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墨简藏珍传古术,道幡引韵焕新声(2 / 2)
灵枢接过骨片,发现每片骨片的边缘都有个小缺口,七片合在一起,恰好组成个完整的人形,穴位处都嵌着细小的玉粒:\"这是墨家的'骨诊七法'!\"他将骨片在阳光下转动,玉粒折射的光点在地上组成\"传承\"二字,\"老先生藏得好深,这才是真正的竞赛奖品吧?\"
老者捋着新长出的胡须,眼中满是欣慰:\"医道竞赛,比的从不是记性,而是悟性。\"他指着台下的百姓,\"你看他们,有的记了药方,有的学了法子,这才是最好的答案。\"此时竞赛台的青铜鼎突然发出龙吟,鼎中升起的香烟化作条青色巨龙,龙鳞上的纹路竟是由所有参赛者的号牌组成,盘旋三周后俯冲而下,融入灵枢和素问手中的骨片与玉佩之中。
展厅的烛火突然同时变绿,所有古籍的书页都反向翻动,露出背面用朱砂画的符。灵枢认出那是墨家\"守藏符\",能护典籍不遭虫蛀,却在今夜突然渗出黑色的汁液,在展台上汇成\"盗\"字。七个黑衣人不知何时已站在展台后,为首者的青铜匣敞开着,里面的丝线正自动编织,结成张微型的医道图谱,图谱的中心位置,空着个\"七\"字形状的缺口。
\"看来有人不想让这些医理传出去。\"素问将孩童护在身后,银簪突然出鞘,\"灵枢,这'盗'字的笔法,与上次食蛊的墨汁同出一源。\"灵枢却盯着那\"七\"字缺口:\"他们要补的,怕是我们还没找到的第七处传承。\"
三、灯谜藏机验心术
暮色中的灯谜区亮起琉璃灯,每个灯笼罩着的都不是普通的谜语,而是用青铜薄片剪成的人体器官——心灯的灯芯是红色的朱砂,肾灯的底座刻着\"先天之本\"四字。灵枢摘下盏肺灯,灯罩突然化作只白鸽,嘴里衔着的纸条上写着\"墨者守药,如守城池\",墨迹未干,像是刚写就的。
\"这谜面倒是直白,\"灵枢将纸条递给素问,白鸽落在他肩头,化作枚玉扣,\"墨家守药如守城,道家给药如布雨,今日把这两层意思都藏进灯谜,也算别开生面。\"他指向盏刻着\"脾\"字的灯笼,\"那盏的谜底,你猜出了么?\"
素问仰头看着灯笼,灯罩上的纹路是片稻田:\"《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者土也,治中央',谜底该是'五谷',只是不知他们藏了什么机关。\"她伸手去摘,灯笼突然化作串谷穗,每粒谷子都刻着味健脾药——\"山药莲子芡实\"......
\"这道题是考'五行相生'。\"素问指着盏莲灯,灯穗的流苏里缠着半片竹简,\"肝属木,木能生火,故肝藏魂;心属火,火能生土,故心藏神......\"她的话被一阵狂笑打断,七个黑衣人突然同时扯下斗笠,露出与广场铜人相同的面容,只是每个人的眉心都多了个不同的卦象,为首者的\"艮\"卦正在渗血。
\"姑娘说得好,\"为首者用指尖蘸着眉心的血,在灯笼上写出\"土生金\",\"只是不知姑娘可知,这五行相生,到了极致便是相克?\"灵枢上前一步,掌心的\"医\"字亮起:\"墨家的'相生相克论',讲究'过则为灾',正如你这血卦,已是过了。\"
孩童们围着的走马灯突然停转,灯壁上的《黄帝内经》插画活了过来——岐伯手中的青铜针化作条小蛇,钻入黄帝的袖口;雷公捧着的药篓里,跳出只背刻\"墨\"字的蟾蜍。最诡异的是那幅《本草图》,当归化作红衣女子,黄连变成青衣小童,两人绕着灯柱追逐,脚印在地上组成\"七煞\"而字,笔画里还蠕动着细小的药虫。
\"别怕。\"素问将个吓哭的小童搂在怀里,指着那些药虫,\"这些是'药灵',只在心怀善念的人面前现形。\"她摘下支黄莲,递给那小童,\"尝尝,虽苦却能清心火。\"小童怯生生地舔了舔,突然笑起来:\"姐姐,它在我手里跳舞呢!\"
\"墨家的'灯蛊',能测观者是否心诚。\"为首的黑衣人将青铜匣抛向空中,匣身裂开的瞬间,飞出无数萤火虫,在空中组成《墨道医经》的残页,\"心术不正者见之则为毒物,心怀仁善者见之则为良药。\"他突然指向个偷撕书页的书生,萤火虫瞬间聚成只蝎子,蛰得书生手腕乌黑,而落在灵枢掌心的,却化作颗发光的莲子。
灵枢将莲子埋入花盆:\"《抱朴子》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寿',这莲子既是药,也是心。\"他看向那书生,\"偷书为求知本无错,错在忘了医道首重'诚'字,你且看这莲子,要先埋进土,才会发芽。\"书生捂着乌黑的手腕,满脸羞愧:\"先生教诲,学生记下了。\"四、书声入梦传薪火
深夜的藏书阁里,弟子们编写的《医话新编》突然浮起,书页间的插画正在自动补全——原本空白的\"墨家医案\"页,浮现出七个戴面具的医者,正在用矩尺测量药材;\"道家养生\"篇里,彭祖的画像突然转身,露出与素问一模一样的眉眼,手中的拂尘丝绦上,系着枚五志佩的碎片,碎片上的\"七\"字正泛着微光。
灵枢抚摸着案上的活字印刷版,每个字模都刻着正反两面——正面是楷书的药名,反面是墨家的机关图。\"《墨子?非命》说'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转动\"灸\"字的字模,里面弹出卷羊皮,羊皮上的墨迹尚未干透,\"传承医道,既要守古法,也要变方式,就像这活字,能组千篇文。\"
一个年长的弟子捧着书稿进来,眉头紧锁:\"先生,这'三焦'的解释,用墨家'水道论'还是道家'气海说'?学生总觉说不透。\"灵枢指着活字板上的\"焦\"字:\"你看这字,上有火下有四点,本就是'水火气'三者合为一体,何不都写上,让读者自己体会?\"
弟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学生只想着分个对错,忘了医道本就是'和而不同'。\"灵枢笑道:\"墨家'兼相爱',道家'和其光',用到着书立说上,便是这般道理。\"话音刚落,案上的活字突然自行跳动,组成\"魔道同归\"四字,字缝里渗出的墨汁在纸上凝成只墨蝶,展翅时翅膀上的纹路是《黄帝内经》的篇名。
素问正在批改弟子们的书稿,朱砂笔落下时,墨迹突然化作条赤色的线,在纸上游走成经络图。\"你看这篇《扁鹊见蔡桓公》的改写,\"她指着其中一段描写,笔尖悬在纸上方寸处,\"将'腠理'解释成'皮肤的铠甲',既合墨家'备御'之理,又通俗易懂。\"窗外突然飘来片桃花瓣,落在纸上化作个\"七\"字,字的笔画里嵌着细小的铜粒,与青铜书楼的铜屑同出一源。
\"这铜粒与青铜书楼的铜屑相同,\"素问将桃花瓣夹进书里,花瓣接触书页的瞬间,竟在纸背拓出幅微型地图,\"怕是书楼在催我们了。\"灵枢走过来,看着那\"七\"字若有所思:\"七个地点,七卷书,七处传承,明日便是初七,该是收网的时候了。\"他忽然想起白日里竞赛台鼎中飞出的青龙,龙鳞上的号牌似乎也暗藏着\"七\"的玄机。
藏书阁的梁上突然垂下七根丝线,线端系着的不是灯笼,而是七个微型青铜人,每个铜人都捧着不同的医书——《难经》《伤寒论》直到第七个,捧着的竟是片空白竹简,竹简边缘有个细小的缺口,与灵枢怀中骨片的形状严丝合缝。灵枢伸手去取,铜人突然炸裂,碎片在地上拼出\"初七书祭\"四字,旁边画着个打开的书匣,匣中露出半张人脸,额头的胎记与为首的黑衣人完全相同,胎记的纹路里还藏着串北斗七星的图案。
\"他竟是墨家第七代守藏使的后人,\"素问看着那胎记,指尖轻轻拂过地上的碎片,碎片突然发烫,\"难怪他对'七'字如此执着。\"灵枢将碎片收好,掌心的温度让碎片渐渐融合:\"三百年的等待,怕是为了这空白竹简。\"他突然想起白日里发芽的莲子,\"空白才好,能写下新东西。\"
此时,藏书阁外传来阵阵书声,那是弟子们在夜读新编的医书,书声传入阁内,与铜人碎片碰撞出奇异的共鸣。书架上的古籍纷纷翻开,书页间飞出无数文字,在空中组成\"医道传灯\"四个大字,字的笔画里渗出金色的汁液,滴落在空白竹简上,竹简突然发出微光,浮现出\"医道圣殿第七钥\"的字样。
灵枢将竹简递给素问,两人的指尖同时触碰竹简,竹简突然化作一道光束,照亮了藏书阁深处的一面墙壁,墙壁上的砖块开始移动,露出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个青铜书函,函上刻着\"初七启\"三个字,函口的锁是由七根铜丝缠绕而成,每根铜丝都对应着一种医理——\"望、闻、问、切、药、针、灸\"。
\"看来要打开这书函,需集齐七种医理的精髓,\"素问仔细观察着铜丝锁,\"而这七种精髓,怕是就藏在我们白日里收集的骨片、玉佩与莲子之中。\"灵枢点头,将骨片贴近书函,第一根铜丝突然解开,函身微微震动,传出里面书页翻动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藏书阁的钟声突然敲响,已是亥时三刻,距离初七只剩下不到两个时辰。书声渐渐平息,弟子们都已睡去,唯有藏书阁内的微光还在闪烁,照亮着那半开的暗格与未解的铜丝锁,仿佛在等待着初七的到来,等待着医道圣殿的开启,等待着那空白竹简上写下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