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空城盛京!战局良机(2 / 2)
他们的前途,似乎终于有了依稀可见的方向。
“走。”
豪格猛地一拉缰绳,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这中原之地,我们总有一天会再回来的。”
身后浩浩荡荡的正蓝旗部众,立刻紧随其后,朝着草原的方向疾驰而去。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明各路大将率领的部队已然形成合围之势,而其中行军最快的孙传庭,距离盛京皇城越来越近。
他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干脆分出一部分人马,沿途将大明令旗插在各处城墙之上。
这每一面令旗,都将是他孙传庭日后论功行赏的凭证,是属于他的又一军功。
虽然稍远些的阵地已被姗姗来迟的左良玉部占去一些,但对孙传庭而言,这些都不重要。
此刻他眼中盯着的,是更大的功劳。
即便会被左良玉分走部分,那又如何?
依旧夺不走他排名第二的位置。
可当左良玉听闻,自己本有可能与正红旗、镶红旗,还有大清礼亲王代善率领的部队碰面,最终却失之交臂时,整个人瞬间目瞪口呆,满脸痛心。
他目光直直地盯着孙传庭,没好气地撕心裂肺大喊:“孙传庭。俺左良玉读书少,你可别骗俺。”
孙传庭也不废话,带着左良玉来到军营内的地形图前,信手一指:“你遇上的是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的人马早已撤离。
而正红旗、镶红旗,有礼亲王代善统领的这支八旗部队,便只可能从你所驻守的方向离开。
那是最优解,沿途消耗最少。
若是从其他方向走,平白要多绕近三天的路,在如今这复杂局势里,三天时间足以发生太多事。
万一倒霉遇上我大明王师,他们恐怕就要被包饺子,彻底留在这里了。这种风险,但凡懂行军的人,都绝不会犯。”
听到这里,左良玉的脸因痛苦与后悔而扭曲。
他宁愿自己从未知道这件事,心里或许还能好受些。
“放心,其他人更不可能碰到。”
孙传庭在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
“那还好点。”
左良玉嘟囔着,可转瞬又反应过来,“不对。他们没碰上,跟我有啥关系?你孙传庭不都碰上了吗?本侯爷凭啥碰不上。”
左良玉心里不平衡的,正是这一点。
说着说着,左良玉忽然察觉出不对劲。
眼前的孙传庭自始至终都一脸平静,半点波澜没有。
“阴谋,这里面一定有阴谋。你究竟想做什么?”
左良玉沉声发问。
孙传庭听后,转身走出营帐,左良玉立刻像跟屁虫似的紧随其后。
刚出营帐,孙传庭抬手朝盛京皇城的方向一指,左良玉瞳孔猛地一缩,陡然间想通了什么,下意识脱口而出:“你要攻打盛京皇城?
就我们这三瓜两枣,连攻城利器都没多少,不如等大都督带着大明王师主力赶来,一起攻城才最有把握。”
往日莽撞的左良玉,此刻反倒成了保守的一方。
孙传庭听了他的话,并未第一时间拒绝,反而象征性地点了点头,接着说出的话,却像魔鬼的低语,时时刻刻拨动着左良玉的心弦:“可到了那时,打下盛京皇城,你我又能分多少功劳?
军营里有曹文诏、秦良玉、卢象升,还有粮草押运官吴三桂,陈国公朱纯臣,老牌勋贵送来的二代子弟,甚至还有监军和一众文臣。
这么多人来来回回分功,到最后你我恐怕也就只是三等侯升二等侯,仅此而已,连个一等侯都捞不着,这辈子恐怕也就到这了。”
话音刚落,孙传庭话锋一转,说出来的话让左良玉恨不得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他豁出去干一场。
他眼中泛着幽光,话语极具蛊惑性,堪比白莲教的传教之人:“可若是你我二人之力,能打下这盛京皇城。
到了那时,即便封不了国公,至少也得是个一等侯。若是运气再好些,说不定还能得个世袭三代的爵位。”
孙传庭的话,此刻仿佛有了魔力。
他看向左良玉,缓缓问道:“左侯爷,如今这个选择放在你面前,你究竟是打,还是打?”
听着这话,左良玉默默翻了个白眼,也不绕弯子,直接道:“当然是打。”
“我就知道,没看错侯爷你。”
孙传庭笑道。
“那是。”
左良玉撇了撇嘴,“你可是把我算计得明明白白。也就是老子我提前到了,否则这功劳,你指不定还准备独吞了?”
左良玉毫不避讳,孙传庭也坦然承认,嘿嘿一笑:“还真有这个打算。若是能独吞,说不定还真有几分封国公的希望。”
左良玉倒也不见怪。
换作是他,恐怕也会这么做。
那可是国公之位。是能与国同休、光宗耀祖,让族谱上重重添上一笔的荣耀,错过了今日,再难有明日。
“那卢象升、秦良玉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左良玉忽然像是发了慈悲,问道。
孙传庭重重一声叹息,耸了耸肩:“也怪不得我们。有时候,这东西也要看他们命里有没有。”
他忽然开了个冷笑话,左良玉先是一愣,紧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的笑声在盛京皇城前的军营里四处回荡。
这两个老狐狸,已然算计到了骨子里。
而此刻,被团团围住的盛京皇城之内,直到大明王师兵临城下,这群贪婪恋栈、不肯离去的贝勒们,才终于意识到大祸临头。
原本在崇政殿内像过家家般议事的他们,一个个只觉天塌地陷,失魂落魄地喃喃:“完了……这回是真的完了……”
“汉人的军队怎么来得这么快……”
更多人反应过来,恢复了些许理智,疯了似的收拾财物,准备集结麾下八旗子弟,从盛京皇城突围出去。
此刻他们满心只想逃离,回到草原重整部落,继续过逍遥日子。
可当他们登上城墙,看到不远处那在风中熠熠生辉、屹立不倒的大明旗帜时,所有贝勒与八旗满人全都沉默了。
一个个悔之晚矣,却已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