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338章 太医:其实,我是锦衣卫!

第338章 太医:其实,我是锦衣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正蓝旗所在的草原部落之内,鳌拜呼着粗气,粗犷的面容间流露出一丝丝的狂怒,正在这大帐之内大声吼叫。

大帐主位上的豪格,端着酒樽饮着烈酒。

他稳坐于此。

没有了大清,也没有了盛京的束缚,重归故地的豪格,便像草原之上翱翔的雄鹰一般。

性格的转变,使得他如今为人处事都有了很大的长进,像是随着经历了挫折磨难许多事宜之后,皇太极的长子也在向他父亲原本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转变着。

可以说,这是如今正蓝旗、镶蓝旗这边最大的好消息,没有之一。

索尼想了一想,沉吟过后才说道:“首领,如今大明之威在远不在近。而在这草原之上,蒙古八部早已归于大明,如今草原各族远非我们的对手。

不过大清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所以这些各个部落便如同附骨之蛆,必须要先将其解决并吞并,以此来强大我们的部落实力。”

“不然的话,若这些小型、中型部落被那多尔衮以及其麾下的部落吞并,或者被代善那一边的人给就此拿下,恐怕到最后我们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此事便全部交由索尼你去做,领着镶蓝旗,尽力而为。”

豪格喝着烈酒,火辣辣的感觉袭上喉咙,沉声说道。

“是,首领大人。”

索尼领命离开营帐,没多久,鳌拜便也跟着一起出去了。

“昔年先祖能在草原之内联合各部,从而成立女真,随即夺取汗位,我豪格这后辈子孙也未尝不可。先收服各个中型、小型部落,随后压制多尔衮这头豺狼,接着再收服那温顺的巨熊。”

“我的这个好皇叔代善。”

“之后三大部落齐聚,我原本满清八旗中实力和势力最强的正蓝旗、正红旗还有正白旗合于一处,再加之前分散的正黄旗、镶黄旗的人手也一一聚拢而来,便直接拥有了原本大清将近一半的战力。

即便不是大明的对手,却能够守得住这草原各处了,也足够让大明投鼠忌器。”

豪格目中泛着阵阵精芒,一板一眼分析起来,倒也是颇有规划。

只是在正蓝旗、正红旗两个部落人手开始行动之时,多尔衮这边早在刚入草原之时,便已经先行一步,而且还是全力以赴、倾巢而出。

第一时间,由多尔衮率领正白旗,弟弟多铎率领镶白旗,双方人马东奔西走。

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

在其驻扎部落的附近,那些中型、小型部落便全都被他们收服拿下。

虽然为此需要消耗从盛京皇城之内带出来的不少粮草和一应重要资源,但相比较如今正白旗所代表的部落飞速增长的实力,这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营帐之内。

多铎咧着嘴角哈哈大笑,跟面前的兄长。

如今这部落之内的首领多尔衮喝着大酒,脸上满是庆幸。

“兄长果然是有先见之明。那大清虽好,可终究不如你我兄弟二人在这草原之上更加潇洒自如。

想必过上一段时日,便能拿下那正蓝旗还有正红旗,自此之后,兄长也能在这草原之上一统称雄。

假以时日,再攻打大明,也并非是没有指望。”

多尔衮轻轻一笑,并未在此时打消弟弟多铎的兴头。

两人继续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大明那边固然不再是他们草原之上各个部落的依靠,可并不代表着其他方向也不行。

除了大明,还有其他的藩属国如朝鲜等地之外,在这草原各处,还有一些其他的势力。

一句话。

人总不能够给尿憋死,多尔衮也有了几条可以选择的出路。

……

而如今已是崇祯十六年间,天下承平已久,又迎来一轮休养生息。

和平的气息浮现在五湖四海之处,也刻在每一个百姓的心头。

随着一波波的种子在这春分时刻开始种下,仿佛也预示着大明新一轮的生机即将降临。

放眼边关四处重镇之地,大规模的战争并未发生,就连京城之处的兵部也开始重新调配人手。

可局部之间的摩擦、明面之上的暗流汹涌,却从未停歇下来。

“年刚过,你我可就又要被派出去了。

若非如今你我都是陛下身前的红人,指不定还真就被外放了出去。”

大清早的,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骆养性看着面前他的同僚李若琏,两人喝着清粥、就着小菜,忍不住吐槽起了这一次上面给二人的指令。

由他们两人亲自负责边关之处和草原接壤一带的锦衣卫私下活动。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便是如此,哪怕大清已亡、不能再称得上是一个国家,可这些异族的威胁从来都没曾彻底消失过。

所以仗可以不打,但锦衣卫的这种活动却是绝对不能停。

经济方面、文化方面,乃至其他更进一步的领域,都需要源源不断地向草原之地渗透。

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瓦解草原之上许多牧民的反抗心理,为日后大明入主草原之处迎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李若琏倒是对朝堂许多政事知之甚多。

他抿了口酒才答道:“指挥使大人,这是陛下看重你我。

若是闲来无事,一把生锈了的刀,即便陛下不会折断,恐怕也只会放在货架上予以收藏而已。

江山代有人才出,这

“那倒也是。”

骆养性这么一想,似乎也并非没有道理。

锦衣卫如今跟东厂平起平坐,而由于皇权凌驾一切,通常许多事宜便不太好直接出面。

锦衣卫则显得更加正式些,毕竟老祖宗还在时,锦衣卫便是他老人家当年亲自成立的,可比东厂这后来的机构要来的有根基得多。

甚至这近些年来,锦衣卫风头不小,隐隐已有凌驾于东厂的势头。

而毫无疑问,身为锦衣卫一把手和二把手的骆养性、李若琏。

他们两人更是风头无两,一时无两。

在这朝堂之上,也都是多数尚书、侍郎不愿得罪的人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