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时砂遗楼 > 第814章 时空社区的构建与发展

第814章 时空社区的构建与发展(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初秋的清晨,1967年的“时空家园”社区里,晨雾还未散尽,孩子们就已经在社区广场上追逐嬉戏。这座融合了1913年、1938年、1967年时空元素的社区,灰瓦白墙的建筑风格带着1913年古镇的韵味,街道旁的智能路灯采用1938年战地能源回收技术,家家户户的阳台都安装着1967年的微型时空能量采集器。江浅穿着舒适的休闲装,沿着社区的青石板路漫步,看着居民们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场景,嘴角扬起笑意——这正是她推动构建时空社区的初衷:让不同时空背景的人们,在同一个空间里交融共生。

社区中心的“时空文化展示区”是最热闹的地方。展示区分为“时光长廊”和“文化工坊”两部分,“时光长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各时空的老照片和文物复制品:1913年序能学堂村的农耕场景、1938年战地守护者修复星门的珍贵影像、1967年时空科学研究院的早期照片,每张照片旁都配有智能讲解屏,扫码就能收听背后的故事。一大早,1913年搬来的周奶奶就带着孙子阿明在长廊里驻足,指着一张1913年的地脉祭祀照片说:“你看,这是爷爷当年参加祭祀的样子,那时候大家都靠地脉能量种地,哪像现在这么方便哟。”阿明盯着讲解屏里播放的1967看智能灌溉视频,好奇地问:“奶奶,现在种地不用靠天了吗?这机器真能让庄稼长得更好?”旁边1967年的社区志愿者小林听到了,笑着走过来:“阿明,这是时空能量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比以前人工灌溉省水多啦!下午科技体验中心有演示活动,我带你去看看好不好?”阿明兴奋地拍手:“好呀好呀!”

“文化工坊”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时空文化体验活动。周一到周三是传统技艺体验,1913年的剪纸艺人张阿姨、1938年的布艺传承人李婶会在这里教大家做手工;周四到周日则是现代文化活动,1967年的数字艺术老师会带居民们制作时空主题的短视频。这天是周二,张阿姨正教一群孩子剪“时空瑞兽”,她手里的红纸在剪刀下翻飞,很快就剪出一只带着1913年地脉符文的瑞兽。“剪瑞兽的耳朵要尖一点,这样才显得有精神,符文的线条要流畅,代表能量在流动。”张阿姨耐心地指导着,1938年搬来的小虎学得格外认真,他剪到瑞兽的尾巴时,不小心剪歪了,沮丧地噘起嘴。张阿姨摸了摸他的头:“没关系,咱们在尾巴上补个小太阳,就像1938年战场上的朝阳,多好看呀!”小虎眼睛一亮,立刻拿起剪刀修改,不一会儿,一只带着“朝阳尾巴”的瑞兽就完成了,他举着作品跑向旁边的妈妈:“妈妈你看,这是我剪的时空瑞兽,张阿姨说它能守护我们!”

社区的“科技体验中心”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最爱。体验中心分为“时空科技展示区”“互动实验区”和“未来畅想区”,里面摆放着1967连最新研发的时空科技产品,还有适合居民体验的简易实验设备。在“时空科技展示区”,1967年的科研人员小王正在给居民们演示“时空能量台灯”:“这盏灯不用插电,靠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时空能量就能发光,晚上看书特别护眼,而且特别环保。”1913年的居民王大叔凑上前,仔细打量着台灯:“不用插电?那阴天怎么办?”小王笑着按下台灯底座的按钮,灯柱上立刻显示出能量值:“大叔您看,这里显示的是剩余能量,就算连续阴天一周,台灯也能正常使用。我们还设计了USb接口,应急的时候也能充电。”王大叔点点头:“这东西好!既省钱又方便,我也想给家里买一盏。”

“互动实验区”里,孩子们正围着“时空沙漏”实验装置忙碌。这个装置能模拟不同时空的时间流速,通过调整沙漏里的“时空沙”,可以看到沙子流动速度的变化。1938年的小女孩莉莉和1967年的小男孩小宇正合作调整装置,莉莉想让沙子流得慢一点,模拟1913年悠闲的时光;小宇则想让沙子流得快一点,体验1967很忙碌的生活。两人调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急得满头大汗。这时,社区的科技辅导员走过来,耐心地说:“调整‘时空沙’的密度要和沙漏的倾斜角度配合,你们试试把沙漏倾斜30度,再把沙子密度调低一点。”按照辅导员的指导,两人再次尝试,沙子果然慢慢流动起来,莉莉开心地拍手:“成功了!这样就能看到1913年的时间是什么样子了!”

“教育活动场所”则是社区居民学习提升的好去处。这里每周都会举办“时空科学讲座”“文化礼仪课堂”“亲子阅读会”等活动,邀请各时空的专家和志愿者授课。周三晚上的“时空科学讲座”,1967年的天文专家李教授正在给居民们讲“时空星座与地脉能量的关系”:“大家知道吗?1913年雾灵山的地脉节点,和夜空中的猎户座在每年冬至会形成能量共鸣,这时候种植的序能稻产量特别高。”台下,1913年的农民周大伯听得格外认真,他举手提问:“李教授,那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能量共鸣的时候?有没有简单的判断方法?”李教授笑着说:“当然有!我们编了一本《时空农时手册》,里面详细标注了每个月不同星座与地脉能量的对应关系,还配有简单的观测方法,讲座结束后大家可以到前台领取。”周大伯高兴地说:“太好了!有了这本手册,明年我们就能根据星座安排种地了,肯定能有好收成!”

除了固定的设施和活动,时空社区还会定期举办“时空文化节”“邻里互助日”等特色活动,促进不同背景居民之间的交流。每年秋天的“时空文化节”,社区里会摆满各时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居民们穿着不同时空的服饰,载歌载舞。1913年的周奶奶会带来亲手做的序能稻糕,1938年的赵爷爷会展示战地剪纸,1967有的年轻人则会表演时空主题的街舞。去年的文化节上,1913年的阿明和1967年的小宇还合作表演了一个小品,讲述两个时空的孩子通过时空社区成为好朋友的故事,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江浅在一次“邻里互助日”活动中,看到1913年的居民教1967年的年轻人做传统酱菜,1967年的居民帮1938年的老人调试智能家电,不同时空的人们像一家人一样互帮互助,心中满是欣慰。她对身边的社区主任说:“你看,时空社区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大家庭。在这里,大家互相学习、彼此包容,形成了浓厚的时空文化氛围,这正是推动时空文化传播最坚实的基层力量。”

夕阳西下,时空社区的路灯渐渐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居民们散步、聊天的身影。“时光长廊”里,还有居民在认真观看老照片;“科技体验中心”的窗户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文化工坊”的灯光下,张阿姨还在教最后几个孩子剪剪纸。这座融合了不同时空元素的社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散发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让时空文化在邻里的交融中,不断传承、发展,走向更远的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