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围困柴桑城(1 / 2)
滚滚长江水自江夏西陵峡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江水裹挟着上游大量的泥沙,一路向东奔腾。
流至柴桑一带,水势渐缓,江面豁然开阔。
时值初夏,江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汽与两岸芦苇的清香,轻轻吹拂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
带来了几分难得的宁静,却也掩不住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一支庞大的汉军舰队劈波斩浪,缓缓驶近柴桑南岸。
这支舰队规模宏大,艨艟斗舰依次排列,帆樯如林。
玄色旌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显示出大汉王师的赫赫声威。
那艘最为宏伟的楼船船头,刘昆身披玄色蟠龙纹王袍,按剑而立。
江风拂动他颌下修剪整齐的短须,那双深邃如星夜的眼眸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的柴桑城。
这座依山傍水而建的城池,墙高池深,防御森严。
城墙依山势而筑,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优势,坚固异常。
城头"曹"字大旗在夕阳余晖中投下长长的阴影,透着一股顽抗不屈的肃杀之气。
城垛之后,隐约可见守军巡逻的身影。
岸上,连绵数里的汉军营寨井然有序地沿江排开。
营寨布局严谨,壕沟深挖,栅栏坚固,哨塔林立。
炊烟袅袅升起,刁斗声声传来,士兵们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日常操练和巡逻。
但靠近城墙的前沿区域,却是一片焦土。
残破的云梯、冲车零件散落其间,无数的残肢断臂、染血的大地……无声地诉说着此前攻城的惨烈。
舰船尚未完全靠稳跳板,早已在码头焦急等候的庐州太守王凌和水军副都督黄祖便快步迎了上来。
王凌一身戎装沾满尘土,甲胄上还有未及擦拭的血污和烟熏痕迹。
左臂的绷带隐隐渗出血迹,显是刚刚经历过恶战。
这位年轻将领因连日督战而显得面容憔悴,眉头紧锁。
但在见到刘昆的瞬间,眼中便迸发出了希冀的光芒。
黄祖身材略显富态,身为新附的荆州旧臣,脸上更多是忐忑与惭愧交织。
二人趋步上前,在刘昆面前单膝跪地。
声音带着请罪的意味道:"末将王凌(黄祖),参见大王!臣等无能,久攻柴桑不克,劳大王亲涉险地,罪该万死!"
刘昆快步上前,亲手将二人扶起。
他目光扫过王凌铠甲上的裂痕和黄祖额角的细汗,温言道:"彦云、承嗣何必如此自责?快快请起。"
他看向远处那座巍峨的柴桑城,缓缓说道:"曹孟德世之奸雄,非等闲之辈。其据坚城,拥精兵,岂是易与之敌?二位将军能稳扎营盘,扼守要冲,使其数万兵马困守孤城,不得越雷池半步,已是厥功至伟!孤在襄阳,亦闻二位鏖战之苦。"
这番话如春风化雨,瞬间减轻了王凌和黄祖心头的重压。
王凌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黄祖暗松一口气,脸上惭愧之色稍减。
中军大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