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突围失败!满人软骨头(2 / 2)
见此,孙传庭笑了一声道:“满人也是人,是人。他就不是鬼。”
左良玉撇了撇嘴,可丝毫不给那些文人留半点面子,直接说道:“依本侯看,还不是那些文人一个个的屁股都高高的撅起来,巴不得给这些满人当奴才、认主子。”
听了这话,孙传庭笑了笑,也没接茬。
他也是读过书的,算一位儒将,平日里不愿被人称作莽夫,也算是半个文人,不过倒也承认左良玉说的是事实。
之前那些年,朝中多少大臣、民间多少文人做得的确过分,如今骂上几句,倒也不算大事。
信使屁颠屁颠地回到城中,几个贝勒爷见了,眼珠子都瞪大了,当即破口大骂:“欺人太甚。连个实权总兵都不愿意给吗?”
有贝勒却琢磨出了些味道,开口道:“上面说得很清楚了,只愿给一个侯爷。虽是三等候,却也超了我们的预期。”
当即有贝勒指出其中关键:“千金买马骨是真,但我看恐怕也是离间计,要把我们这些人分而治之,好让他们轻易收拾。”
只是这话的杀伤力实在不大。
毕竟他们如今是瓮中之鳖,大明王师之所以愿意和他们谈,为的不过是不想有更多伤亡,也想借他们的手暂时治理当地及四周的秩序。
若不是还有这些利用价值,就他们这些注定的降兵,哪里还有谈判的资格?
很快,一个个贝勒沉默了。
沉默过后,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派人谈判。
这场谈判足足持续了三日,到第四日凌晨才谈妥。
上午卯时一到,盛京皇城的城门缓缓打开。
贝勒爷们不再穿华丽衣裳、戴珠玉配饰,换成了军中轻甲,这是他们“降将”的身份标识,而非“降臣”。
降将可比降臣含金量高些:大清的臣子在大明毫无用处。
他们若还想握有一定兵权,武将身份自然比文人更有用,这也算是他们的一点小心思。
城门口已挤满了人,并非只有武将,也有文人,文武混杂在一起,倒不显眼。
孙传庭骑着大马,勒着缰绳,马蹄踏过盛京的街道,悠悠哉哉地进入城中。
他看了那些贝勒一眼,朝他们点头微笑,让贝勒爷们一个个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孙传庭转头和旁边的左良玉交谈:“是你输了。本侯未动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这座盛京皇城。”
他唇角带笑,面露得意。
左良玉满是懊悔,看着周围的贝勒爷,更是满肚子不解。
三天前。
他跟孙传庭赌了一把,赌盛京皇城必将再度开战,赌这些满人的骨头虽软,好歹还有几分硬气,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他黑着张脸,心情复杂,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能闷声道:“是你赢了。”
“呵呵。”
左良玉冷笑一声,鄙夷的目光扫过周围的满人,言语间满是嘲讽,“这些八旗,原来也不过如此。”
孙传庭见状笑了笑,不在意左良玉的牢骚。
即便被周围的贝勒听了,也不算大事。
他随即派身边的亲兵去安抚,又让贝勒爷们一一前来,商议盛京皇城及其他城池的安置事宜。
在当下的时局里,唯有先安排一定的粮草交付过去,才能让这些满人贝勒彻底放心,告知他们“还有利用价值,大明不会秋后算账、过河拆桥”。
“多谢侯爷。”
一众贝勒果然心悦诚服,不知不觉间,身上已打上了孙传庭一派的印记。
就跟之前的闯王高迎祥、贺一龙,还有曹操罗汝才等人一模一样。
见这些八旗贝勒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离开,左良玉情不自禁地给孙传庭竖了个大拇指,这次是真的心服口服:“你孙大侯爷在招降这事上,可真是个人精。”
语气里酸溜溜的,还带着点阴阳怪气。
“哈哈哈哈。”
孙传庭听了,半点不觉得刺耳,满心想的都是接下来回大明后,能晋升成一等候,还是可世袭的那种,只觉酣畅淋漓。
左良玉这点讽刺,根本影响不到他分毫。
“终究还是你左良玉高看他们了。”
孙传庭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冷傲,“君王死社稷,这种事只可能出现在我们大明。
他们区区鞑子,也配?”
这一刻。
他言语中才流露出对蛮夷之人的鄙夷,是发自骨子里的高傲,绝非只流于表面。
左良玉听了,再次目瞪口呆,背地里忍不住嘀咕:“这些文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一个个心眼多的,我这大老粗实在不是对手。”
其后几日,分出去的其他将领。
秦良玉、曹文昭、卢象升,也一一抵达盛京皇城。
几人来了之后,对左良玉态度还稍好些,对孙传庭却几乎恨不得一口把他活吞了去。
若不是后来孙传庭分了他们一些功劳,这位新派勋贵里的冉冉新星,怕是真要被孤立了。
就连秦良玉这往日看似大方的女侯爷,在盛京皇城的这几日,也变得格外疏远,仿佛孙传庭是什么人人喊打的坏东西一般。
“不必如此?!”
孙传庭哭笑不得。
渐渐地,这消息传到了坐镇主营大军的元庆侯、大都督洪承畴耳朵里。
“盛京皇城又被攻破了?本侯又不在。”
洪承畴也哭笑不得,一脸惊愕,总觉得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
虽不影响他未来的国公之位,可心里终究空荡荡的。
很快,洪承畴又得知了盛京皇城的具体情况,面色间的震惊才逐渐褪去,转为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