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好学生为何举起斧头?——漳州大学英语教师血案纪实(2 / 2)
经逐一排查,嫌疑最终聚焦于一名曾多次取阅该报的男生——杨君结。
杨君结,原94级电子班学生,因成绩不良留级至95级,平时在校外租房居住。
进一步调查显示:他确有接触《中国计算机报》的条件;他曾有一柄镀锌管小斧头;他佩戴300度近视镜,与现场遗落眼镜度数一致;他穿的回力篮球鞋也与现场鞋印吻合。
更关键的是,有目击邻居指认,杨君结的照片与案发当晚匆忙逃离现场的嫌疑人高度相似。
警方动用警犬对现场遗留血衣进行气味鉴别,多次实验中,警犬均明确反应出杨君结的人体气味。
至此,杨君结被正式列为“6·12”杀人案重大嫌疑人,而他本人,自案发当晚起就已失踪。
6月16日,杨君结甚至主动打电话给漳州的一位朋友,承认作案,并留下一个汕头市的电话号码。
警方火速赶赴广东,但他早已离开。经过十多天布控,7月2日,专案组获悉杨君结藏匿于广东普宁市。
芗城区检察院迅速批准逮捕,两地警方联动手,于7月4日上午8时,在流沙镇某建筑工地将化名“林伊士”打工的杨君结一举抓获,当天押解回漳州。
到案后,杨君结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令人发指的是,他作案的动机,竟源于自己多次英语挂科、毕业受阻,却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认真负责的赵菁老师。
1997年6月12日晚,独自在租住屋内的杨君结越想越愤懑,竟萌生杀机。
他翻出早年购买的小斧头,拆分成两段装袋,又揣上一把尖刀,骑自行车直奔赵老师家中。见门未锁,他直闯而入,不顾赵老师的厉声质问,挥斧便砍。
小女孩哭求停手,他却杀红双眼,连孩子也不放过。最终母亲身中三十处创伤,女儿颅骨粉碎,邻居闻声呼救,凶徒才仓惶逃离……
1997年7月28日,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此案。法庭座无虚席,师生群众无不愤慨。
一审判处杨君结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提出上诉,但福建省高院于同年9月17日裁定驳回,维持原判。
当日,杨君结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一桩轰动闽南的高校凶杀案,至此划上句号。它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所学校的悲恸,更是一场关于教育、道德与青年心理的沉重反思。
在道德信念遭遇挑战的时代,如何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社会、学校与家庭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