大的动荡,却也有意无意间,将本有融合为一体征兆的八旗,硬生生拆得泾渭分明。
到了这一步,“满人”的整体概念早已模糊:即便还在盛京皇城内,却与回到草原后的状态没什么区别。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死你活,与我无关。
“闹吧!闹吧!有本事你们就把这盛京皇城闹出个天翻地覆。等那些大明汉人来了,把你们全都吃得干干净净,一个都别想活。”
豪格一开始还能容忍,到后面终于按捺不住怒火,中午时分在肃亲王府内,将古董花瓶等杂物摔得粉碎,以此发泄胸中的愤懑。
索尼与鳌拜此时已投靠豪格,成了他这一方的人。
两人虽也愤慨,却知眼下怒气无用,便主动上前劝谏:“王爷,当下之急,物资虽重要,但重中之重还是离开这皇城。若舍弃部分物资,能换取优先离开的时机,对我们而言反倒是赚了。”
索尼目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沉声建议。
鳌拜虽是武将巴图鲁,却绝非有勇无谋之辈,听了索尼的话也赶忙附和:“王爷,如今重回草原腹地,那里才是我们的天堂。大片平原之上,我八旗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届时哪怕是大明的火器,也拿我们没办法。实在不成,便往草原另一边走。
我们打不过大明,难道还打不过那些草原部落、蛮夷之人吗?”
鳌拜一脸凶恶,说出来的话却糙理不糙:大明如今如日中天,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可他们好歹也是曾经的强国,重归草原故地后,面对以往的老对手,底气十足。
保管能把那些老家伙的屎都打出来。
听着两人的话,豪格的怒气渐渐平息,心中也动了心。
危难之际。
他做出的决定反倒越发果断正确,不消片刻便点头同意。
索尼与鳌拜面露惊喜,或许他们投靠豪格这个选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日后回到草原,依旧能有一片驰骋的坦途。
两人离开肃亲王府时,索尼犹豫着开口:“王爷跟之前……有点不太一样了。”
鳌拜倒能理解:“大明在外虎视眈眈,内部又纷争不断,王爷有所变化也正常。
更何况,王爷之前只是对政务不感兴趣,在军中对时局的把握、对时机的敏锐度,在我大清之中本就是名列前茅。
日后重归草原,部落之内哪里还有什么朝堂?
虽有文人打理琐事,却无百官掣肘,所谓政事也成了笑话。这般一来,对我们二人反倒也是好事。虽说依旧伴君如伴虎,但跟在盛京时已大为不同。”
随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坚定了追随豪格的心思,彼此的默契也更深了几分。
接下来,正蓝旗、镶蓝旗,以及豪格能拉拢到的势力,几乎都不再争抢物资,转而全力准备优先撤退。
多尔衮这一方,还有礼亲王代善,早已看出豪格的用意,却没有点破,反倒予以配合。
甚至在豪格等人离去时,还特地前来相送,为的就是让其余八旗贝勒蒙在鼓里。
多尔衮走到豪格面前,刚一见面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两人靠得极近时,多尔衮低声道:“不愧是我大清的肃亲王,此次就连我多尔衮,也落后你一步了。
豪格,我之前还真是小看了你。”
“哈哈哈哈。你多尔衮从来都小看我豪格,不止这一次。”
“以后,你会见到更多。”
豪格狞笑一声,两人面上相处得好似亲兄弟,此前的政敌恩怨,仿佛全是子虚乌有的旁人陷害。
不多时,豪格、索尼、鳌拜等人便率军离去。
紧接着,便是多尔衮这一派的人马。
他早已与正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商量妥当:若一个个着急撤离,谁来断后?
不留些人马拖住大明军队。
他们又怎能最大程度保存实力、重返草原?
所以撤退必须稳步推进,绝不能慌乱。
“老王爷,草原之处,我等等着你。”
多尔衮对代善说了一句,随即翻身上马,率军前行。
在多尔衮离去不过两日光景后,正红旗、镶红旗的人马也一同撤离。
此时盛京皇城内,剩余的物资还有足足四分之一。
黄金迷人眼,让留下的不少八旗贝勒彻底动了心,甚至觉得:随着豪格、多尔衮、代善这三大王爷离去,盛京皇城的政权已然落到了他们手里。
大权在握。
他们自然更不舍得轻易离开了。
甚至有人大声嘲讽:“哈哈哈哈。什么睿亲王、肃亲王、礼亲王,一个个王爷,竟是被大明汉人吓破了胆。那些人还没来,就着急忙慌地逃之夭夭,若是真来了,岂不是要下跪痛哭流涕,直接开城门投降?”
不少贝勒也抱着同样的想法,纷纷附和:“就是。之前军权、朝政全被他们牢牢把持,我们连机会都没有。但从现在开始,不一样了。”
“他们就算想回来,也晚了。”
“说得对。如今这盛京皇城是我们的了,这整个大清也是我们的。只要在大明汉人来之前离开,不就得了?这好日子,能过一天算一天。”
几乎所有留下来的八旗贝勒、满人,清一色都是这么想的。
在他们看来:汉人火炮虽厉害,打不过,难道还跑不过吗?
他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早已落入“瓮中捉鳖”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