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无人机协同突防(2 / 2)
俄军电子战干扰如同一张无形却精准的“电磁网”笼罩整个战场。
库尔德无人机编队刚突破前沿,通信链路便开始出现异常:ASN-209的实时画面传输出现明显卡顿,2.4Ghz信号强度从满格跌至30%。
他们继续推进至15公里时,信号彻底中断,屏幕上只剩最后一帧静态图像;
ASN-301的干扰吊舱控制信号延迟超过8秒,部分无人机因接收不到指令,螺旋桨转速开始忽快忽慢,甚至出现小幅偏航。
“俄军电子干扰强度远超预期!‘克拉苏哈4’应该前压到敌方阵地纵深30公里左右,我们的无人机还没到突防距离就被压制了!”
指挥中心的电子战参谋盯着频谱分析仪上的干扰峰值,声音带着凝重。
面对俄军电子战干扰,早已待命的2架彩虹5无人机与1架运9电子战飞机立即前出。
彩虹5携带电子对抗吊舱飞至1万米高空,针对“克拉苏哈4”的干扰频段,启动“窄带中继+定向反制”模式:一方面用1.2Ghz窄带信道尝试转接ASN-209的回传数据,避开2.4Ghz干扰区;另一方面定向释放针对性干扰信号,试图削弱“克拉苏哈4”的压制效果。
但受限于距离,彩虹5的定向信号抵达目标区域时强度已衰减40%,仅能勉强让部分ASN-301恢复基础操控。
运9Z电子战飞机则开启多频段侦察设备,花费12分钟才捕捉到开机的4套“克拉苏哈4”的大致坐标——因远距离与地形遮挡,定位误差超过2公里,难以通过远程火力消灭,只能进一步侦察对方的位置信息。
通信中断的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指挥部紧急命令2架运9LG雷达干扰机前出至战场外围50公里处,开启1.8Ghz宽带中继平台;
同时下令30架ASN-209切换任务模式,关闭侦察吊舱,启动应急通信模块,试图在战场上空构建“运9LG+ASN-209”双层中继网络。
但受“克拉苏哈4”干扰影响,1.8Ghz信号在传输30公里后强度便衰减至无法使用,30架ASN-209中,10架被俄军防空火力击落,剩余的20架勉强在前沿5公里内建立局部通信。
当局部通信成功建立后,又有20架ASN-209加入到通信节点的建设之中。至此,库尔德无人机群彻底恢复了通信连接,开始引导炮火消灭被发现的防空阵地。
然而,此时建立的通信链路是十分脆弱的——通信保障是建立在2架运9LG干扰机放大无人机群传输的微弱信号。
2架运9LG的前出承担了极大的风险,随时都可能被俄军战机偷袭。
面对稍纵即逝的机会,库尔德无人机旅指挥官咬牙下令发起首轮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