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寻找辅助工具(1 / 1)
按照既定计划,江浅三人在实验室完成初步准备后,再次前往钟楼地底。这次他们不仅带上了光谱分析仪、高倍显微镜等现代设备,还特意准备了绳索、撬棍等工具——根据之前的探索经验,地底空间可能藏有未被发现的遗迹,或许能找到有助于研究青铜棺的线索。
抵达地下青铜棺阵所在的空旷空间后,江浅让小林先调试便携式地脉探测仪,确认周边能量场稳定,周教授则仔细检查上次打开的“金”为青铜棺,确保棺内文物未受影响。自己则手持手电筒,沿着空间边缘的岩壁缓慢行走,目光在布满青苔的石壁上仔细扫过——她总觉得,能建造出如此精密青铜棺阵的古代工匠,不可能只留下棺木本身,或许会有存放工具或资料的隐秘空间。
岩壁上布满了细小的裂缝,缝隙中渗出的水珠不时滴落在地面,发出“滴答”声。江浅用手拂去岩壁上的青苔,指尖触到一处与周围不同的区域——这里的青苔下,石壁触感格外平整,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岩石肌理。她心中一动,示意小林和周教授过来:“你们看这里,石壁的质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可能有机关。”
周教授拿出放大镜,对着平整区域仔细观察,发现石壁边缘有一道极细的缝隙,呈长方形,像是一扇石门的轮廓。“这应该是人工开凿的,”他指着缝隙说,“你看缝隙边缘有打磨的痕迹,而且缝隙宽度均匀,很可能是存放东西的暗室入口。”小林立刻拿出雷达探测仪,对着石门区域扫描,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内部结构:“江姐,里面是空的!大概有十平方米左右,像是个小房间!”
三人合力寻找石门的开启机关。江浅注意到石门中央,刻着一个与青铜棺盖上相似的“单眼神鸟”符号,符号下方有一个凹陷的手印。“说不定按手印就能打开,”她试着将手掌按在凹陷处,大小正好吻合,却没有任何反应。周教授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之前从青铜棺中带出的青铜匕首,匕首刀柄上的符号与石门上的“单眼神鸟”一致:“用匕首试试,古代常常用器物作为钥匙。”
江浅接过匕首,将刀柄上的符号对准石门上的符号,轻轻插入符号下方的一个小孔中。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石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混杂着铁锈与木材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比地底其他地方的味道更浓郁,却带着一股“人工痕迹”的厚重感——显然,这里曾有人长期活动。
石门后果然是一间狭小的石室,大约十平方米,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张布满灰尘的石桌,四周靠墙的位置,整齐地排列着几个木质架子,架子上摆满了各类工具和器物。手电筒的光束照亮室内,三人不由得惊叹——这竟然是一间古代工匠的工具库!
“太好了!找到工具库,就能更了解古代工匠是如何打造青铜棺阵的!”小林兴奋地冲进石室,想要拿起架子上的工具,却被江浅拦住:“小心,这些工具年代久远,可能很脆弱,先不要碰,等我们仔细观察后再动手。”
石室的石桌上,散落着几张泛黄的兽皮卷,上面用黑色颜料画着复杂的图案,像是青铜棺的设计图纸,还有一些类似符号的标记。周教授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兽皮卷,展开后发现上面画的是青铜棺盖的制作流程,从青铜冶炼、符号雕刻到机关安装,每一步都标注得十分详细,旁边还配有简短的文字注释,正是之前在青铜棺上见过的那种古文字。“这些兽皮卷太珍贵了!”周教授激动地说,“上面的图纸和文字,能帮我们彻底搞懂青铜棺的构造和符号的含义!”
江浅则将目光投向靠墙的木质架子。架子虽然已经有些腐朽,但仍能看出当年的规整——第一层摆放着各类青铜工具,有大小不一的凿子、刻刀,刀刃上还残留着青铜碎屑,显然是用来雕刻棺盖符号的;第二层是一些木质工具,如锤子、刨子,手柄处还能看到工匠手握留下的包浆;第三层则放着一些奇特的器物,有铜制的罗盘,盘面刻着与青铜棺阵对应的五行符号,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金属容器,里面残留着类似蜡的物质,可能是用来铸造青铜的模具。
“你们看这个罗盘,”江浅拿起铜制罗盘,轻轻擦拭掉表面的灰尘,罗盘指针立刻微微转动,指向青铜棺阵中央的方向,“指针指向中央棺木,说明这个罗盘是用来定位棺木位置的,古代工匠就是用它来确定五行八卦阵的布局。”小林凑过来,看着罗盘上的符号,兴奋地说:“和我们之前绘制的棺阵图谱一模一样!有了这个罗盘,就能更精准地分析每个棺木的方位对应的能量属性了!”
周教授则在架子的角落发现了一个铜制的小型仪器,形状类似望远镜,却比普通望远镜更复杂,镜筒上刻着细密的符号。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仪器内部有镜片和金属丝编织的网,像是某种“观测工具”:“这个可能是用来观测地脉能量或星空的,古代工匠通过它来判断地脉节点的位置,从而确定青铜棺阵的建造地点。”
在工具库的最里面,江浅发现了一个上锁的木箱,木箱表面刻着与青铜盒子相同的符号。她试着用之前打开石门的青铜匕首插入锁孔,锁芯“咔哒”一声打开。木箱内整齐地摆放着十几件小巧的工具,有铜制的小铲子、小刷子,还有几个类似放大镜的透明晶体——晶体呈六边形,透过晶体看物体,能将细节放大数倍,虽然不如现代放大镜清晰,却透着一股古朴的精巧。
“这些应该是精细操作的工具,”江浅拿起一块透明晶体,对着石桌上的兽皮卷观察,上面的细小文字和图案立刻变得清晰起来,“用来雕刻符号细节,或者观察青铜冶炼的火候,太实用了!有了这个,我们不用把兽皮卷带回实验室,就能在现场仔细研究上面的文字和图纸。”
小林则在木箱里发现了几个小型金属探测仪,形状类似罗盘,上面刻着“能量感应”的符号。他按照兽皮卷上的图示,试着转动仪器上的旋钮,仪器指针立刻有了反应,指向“金”位青铜棺的方向:“江姐,这个能感应青铜棺的能量波动!比我们带的现代探测仪更精准,而且专门针对青铜棺的能量频率设计的!”
三人开始有条不紊地挑选工具库中的物品。周教授负责整理兽皮卷,将每张都小心翼翼地放入提前准备的防水密封袋中,他特意挑选了几张画有符号雕刻方法的兽皮卷,激动地说:“有了这些图纸,我们就能知道古代工匠是如何在青铜上刻出那些精细符号的,说不定能找到解读符号含义的关键线索。”
小林则重点挑选了铜制罗盘、小型能量探测仪和透明晶体放大镜,他将这些工具整齐地放进背包,兴奋地说:“这些古代工具太好用了!特别是这个能量探测仪,比我们现代的仪器更‘适配’青铜棺的能量场,以后研究的时候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江浅则选择了几件雕刻工具和金属容器中的模具碎片,她仔细观察模具上的纹路,与青铜棺盖上的符号纹路完全一致:“这些模具能帮我们分析青铜棺的铸造工艺,了解古代工匠是如何将符号与青铜融合的,或许能找到激活符号能量的方法。”
在挑选工具的过程中,江浅注意到石桌的抽屉里,放着一本用麻布装订的“账本”,上面用古文字记录着青铜棺阵的建造过程——从开采青铜矿石的地点,到参与工匠的数量,甚至每个棺木的制作时间都有详细记载。她快速翻阅,发现其中一页提到“以地脉灵核为引,聚五行能量,封时空异动”,这与周教授之前猜测的“青铜棺阵封存地脉能量”不谋而合。
“快看这里,”江浅指着账本上的文字,对两人说,“明确提到了‘地脉灵核’和‘封时空异动’,说明青铜棺阵的作用是稳定地脉能量,防止时空紊乱,而中央棺木里很可能存放着‘地脉灵核’!”周教授接过账本,仔细研读上面的文字,连连点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青铜棺会有能量波动,‘地脉灵核’在维持能量场稳定时,自然会产生有规律的波动,而符号就是控制能量场的‘开关’。”
小林兴奋地挥了挥手中的小型能量探测仪:“那我们现在就能用这个探测仪,沿着地脉走向寻找‘地脉灵核’的准确位置!说不定能直接定位到中央棺木的能量核心!”江浅却按住他的肩膀,语气沉稳:“先不要急,我们把挑选好的工具和资料整理好,带回实验室初步分析,结合之前的符号图谱和能量波动数具,制定更精准的探测计划。古代工匠花费这么大心力建造这一切,就是为了稳妥地守护‘地脉灵核’,我们不能贸然行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三人将挑选好的工具和资料小心打包,确保不会损坏。离开工具库前,江浅特意将石门轻轻关上,恢复原状——她知道,这里的每一件工具、每一份资料,都是古代工匠留下的珍贵遗产,需要像守护青铜棺一样妥善保护。
走出地下空间,沿着通道返回地面时,小林忍不住感叹:“没想到能找到这么棒的工具库,感觉像是古代工匠在为我们‘助攻’!有了这些东西,破解青铜棺的秘密肯定能快很多!”周教授笑着说:“这就是考古探索的魅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发现,而每一个发现,都可能让之前的困惑豁然开朗。”
江浅看着背包里沉甸甸的工具和资料,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些古代工匠留下的“辅助工具”,不仅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研究青铜棺的构造与符号含义,更能让他们触摸到古代人“时空守护”的智慧与决心。接下来的研究,或许会充满挑战,但有了这些“跨越千年的助力”,他们离揭开青铜棺阵的终极秘密,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