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一切注定都是要失去的(1 / 2)
“呼。”
陈澈走向自己老宅的胡同,抬眼看向胡同口再往东十多米的地方。
那边围观着一群人,十几个人干活,已经搭好了一个高大宽敞、大概占据整个道路的框架,很明显是在搭灵棚了。
老人去世已经六天了。
明天就是第七天,下葬的日子。
葬礼的流程很简单,今天下午从家里的冰棺转移到外面的灵棚。
明天下午埋葬。
然而他们村稍微有点特殊。
他们村绝大数都是拒绝火化,不过很早之前就实施了集体陵园。
方圆几百里的平原上,几乎都是东一个坟堆、西一个墓,很乱、很杂。
他们村则有集体埋葬点。
其实就算是有集体埋葬点,但仍然是土葬的方式,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
但没办法。
其他村不知道,他们村是完全有能力村里出钱盖火葬式墓园的,可以减少浪费土地耕种面积,但村民们都不愿意。
包括陈澈他们家。
曾祖母也是交罚款,然后土葬。
陈澈知道跟政策不符,但他要是提出来烧曾祖母,爷爷都能追着他打。
等再过个百年,那些普通百姓的坟堆也可以推平抹去,重新为人民种上粮食。
这些东西,陈澈没什么看法。
相比较葬在哪儿,怎么葬,陈澈更在意生前活的爽不爽、愉不愉快。
话说回来,现在灵棚布置也高档的很,以前的灵棚就是一个吹起来的小棚子,如今都开始绑钢管、铝合金做框架。
而且很长。
从主棚到王志宇家门口,还搭了一段30米的过道,还有门楼。
这都不叫灵棚了。
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孝场。
这也是陈澈他们刚才来的时候,从南边绕过来的缘故,灵棚完全挡住了路。
说起来这殡葬服务行业也挺挣钱的,当初曾祖母的葬礼跟现在差不多。
过道前面的牌楼就不说了,有四龙柱、升天柱,中间过道全是装饰,什么灯笼啊、白绸,还有晚上如繁星的串灯。
就这些东西,收费三五万。
比婚庆公司还暴利。
还有那什么烧的纸扎,一个7米高2米宽的八角玲珑宝塔,收费1.2万元。
7米,什么概念。
因为从外地拉过来的,就算是用大卡车都用了两辆,进村后现场拼接。
这个社会已经疯狂到,到处需要钱,只要你想花钱、就没有花不出去的程度。
要知道,那还只是一个玲珑宝塔,其他的纸扎种类还有很多很多。
曾祖母的时候,单单纸扎就烧走了4万块钱的人民币,那可是普通人辛苦一年才能攒下的积蓄,就一把火的事情。
很多人说。
葬礼再风光,不如生前一杯水。
陈澈对这句话十分赞同,但也知道凡事没有绝对,不能一棍子打死。
死后风光大葬,不代表生前不孝。
死后简单操办,不代表生前尽责。
其他地方什么风俗、攀比程度怎么样陈澈不知道,反正他们这边搞风光大葬的,孝不孝顺不清楚,但肯定是有钱。
他们这没有为了体现孝顺,从而大办特办的人家,因为是平原嘛,家家户户挨的都比较紧,你孝不孝顺别人不瞎。
其实真按照全国丧葬标准算的话,他们这边的金额不算很高。
葬礼总开销3万。
是他们这边的常规标准。
算上收礼的话,实际花销更低。
陈澈个人推崇葬礼简单化。
可真的到那个时候,家里长辈去世了,他肯定也是能用好的、就用好的。
很多东西有没有意义。
完全取决于位置和心态。
就像今天的葬礼,对陈澈而言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村里走了一个老人。
但对王志宇一家来说有意义。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明白来这么多人干什么,生前也没见他们看望老人。
可对王志宇一家来说,来的人越多他们越安心,葬礼的流程越郑重,他们越能容易接受老人已经彻底离开的事实。
他们这些外人什么想法不重要,他们只是这场葬礼上的NPC罢了。
而今天是王志宇家。
明天或许是其他人家。
每一家未来都会经历这种事情,这大概就是葬礼存在的意义吧。
毕竟作为一个拥有着正常七情六欲的人来说,独自承受、面对亲人去世,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抑郁。
葬礼是为了送走死人,但确实是给活人看的,一场葬礼背后有很多需求。
比如说社交需求。
无论是农村的葬礼也好,还是城市里的追悼会,本质上都是借着“生离死别”的由头,进行一场社交的整顿和深化。
人和人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多缘分,很多人的关系都是以生开始,以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