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时砂遗楼 > 第804章 时空历史研究的新发现与解读

第804章 时空历史研究的新发现与解读(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深秋的1913年雾灵山南麓,考古队的探方已挖到地下三米深。泥土被层层清理,当队员阿明用小毛刷拂去一块青石板上的浮尘时,石板表面刻着的诡异符号突然在阳光下泛起微弱的淡青色光晕。“李教授!您快来看!”阿明激动地挥手,声音打破了考古现场的宁静。

考古队负责人李教授快步走过来,蹲下身仔细观察。青石板上的符号呈螺旋状,线条流畅却毫无规律,既不像已知的甲骨文,也不同于商周时期的金文。“这些符号……不像是单纯的装饰图案。”李教授皱着眉头,伸手触摸符号,指尖传来一丝细微的温热感,“而且石板的材质很特殊,密度比普通青石高,还能留存温度,太奇怪了。”

消息很快传到江浅耳中,她立刻联系了1913年的地脉守护者周伯和1967年的时空科研专家陈博士。三天后,三人赶到考古现场,周伯刚靠近青石板,就盯着符号瞳孔骤缩:“这……这和我家传下来的《地脉序能图谱》里的‘能量引导符文’太像了!只是图案更古老,线条更简洁。”他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泛黄的图谱,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的符文与石板符号虽有差异,却有着相似的螺旋结构。

陈博士则拿出便携式时空能量检测仪,将探头对准青石板。仪器屏幕瞬间亮起,显示石板周围存在微弱的时空能量波动,且波动频率与1967连发现的“古代星门遗址”能量频率高度吻合。“果然和时空能量有关!”陈博士兴奋地说,“这些符号不是文字,而是一套‘能量引导系统’,通过特定的螺旋结构,能将地脉中的时空能量汇聚到一点。”

为了验证猜想,众人将青石板运回1913年的临时研究室。陈博士用三维扫描技术还原符号结构,周伯则根据《地脉序能图谱》的记载,尝试用桃木制作了与符号匹配的“能量引导棒”。当引导棒对准青石板上的符号时,奇迹发生了——符号突然发出明亮的淡青色光芒,研究室的时空能量检测仪数值瞬间飙升,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轻微震颤。

“成功了!”阿明激动地拍手,“这说明古代人早就掌握了运用时空能量的技术?”李教授点点头,眼中满是震撼:“以前我们总认为,古代文明的科技水平远低于现代,可这块石板证明,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探索时空能量,甚至能通过符号引导能量,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后续一个月,考古队在青石板出土的探方周围又发现了十多块类似的石板,拼接后形成了一个圆形阵列。陈博士通过计算机模拟还原,发现这个阵列恰好对应1913年雾灵山的地脉节点。“这应该是一个‘古代时空能量收集装置’,”陈博士指着模拟图解释,“石板阵列通过符号引导地脉能量,汇聚到中心的凹槽——可惜凹槽里的‘能量核心’已经遗失,不然我们还能看到它完整的运作模式。”

这一发现很快轰动了史学界,不少历史学家专程赶来研究。在一次研讨会上,李教授展示着石板符号的拓片,感慨地说:“这些符号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古代文明的新窗口,未来我们会结合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时空科学知识,还原古代人类探索时空的完整历程。”

与此同时,1938年的历史档案馆里,一场关于“战地星门异动”的历史解读正在进行。档案馆研究员张姐,在整理1938念华北战场的战地日记时,发现了一本特殊的日记本——作者是当年的战地通讯兵老赵,日记中多次提到“战场怪事”:“1938年秋,部队在西山驻防,夜里常看到山谷里有蓝色光带,像河流一样流动,靠近光带的士兵,手表会突然停止转动……”

“蓝色光带、手表停转……这太像时空能量紊乱的现象了!”张姐立刻联系江浅,将日记内容同步给1967年的时空科研团队。1967年的时空监测专家王博士,结合当年的战场地图和时空能量分布数据,很快锁定了日记中提到的“西山山谷”——正是1967连发现的“1938年战地星门遗址”所在地。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江浅组织历史学家、科研人员和当年的战地老兵召开座谈会。89岁的老赵虽已满头白发,却清晰记得当年的场景:“那蓝色光带特别神奇,有一次我们连的通讯员在山谷迷路,跟着光带走,竟然从西山走到了十里外的友军阵地,还避开了日军的包围圈。当时大家都以为是‘神迹’,现在看来,可能和时空能量有关?”

王博士拿出1967年绘制的“1938年时空能量分布图”,指着西山区域说:“1938年的战场炮火密集,剧烈的爆炸冲击了当地的地脉节点,导致时空能量紊乱,形成了‘临时时空通道’——也就是老赵日记里的蓝色光带。通讯员跟着光带移动,其实是无意间穿越了临时通道,才顺利脱险。”

这一解读让在场的历史学家们恍然大悟。此前,史学界对“1938年西山战场友军神秘会合”事件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情报准确,有人觉得是巧合,却从未想过与时空因素有关。“之前整理档案时,总觉得有些历史事件‘不合逻辑’,现在结合时空科学知识,终于能还原真相了。”张姐翻着手中的档案,感慨地说。

随后,科研团队又对1938年的其他战地档案进行梳理,发现了更多与时空能量相关的记载:某支部队在转移时,突然遭遇“时间停滞”,十分钟内天空始终保持黄昏状态;某战地医院的药品,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突然消失,几天后竟出现在百里外的另一家医院……这些曾被视为“谣言”的记载,在时空科学的解读下,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在1938年历史档案馆举办的“时空与历史”展览上,老赵的日记、1967年的时空能量分布图、战地照片被一同展出。江浅站在展览台前,对前来参观的观众说:“时空修复不仅让我们拥有了更稳定的生存环境,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前被忽略的细节、无法解释的谜团,在时空科学的助力下,都逐渐露出了真相的轮廓。”

李教授和张姐也在展览现场交流着研究心得。“未来,我们要建立‘时空历史研究数据库’,将各时空的考古发现、历史档案与时空科学数据整合,”李教授说,“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解读历史,还原人类文明在时空长河中的发展轨迹。”张姐点点头:“我们已经开始整理1938年的其他战地档案,相信还会有更多新发现。”

夕阳透过档案馆的窗户,洒在展览台上的文物和档案上,仿佛为这段被重新解读的历史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在时空科学的助力下,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正一步步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让那些被掩埋的真相、被误解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