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时砂暴中的科技创新尝试(2 / 2)
“它们的程序在时空乱流下发生了突变。”陈溪摘下眼镜揉着发红的眼角,镜片上的指纹与沙痕交织成怪异的图案,“我们尝试了十七种修正算法,都无法让它们停止复制。”
江浅俯身看向显微镜,纳米机器人在蓝光照射下呈现出诡异的螺旋结构,像某种来自异次元的生命体。“把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调出来。”她突然开口,“让机器人模仿碱基配对的方式进行自我约束,用腺苷和胸腺嘧啶的配对原理编写新的控制程序。”
陈溪的笔掉在实验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生物学原理应用到机械编程?”她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犹豫地悬停,“这就像让鸽子学会游泳。”
“可海鸥既能飞又能游。”江浅指着培养皿里开始聚集成链的机器人,“生命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早就解决了无数类似的难题,我们要做的只是模仿它们的智慧。”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实验室的百叶窗时,陈溪发出了惊喜的尖叫。纳米机器人在新程序的控制下,像训练有素的士兵般排成整齐的队列,精准地清除着小白鼠血液里的沙粒,然后自动分解成无害的金属离子。
“它们开始自我凋亡了!”陈溪的声音带着哭腔,指着屏幕上下降到零的增值率,“江科长,你创造了奇迹!”
江浅看着培养皿里清澈的溶液,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医学院解剖室见到的场景——那是她第一次用显微镜看到白细胞吞噬细菌,那些微小的生命也在进行着同样精密的战斗。“这不是奇迹。”她轻声说,“是生命本来就有的智慧,我们只是刚好找到了钥匙。”
第七天黎明,江浅站在时空枢纽的观测台上,看着各时空传来的捷报。1945年的雷达站用磁控管技术改良了时空预警系统,2030年的救援队研发出能在时空乱流中稳定飞行的气垫船,甚至连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工匠,都学会了用沥青和芦苇混合制作简易防护层。
林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她身边,手里举着一块透明的晶体。“我们用沙粒提炼出的硅晶体制作了新的传感器。”他把晶体对着朝阳,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这种晶体对时空波动的敏感度是普通硅片的100倍,我们终于能精准预测时砂暴的轨迹了。”
江浅接过晶体,指尖触到冰凉的表面。晶体内部,无数细小的沙粒杂质在光线下闪烁,像镶嵌在玻璃里的星尘。“给它起个名字吧。”她轻声说,看着远方时沙暴的紫色边缘正在消退。
“叫‘江浅石’怎么样?”林舟的眼睛在晨光里闪闪发亮。
江浅笑着摇头,把晶体放回他手里。“叫‘时空砂’吧。”她转身走向调度中心,步伐轻快得像踩着风,“毕竟是它教会了我们,最可怕的灾难里,往往藏着最伟大的发明。”
身后,第一缕阳光穿透时沙暴的云层,在“时空砂”晶体上折射出的光芒,照亮了各时空调度站里正在忙碌的身影。那些来自不同年代的科学家们,在共同的危机面前,用智慧编织成跨越时空的防护网,而网的中央,新的发明正在沙粒与星光的交织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