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胖东来模式(1 / 1)
夏小天请来了一个奇人,那就是胖东来的老板于冬来。
他独特的经营理念,哪怕是十多年后,也备受推崇。
95年开始创业的于老板,现在已经有多家门店,但一直冲不出豫省。
夏小天让任悠悠亲自去请,然后用六倍的价格直接收购了他的胖东来。随后转任零售事业群的cbo,也就是品牌官。随后转为o,首席运营官,二号人物。
对于简惠系如此大的平台,于老板其实是忐忑的。
只是他没想到,女老板居然这么“信任”他,把他提拔上去后,居然敢大胆放手交给他“改革”。就连事业群的老大张文忠(原物美创始人)也对他鼎力支持。
实在是没办法,再搞不出“政绩”。零售事业群就成了后娘养的了。对比隔壁电商事业群和o2o事业群,年年都有“重赏”,年终奖是他们的三到五倍。就连隔壁仓购事业群,也是他们的两倍。现金+股权,赤裸裸的金钱刺激。
让张文忠等人非常眼红,谁会相当,曾经的零售事业群是集团最吃香最风光的事业群。但05年夏小天接手转型以后,一直在“缩水”,直营店从七八万家,锐减到万余家。其他20多万家,全都是“加盟”,虽然他们也能“管理”,但“利润不过手”。就会导致他们部门利益很小。品牌加盟费,属于品牌和会员事业群。也和他们没关系。就连供应链管理,也属于越来越庞大的物流事业群。为什么供应链跑物流集团去了。
因为供应链控制管理,属于金融投资部,但这只涉及股权控制,不参与调配货物管理。那么谁是最直接的管理人。
答案是物流集团。为了集团有足够话语权,金融部门会战略投资,金融部也会派高管去参加董事会,参加管理。但整合上下游链条工作,交给越来越庞大的物流集团是最恰当的。
各个连锁店把需要补货的订单发给物流集团,物流集团分门别类统计后发给厂商。然后派加盟车队,或者自营车队去拉货,这种玩法的最大好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储备量”也就是库存。卖的好不好,物流的全国各地仓库盘点,就一清二楚。也能防止各地加盟店“虚假发货”。
夏小天开会肯定了零售部门选择“自救”的措施。
“只有让商家,股东,员工,消费者和当地政府共赢,线下品牌零售,才有活路,否则对比没有税收压力,没有库存压力,更没用庞大重资产投资的电商平台,完全就是被动挨打,慢性切割。胖东来的模式,表面上我们股东赚的少了,但却可以赚的更久了,相比起快收几年红利就倒闭,我希望还是细水长流,赚几十年的利润,更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相比起于老板自己拿货价高昂,导致他们卖的并不便宜。相比之下,直接入股供货商企业的简惠系,拿货价绝对是“全国最低”。这可不是某些直播平台网红搞出来的“虚假最低”。这是真的全场最低。但凡市场上有比他们拿货价还低的,负责供应链拿货的物流集团,就得要和供应商重新谈判新的价目表。
否则就得换供应商。在渠道为王的时代,哪怕是统一,康师傅这种赛道巨头,娃哈哈农夫等行业霸主,也得元气大伤。
最关键,渠道拿捏还只是最初级的“玩法”,直接让“富可敌国”的母公司简惠控股出手。那就是金融打击配合政治黑手。当政治“黑哨”吹起来。原时空的360老板周弘毅都得连夜跑路。
千万不要小看了一个拥有三四千亿美金资产表的金融集团他的能量有多广泛。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就是“财团化”的必然结果,你说官商勾结也好,官民合作也罢。但不可否认,双方“互相帮助”会让所有人“利益最大化”。
当某些高官需要夏家支持去刷“政绩”的时候,肯定希望夏家企业能欠点“人情”。不然不好开口。
夏家企业有时候为了维系关系,也会故意让人欠点人情。
至于这过程中被牺牲的倒霉鬼是谁,双方都不会太在意。
从这点看,也难怪国家一直在防范企业“财团化”“垄断化”。这个情况,不仅仅国内如此,曾经被肢解的美孚,被肢解的Jp摩根银行,都说明了财团化企业,走到最后,都会走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对立面。
有本事的政治家,都会想方设法限制和打击。
夏小天等人不也一直在调整,防止自己站在国家对立面。
后来的阿里马和长江李不就是站到了对立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