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要债(1 / 2)
吃过午饭,陈业峰和阿财往学校的方向走去。
新学校的选址在三个村子的中心位置,离陈家老宅不算远,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远远望去,工地上已经立起了几根木柱,几个村民正忙着搬运砖块,李校长戴着一顶旧棉帽,在工地上来回走动,时不时跟村民们交代几句。
“李校长!”陈业峰喊道。
李校长回过头,看到陈业峰,脸上露出了笑容:“阿峰来了,快过来,我正想找你呢。”他拉着陈业峰走到一堆水泥袋前,“你看看这水泥,是镇里募捐会上一位企业家捐的,质量应该没问题,就是数量有点少,还得再买一些。”
镇上的领导对修建学校的事情也特别重视,还组建了一场募捐会,甚至还请来了报纸记者,对募捐的事情进行了报道。
有了报社的助力,捐助修建学校的事情也扩散得更广,知道的人也就更多了。
社会上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也使得修建学校的事情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陈业峰蹲下身,打开一袋水泥看了看,颗粒均匀,没有结块:“这水泥质量挺好的,不够的话,再从镇上的建材店买,募捐的钱应该够吧?”
“够是够,就是得省着点花,还有门窗、课桌椅都得花钱。”李校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募捐的明细,“报社的报道很管用,不少城里的人都捐了钱,还有一家文具厂捐了一百多支铅笔和五十本作业本,孩子们开学就能用上新文具了。”
阿财在一旁看着工地上的木柱,伸手敲了敲:“这木头挺结实的,是从哪里买的?”
“是从隔壁市那边的林场买的,价格比镇上便宜,都是上好的杉木,做房梁没问题。”李校长说道,“我跟林场的老板谈好了,过两天再送一批过来,到时候就能开始搭屋顶了。”
陈业峰点点头,又跟李校长商量了一会儿材料采购的细节,比如砖块要选实心的,瓦片要选防水性好的,还特意叮嘱要留出台阶,方便低年级的孩子上下课。
正说着,村里的刘正清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带着喜色:“李校长……阿峰也在呀,我有个好消息,镇里刚才打电话来说,给咱们学校批了一笔专项补贴,有五百块呢!还说会帮咱们联系县里的建筑队,过来指导施工,保证学校的质量。”
“真的?那太好了!”李校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他手里的小本子都差点掉在地上,“有了这笔钱,咱们就能把学校建得更结实,还能多做几张课桌椅,让孩子们都能有地方坐。”
陈业峰也很高兴,五百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买不少建材了。
“正清叔,镇里还有别的要求吗?”
“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让咱们尽快把学校建好,争取明年开春就让孩子们搬进去上课。”刘正清说道,“我已经跟县里的建筑队联系好了,他们后天就过来,到时候咱们再跟他们详细说说施工的细节。”
几人又在工地上待了一会儿,看着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干活。
陈业峰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情景,教室是破旧的土坯房,窗户没有玻璃,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课桌是用木板钉的,上面坑坑洼洼,现在能为孩子们建一所新学校,他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离开工地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海风吹得更冷了,陈业峰裹紧了衣服,往家的方向走。
路过阿林家的时候,正好看到几个妇女堵在他家门口,声音很大,似乎在跟阿林娘争吵。
“我们当初给你们编蟹笼,说好的一毛钱一个,现在都过去一个月了,工钱怎么还不给?”一个穿蓝色棉袄的妇女叉着腰,怒气冲冲地说道。
阿林娘低着头,双手绞着衣角,声音带着哭腔:“不是我们不给,是真的没钱,阿林他去外面借钱了,还没回来,你们再等等行不行?”
“等?我们都等了多少天了!再等下去,我们家都揭不开锅了!”另一个妇女说道,“今天你必须把钱给我们,不然我们就把你们家的东西搬走抵债!”
这些妇女的难处,她们都是靠编蟹笼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现在工钱要不回来,心里肯定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