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故宫盗宝第一案:1959,国宝金册离奇夜失记(1 / 2)
1958年7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昔日禁地迎来普通百姓的目光。
一时间,那些深藏宫墙之内的皇家珍宝——璀璨的金册、华美的玉匕首——令参观者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然而,这些耀眼的宝物也悄然勾起了一些人贪婪的念头。
一
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管理员老田像往常一样,拎着那串沉甸甸的钥匙,依次打开前后宫门,放清洁工人入内打扫。
当他走到珍宝馆,刚打开皇极殿庑房,正要走向养心殿时,突然顿住了脚步——养心殿第三扇门下方,一整块玻璃碎裂在地!
老田心头一紧:昨夜无风无雨,珍宝馆门窗紧闭,宫墙高耸,平日里连猫鼠都难见,玻璃怎会无故破碎?莫非……是进了贼?
他顿时冷汗涔涔,转身叫来同事老汪和老杨把守现场,自己跌跌撞撞奔向保卫科报案。
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派出侦查队伍赶赴故宫。养心殿西侧展厅的“1号柜”遭到破坏,玻璃碎裂,内藏的14页金册失窃8页,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也不知所踪。
这些金册乃康熙帝为孝惠章皇后所特制,纯金打造,每页重二十两,刻工精湛,价值连城;而那五柄匕首,更是顺治与乾隆皇帝的御用珍品,意义非凡。
技术人员从现场提取到了带有细花纹的鞋印、零星血迹,以及几枚清晰的掌纹与指纹。中央领导获悉后震怒,下令务必破案。
专案组随即成立。经过初步分析,盗贼极可能是前一晚潜入闭馆后的养心殿,得手后逃逸。
故宫外墙高耸达十二米,外有护城河,内有护卫昼夜巡逻,除非真有翅膀,否则难以飞渡。
是否存在内贼作案或内外勾结?侦查人员对馆内职工进行逐一排查,暂时排除了内部作案的可能,于是将侦查重点转向外来人员。
尽管当时每日参观人数有限,但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又无需实名登记,茫茫人海寻贼,犹如大海捞针。北京市公安局只得报请公安部,发出全国协查通报。
两个月匆匆过去,案情仍毫无进展。就在侦查员焦头烂额之际,天津市公安局传来关键消息。
二
1959年11月11日,天津火车站内,列车员注意到两个行为异常的年轻人。他们一身粗布衣裳,浑身污渍,手中空无一物,一见检票就躲闪,神色慌张。
列车员疑其逃票,上前拦截盘问。果然,两人拿不出车票,口中浓重的山东口音透露了他们扒车的事实。随即,他们被带往车站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