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医技融新拓医境,残踪袭技撼医基(2 / 2)
弟子们重新投入练习,林生的针刺手法越来越熟练,评分也从“良”提升到“优”。他感慨地说:“有了这些改良器械,学习针灸事半功倍,就算余孽干扰,我们也能克服,绝不会让医艺传承断在我们手中!”
灵枢望着弟子们认真的身影,心中清楚:针灸铜人等改良器械,是医技传承的“阶梯”,能让弟子们更快掌握精准医术,只有培养出更多良医,才能让道墨医艺真正扎根民间,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医技协同成果。
四、未时科技助医广科普:医技同民惠万家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汴京街头的“医技科普站”前挤满了百姓。站台上摆放着改良后的医疗器械与印刷好的医典,墨巧与弟子们正为百姓演示器械用法,讲解医理知识,空气中弥漫着热闹的气息。
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穴位演示区”,指着自己的膝盖问:“大夫,我这膝盖疼了十年,看了好多医馆都没好,你们能用这铜人给我讲讲,该按哪个穴位吗?”
素问笑着扶老妇人坐下,指着“成人铜人”的膝盖处:“大娘,您这是膝关节劳损,按揉‘足三里’‘阳陵泉’两个穴位,能缓解疼痛,”她让弟子用铜人演示穴位位置,“您看,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阳陵泉在膝盖外侧,每天按揉一刻钟,坚持一月,疼痛就能减轻,要是方便,还能来医馆用针灸铜人辅助治疗,效果更好。”
老妇人认真地记着穴位位置,还让弟子在她的膝盖上标出穴位:“多谢大夫!我回去就按揉,要是真能好,我就把这方法教给村里的老伙计们,让大家都能治腿疼!”
另一边,墨巧正为百姓演示活字印刷仪。他取出“养生”二字的活字,快速排版、涂墨、印刷,片刻就印出一张“春季养生口诀”,递给一位孩童:“小朋友,这口诀上写着‘春季多吃菠菜枸杞,养肝明目身体好’,你带回家给爹娘看,让他们按口诀做,全家都能健健康康。”
孩童接过口诀,兴奋地说:“谢谢叔叔!我还能学印刷吗?我想印好多口诀,分给小伙伴们!”墨巧笑着点头,教孩童简单的排版技巧,孩童学得认真,很快就印出一张口诀,脸上满是成就感。
活字工匠李师傅则在分发《道墨医合普及本》,百姓们排着队领取,有的还当场翻开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弟子请教。一位书生捧着医典,激动地说:“之前想读《黄帝内经》,可手抄本太难找,现在有了这普及本,不仅能读到医理,还有插图,真是太好了!我要把这医典带到家乡,让更多人学中医、懂养生。”
可就在这时,一位领取医典的百姓突然捂着胸口倒在地上,他手中的医典泛着幽绿,试毒叶一碰即黑——是残踪气!“不好!医典被污染了!”灵枢快步上前,用圣火草粉末撒在百姓身上,幽绿渐渐消退,百姓也慢慢苏醒。
“我刚才翻书时,手指被书页边缘扎了一下,”百姓虚弱地说,“然后就觉得胸口发闷,倒在地上了。”墨巧检查医典,发现书页边缘藏着极细的隐戾丝,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余孽真是阴魂不散!连给百姓的医典都要动手脚,就是想让百姓害怕,不敢学医理、用器械!”
素问则安抚百姓:“大家别慌!我们已检查过,大部分医典都是安全的,只有少数几本被污染,现已净化。医技科普是为了让大家受益,绝不会因邪祟干扰而停止,大家放心领取医典,学习医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百姓们重新排队领取医典,科普站的氛围重新热烈起来。灵枢望着这一幕,心中清楚:医学与科技协同的终极目标,是“医技惠民”,只有让百姓亲手接触器械、阅读医典,才能让医理真正融入生活,余孽的破坏虽能制造波折,却挡不住医技普惠的脚步。
五、申时残踪袭技酿危:魂牵终南示技险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医典印务坊与医械改良坊的成果已初见成效——《道墨医合普及本》印出五千本,发往汴京周边十州县;改良后的针灸铜人、听诊器等器械,已在汴京各大医馆投入使用,连偏远山区的义诊点,都收到了第一批印刷医典与简易改良器械。灵枢、素问与墨巧正站在医典印务坊的院中,望着弟子们将打包好的医典搬上马车,准备送往城郊医馆,脸上满是欣慰。
“‘技以载道,医以惠民’,”灵枢望着远去的马车,袖中青铜符微微发烫,“之前总担心科技与医学结合会偏离医道初心,如今看来,只要守住‘济世救人’的根本,先进技术只会让医理传得更远、护得更广。这五千本医典,能让多少百姓摆脱‘因病不知、因疾无医’的困境,想想都觉得值。”
墨巧擦拭着手中的活字印刷仪,青铜表面映出他的笑容:“灵枢先生说得对!墨家机关术本就是为‘便民利民’而生,之前改良器械时,还怕工匠们不配合,没想到李师傅、王师傅比我们还积极,说‘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比赚多少银子都强’。现在工坊里的工匠,都主动研究怎么改进器械,想让医典印得更快、器械用得更顺。”
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泛着淡紫,她指着院角新搭建的“医技传习棚”:“我们还计划下个月开始,在传习棚教百姓简单的器械使用方法,比如用改良听诊器听心跳,判断是否有异常;用简易穴位图找足三里,缓解日常疼痛。道家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百姓自己掌握医技,才是真正的普惠。”
可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股浓郁的阴冷气息从终南山方向蔓延而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强烈,像无数冰冷的藤蔓,缠绕着整个印务坊与改良坊。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凝固,弟子们搬医典的动作停在半空,脸上露出恐慌——夕阳的金红被浓黑的乌云吞噬,院中晾晒的医典书页开始疯狂翻动,纸页边缘泛着诡异的幽绿,仿佛有无形的手在撕扯着医典,要将上面的医理字迹抹去。
“不好!是残踪气!而且是‘医技戾气’!”灵枢袖中的青铜符剧烈颤动,符面金红与周围的幽绿交织,发出“滋滋”的声响。他快步冲到晾晒的医典旁,拿起一本《道墨医合普及本》,只见书页上的“穴位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模糊,“枸杞”“菠菜”等食材名称,竟渐渐变成“剧毒”“禁食”的字样,试毒叶贴在书页上,瞬间焦黑成灰——余孽竟用医技成果为引,汇聚出能篡改医理的戾气!
墨巧也发现改良坊方向传来异响,他跑过去一看,只见三尊针灸铜人表面泛着浓绿,铜人身上的穴位纹路扭曲成狰狞的黑影,“气血机关”喷出的不再是温和气流,而是带着刺鼻气味的幽绿烟雾,刚靠近的一位弟子瞬间头晕倒地,嘴唇泛紫,显然中了戾毒。“残踪气在污染改良器械!”墨巧愤怒地大喊,取出圣火草粉末撒向铜人,烟雾却只是短暂消散,很快又重新凝聚,“这戾气比之前强太多,圣火草粉末只能暂时压制,根本驱散不了!”
素问立刻组织弟子将晕倒的同伴抬到安全区域,用“清心解毒汤”为其灌服,同时念起道家“驱邪咒”,声音温和却有力,试图稳住周围的戾气。可空气中的幽绿越来越浓,印务坊的活字印刷仪开始失控,印版架疯狂转动,涂墨机关喷出的墨汁变成黑色,印出的医典页面全是扭曲的字迹,像一张张鬼脸,看得人头皮发麻。
“余孽的目标不是医典,也不是器械,是‘医技密钥’!”灵枢突然想起之前在改良针灸铜人时,从铜人关节中发现的一枚青铜碎片——碎片刻着墨家矩尺纹与道家阴阳纹,当时只当是铸造时的残片,此刻却在袖中发烫,与空中的医技戾气产生强烈共鸣,“那碎片是开启终南山‘医技秘坛’的密钥!秘坛中藏着道墨两派结合科技与医学的核心技艺,还有‘医技火种’,余孽想借今日的医技戾气,激活密钥,打开秘坛,污染火种!”
素问立刻点头,她想起墨瑶祖师虚影曾说的话:“医技秘坛的火种,是道墨医艺与科技结合的根基,若被污染,不仅改良的器械会失控伤人,印刷的医典会变成害人的毒理,天下百姓对医技的信任,也会彻底崩塌!余孽选在今日动手,就是因为今日医典、器械集中运输,医技成果最盛,戾气也最强!”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与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同时爆发出刺眼的光芒,金红与淡紫交织成一道光幕,将空中的医技戾气暂时挡住。光芒中,墨瑶祖师与玄真先祖的虚影缓缓显现——墨瑶祖师手中捧着一台迷你的墨家活字印刷仪,仪身泛着金红,能驱散周围的幽绿;玄真先祖手持拂尘,拂尘扫过之处,扭曲的医典字迹重新变得清晰,晕倒的弟子也缓缓睁开眼睛。
“灵枢、素问、墨巧,”墨瑶祖师的声音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医技秘坛的火种今夜子时最弱,余孽会在此时用密钥打开坛门!你们需携三样东西前往:一是医技密钥(灵枢袖中的青铜碎片),二是墨家‘防戾医技盒’(能保护火种不被污染,就在改良坊的青铜柜中),三是‘医技初心之力’(刚才百姓接触过的医典、用过的简易器械,已沾染他们对医技的信任,能压制戾气)!”
玄真先祖补充道:“切记,子时前必须赶到秘坛!若火种被污染,医技传承将万劫不复!余孽已在通往终南山的路上设下埋伏,他们用医技戾气操控了之前被污染的医典、器械,会变成‘医技傀儡’阻拦你们——守住密钥,护住火种,就是守住天下百姓的健康希望!”
两道虚影渐渐淡去,光幕也随之减弱,空中的医技戾气重新凝聚,比之前更浓,印务坊的医典开始燃烧,火焰泛着幽绿,改良坊的针灸铜人竟缓缓站起身,关节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朝着灵枢等人走来——是余孽操控的“医技傀儡”!
“墨巧,你去改良坊取防戾医技盒,再收集百姓用过的简易器械!”灵枢快速下令,“我与素问留下挡住傀儡,为你争取时间!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让密钥落入余孽手中,不能让火种被污染!”
墨巧重重点头,转身冲向改良坊,身后传来针灸铜人沉重的脚步声与灵枢、素问的打斗声。他握紧手中的青铜校准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拿到防戾医技盒,一定要赶到终南山,绝不能让余孽毁了医技传承,绝不能让百姓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健康希望!
可就在墨巧找到防戾医技盒时,盒盖突然弹出一缕幽绿烟雾,他瞬间觉得头晕目眩,手中的医技盒险些掉落——盒中竟也藏着戾毒!是余孽早就设下的陷阱!墨巧强忍着眩晕,用圣火草粉末撒向烟雾,勉强稳住身形,可远处传来的傀儡脚步声越来越近,通往终南山的路,似乎比想象中更艰难。
灵枢与素问能挡住越来越多的医技傀儡吗?墨巧能否带着防戾医技盒与密钥顺利突围?终南山的医技秘坛中,又藏着怎样的危机?今夜子时,这场关乎医技传承的生死之战,究竟会走向何方?一切,都在这申时的幽绿戾气中,等待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