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我们少吃一点,他们就能多吃点(1 / 2)
第343章我们少吃一点,他们就能多吃点
“大对卢,唐国人突然拋出『倭国银山』的消息,这会不会是他们设下的阴谋”
就在那人面前,坐著一个身著粗布短打的高句丽人。
他声音里带著几分不安的问道。
而刚才那开口的青年,缓缓放下手中的酒盏。
虽穿著寻常商人的青布袍,眉眼间却透著一股慑人的锐利,正是乔装潜入长安的高句丽大对卢渊盖苏文。
他沉默片刻,指尖摩挲著杯沿,目光沉沉地扫过厢房內屏息待命的几名高句丽心腹,才开口道:“郑元璹父子的说辞,与咱们之前从其他渠道打探到的消息,分毫不差。”
“那是不是说,郑元璹父子是真心投靠我们倭国真有那么多银山”
对面的使者瞬间兴奋起来,身子前倾,眼中闪烁著贪婪的光。
若是能掌控倭国的银山,高句丽的財力便能大增,到时对抗大唐也多了几分底气。
相较於下属的激动,渊盖苏文却显得异常淡然,甚至嘴角勾起一抹冷嗤:“唐国人与当年的隋国人一样,都是自大狂妄之辈,他们向来瞧不上我高句丽,如今又正忙著对付西突厥,怎么会费尽心机,派一个国公爷来做细作”
在他看来,唐廷若真要对付高句丽,只会直接动用武力,而非用这种“迂迴手段”。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肃,眼神锐利地盯著那名使者:“记住,回去之后告诉唐国五姓七望出身,若能借他拉拢到士族势力,让唐国內部生乱,那唐国的江山,迟早会成为我们掌中之物!”
“是!属下谨记大对卢教诲!”使者连忙躬身应下,可心里却暗自腹誹。
说到底,您还不是担心郑元璹是细作,才亲自冒险潜入长安探查
嘴上说得篤定,暗地里却把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对了。”
使者想起另一件事,又连忙问道。
“高建武大王派来的那几名使臣,如今还被咱们扣在驛馆,该如何处置”
渊盖苏文端起酒盏,仰头饮尽杯中残酒,语气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放他们回去。”
这话让使者愣住了。
来时大对卢明明说,要杀了高建武的使臣,嫁祸给唐国,激化两国矛盾,怎么现在突然改了主意
渊盖苏文像是看穿了他的疑惑,却没有解释,只是在心底盘算著。
此次来长安,他本有三个目的。
一是查清郑元璹父子的底细,二是除掉高建武的使臣嫁祸大唐,三是联合新罗、百济,共同对抗大唐。
可如今看来,后两个目的都要改了。
倭国的银山啊。
他必须要在大唐出海之前,先拿下那座岛国。
因为他很清楚。
眼下的高句丽,根本没有与大唐正面抗衡的实力,只能先自保。
“去传本对卢的命令。”
渊盖苏文重重將酒杯顿在桌案上,烛火被震得晃动了一下。
“联繫新罗和百济驻长安的使臣,就说某在清风楼设宴,请他们明日前来,共商『互利之事』。”
他眼底闪过一丝野心:大唐虽强,却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若是高句丽能先吞併倭国、新罗和百济,整合半岛与海岛的力量,只需十年时间,他便能训练出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大军。
届时,他定会亲自率领铁骑,来到这座繁华的长安城下,让唐国皇帝尝尝俯首称臣的滋味!
无数次午夜梦回。
他都在做著一个梦。
那就是李世民在他面前俯首称臣,他质问著那位大唐皇帝是否要投降。
或许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痴心妄想!”
立政殿內,长孙无忌衝著温禾吹鬍子瞪眼。
看他挽著袖子要动手的样子。
温禾早有防备,身形一闪就躲到了民部尚书竇静身后,探出半个脑袋,语气带著几分调侃:“长孙侍郎,您如今已是吏部侍郎,主掌官员考核任免,这粮种分配是民部的差事,您就別跨界操心了吧”
“某还兼著民部侍郎!”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
接任他位置的人还没上任,所以他如今確实还兼任著。
温禾抬头朝著竇静看了一眼,后者无奈的点了点头。
“就算您兼著民部侍郎,也得讲道理吧”
温禾从竇静身后走出来,语气变得严肃。
“这粮种本就数量有限,是陛下好不容易从环王那要来的高產稻种,若是不划出专门的试验田试种,记录生长周期、產量变化,难不成让民部隨意分发给各地到时候种砸了,谁来负责”
温禾质问道。
竇静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县子所言有理。”
“哼!粮种分配本就是民部的职责!”长孙无忌厉声反驳,手指重重戳著桌案。
“这粮种是朝廷之物,是为了救济百姓、稳定春耕,不是你温禾用来『试验』的私產,各地百姓等著粮种下地,哪有时间等你慢慢试”
竇静闻言,点了点头,说道:“长孙侍郎所言有理。”
温禾看著竇静这“两边都有理”的模样,哭笑不得,只能再次转向长孙无忌,语气带著几分质问:“某要试种,是为了培育出更高產的稻种,日后让更多百姓吃饱饭,又不是为了自家谋利!”
“可这粮种若是交到民部手里,怕是要被某些人借著『分配』的名义瓜分,送到士族勛贵的田地里吧到时候普通百姓连见都见不到,还谈什么稳定春耕又怎么培育新种”
竇静“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说道:“县子说的对。”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气得脸色通红,指著温禾的鼻子怒喝。
“你说的『某些人』是谁难不成你觉得民部上下都是公私不分的贪官大唐百官,忠心为国者比比皆是,不是只有你温禾一个人在为百姓著想!”
竇静继续点著头:“长孙侍郎所言甚是。”
皇位之上,李世民端著青瓷茶盏,神色淡然地抿了一口茶汤。
殿內方才还剑拔弩张的爭吵声,似乎半点没影响他的心境,反倒慢悠悠地赞了一句:“今天这茶不错,入口甘醇,倒有几分春日的清爽。”
侍立在旁的黄春连忙躬身回话,语气带著几分笑意:“启稟陛下,这是高阳县子昨日刚送来的新采春茶,说是在终南山下的茶园摘的头拨嫩芽,特意送进宫来给陛下品尝。”
“嗯,確实不错。”
李世民又呷了一口,眉眼间露出几分满意。
“沁人心脾,咽下去后齿颊还留著香,比之前喝的贡茶更有滋味。”
这话一出,殿內原本还在对峙的温禾和长孙无忌,顿时都收了声。
两人一个站在左首,一个立在右首,虽不再爭吵,可眼神对视时,依旧带著几分不服气。
长孙无忌瞪著眼,温禾则微微挑眉。
李世民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两人,语气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吵完了”
长孙无忌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告罪:“陛下恕罪,臣方才一时情急,在殿上爭执,有失体统。”
他虽觉得自己占理,却也不敢在李世民面前放肆。
温禾也跟著躬身,语气隨意了些:“臣也有错,不该跟长孙侍郎呛声,扰了陛下清净。”
李世民没再追究,反而对著身旁的內侍高月吩咐道:“给辅机也斟一杯这春茶,他方才吵得急,润润嗓子,再给嘉颖上一碗蜜水,他年纪小,喝不得太浓的茶。”
高月连忙应下,捧著茶盘上前,先给长孙无忌斟了茶,又端了一碗琥珀色的蜜水递给温禾。
站在两人中间的竇静,看著这一幕,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心里暗自嘀咕。
陛下这分明是在怪他方才在爭执中“和稀泥”。
可他这位民部尚书,虽说是正三品大员,可一边是皇帝倚重的大舅哥,一边是陛下宠信的少年才俊,哪一个他都不敢招惹。
只能左右逢源,没想到还是落得个被埋怨的境地。
就在竇静心里七上八下时,李世民忽然开口,目光落在他身上:“竇卿也站了许久,也给竇卿上一盏茶吧,这春茶难得,一起尝尝。”
竇静顿时鬆了口气,连忙躬身谢恩:“谢陛下恩典!”
接过內侍递来的茶盏时,手都还有些发虚。
陛下终究还是顾及著他的体面,没真的怪罪他。
李世民看著殿內三人各异的神色,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浅笑。
上次温禾与长孙无忌联手,忽悠了他一把。
这次他特意將二人召来商议环王粮种的分配,果不其然,这他们二人很快就爭执起来。
待殿內的气氛稍稍缓和,李世民放下茶盏,语气平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一次环王送来的粮种,便由民部和温禾一人分一半吧。”
长孙无忌闻言,刚要开口爭辩。
民部掌管天下农桑,粮种本就该由民部统一分配,哪有分给一个县子私用的道理
可话还没说出口,就见李世民抬眸看向他,缓缓问道:“辅机,朕没记错的话,上一次民部不是有不少人贪墨了不少肥皂和玻璃,这次分一半粮种给温禾,也算是弥补他之前的损失,你就莫要再计较了。”
一句话,堵得长孙无忌哑口无言。
他很想说,那件事情早就过去了。
而且那些贪官污吏也都被百骑抓了。
可是看著李世民的神態,他瞬间明白,陛下这话既是定调。
无奈之下,长孙无忌只能躬身领旨:“臣遵旨。”
只是他心里清楚,这是向陛下妥协,绝非向温禾那个黄口小儿示弱。
交代完分配事宜,长孙无忌又转向温禾,神色郑重,语气带著几分提醒:“你曾在陛倍,你自己理当明白,这粮种关係到大唐的春耕收成,关係到千万百姓的生计,半点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