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明新篇章 (全书完)(1 / 2)
“舒坦,还是咱这儿过得舒心。”
朱元璋与朱辰二人,一前一后来到洪武一朝的大明皇宫。
如今快到秋分,即便是宫里面,也时不时卷起阵阵凉意袭来。
朱元璋出现在宫内,由于早早提前做了准备,所以并未引起太大动静。
区区半月之后,洪武一朝的朝局也恢复如初。
“史书所见,大明最后一朝便为崇祯,朱由检那小子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甚是不错。”
朱元璋语气欣慰,“咱心甚慰,只是连着最后一程,你小子也都陪咱走了。日后打算如何作为?”
武英殿外的一处凉亭里,朱元璋难得地跟朱辰谈起了心事。
之前两人见面,一直都是谈国事、政事,还有皇室传承之事,算算时日,他们二人倒是许久没有像最初那般坐而论道了。
对此,朱辰早有打算。
毕竟朱元璋在崇祯一朝待的时间不短,而朱辰在后世,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早就思考了不止一次。
他伸了个懒腰,脸上满是慵懒之色。
如今的他,比之刚开始和朱元璋通电话时,整个人都胖了一小圈;虽然还是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但那脸上怡然自得的气质,绝非什么大城市里的社畜能比。
朱辰如今也能说上一句财务自由了。
他挑了挑眉,回答着朱元璋的问题:“当然是先好好玩一玩,等到了年纪,再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或许成家立业。”
朱元璋听后,心满意足地笑了笑,却还是调侃道:“还以为你小子愿意来咱大明,随便选一朝,然后当一个富贵闲散王爷。”
“哈哈哈。”
朱辰听后一阵大笑,“有空说不定还真会去,不过顶天也就是来看看,史书之上,也不会记我一笔的。”
之后,两人又一阵谈心。
过了几日,朱辰再次打开光门,返回到了现代世界,出现在他刚全款买下来没多久的大平层内。
他身子往后一靠,以葛优躺的姿势半躺在柔软的席梦思大床上。
朱辰嘴角微扬,眼神微动,下意识看向左手边摆放的手机。
只是这一次,朱辰思考片刻,轻轻按了按键,手机屏幕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时空之门,到此为止。
……
时间缓慢的流逝,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洪武三十年。
刚到年初,奉天大殿之上,朱元璋稳坐帝位,一双龙目俯视群臣。
一个眼神过去,云奇当即目光肃然,高声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御极三十载,夙夜惕厉,未尝敢忘黔首之艰。今岁逾花甲,精力渐衰,诚恐贻误社稷,故稽古制、顺天心,决意传位皇太子标。
皇太子标,朕之元子,仁孝温文,睿智英断。自总揽枢务以来,明刑恤民,综理庶政,朝野共见其德。昔者朕亲征四方,太子监国抚军,六部诸司咸得其宜,天下黎庶仰其仁厚,此宗庙社稷之福也。
昔唐尧禅虞,文武相承,皆以社稷为重。今朕付以大宝,授以金匮,惟望尔:
一秉至公,勤修德政
永怀畏天,悯恤烝民
光扬祖训,巩固疆圉
协和文武,垂拱致治
诸王宜恪守藩辅之义,文武群臣当尽忠辅弼。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随着旨意颁布落下,大殿内群臣百官愣了一下,随即高声应和,默契十足地大声喊道:“微臣遵旨。”
其后一段时间,礼部陷入忙碌,脚不沾地,开始准备新一任天子的登基大典。
兵部官员,包括应天府各处的卫所之兵、金吾前卫、后卫,还有拱卫宫廷的军队,也开始抽调调度,只为新君能顺利登位,过程中绝不能出现半分疏忽。
“父皇年富力强,如今更得贤臣辅佐,此时我大明如日中天,父皇何不再多操劳几年?儿臣也可稍作懈怠。”
这一日,武英殿内,朱标前来,看着父皇朱元璋,说出了他数日以来的心声。
“标儿,这段日子以来,咱去了其他朝代,你一个人不也将这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吗,你如今年岁也已不小,这世上岂能有百岁的天子、百岁的太子?该是你的,便是你的,而且朕和你母后也老了,朕也想想想清福,你难道不愿意为朕分担吗?”
朱元璋合上奏本,看向朱标,眉目间闪过一抹柔和,语气却中气十足地大声说道。
朱元璋原本还不太放心,觉得仁慈的朱标在他百年之后,未必能压得住朝野间的骄兵悍将,也未必能降服那些狡猾奸诈的臣子。
可随着一次次游历大明数朝,朱元璋心性变化良多,再加上朱标近些年的作为早已入了他的眼,所以今时今日,才有了禅位这一举动。
朱标见状,也只能苦笑接受了这番任命。
夜渐渐深了。
大殿内屏退了四周之人,只剩他们父子二人。
这时,朱标按捺不住好奇,询问起朱元璋这段时日究竟前往了何处,又有哪些经历。
朱元璋哈哈一笑,声音洪亮,随即把他在崇祯一朝所做的事情悉数说了出来。
“父皇英明神武。没想到我大明终也有亡国之日,父皇能挽大厦于将倾之时,我朱家子孙当感激涕零。
这崇祯一朝的天子,倒也不负父皇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