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七七和亲人10(1 / 2)
---
七七和大姐之间,总像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大姐比七七大了整整十二岁,几乎是一代人的差距。大姐出生那年,父母还年轻,家里条件也不宽裕,她是被“穷养”长大的,早早学会了懂事、顾家。后来母亲怀上七七时,家里已经宽裕了些,偏偏又赶上大姐正值青春期,母亲身体吃不消,便把七七送到了外婆家抚养。
外婆家在乡下,山清水秀,却也闭塞安静。七七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听的是外婆讲的古早故事,吃的是外婆亲手蒸的米糕,连说话都带着一股软糯的乡音。而大姐呢,早早嫁了人,嫁的是镇上开五金铺的姐夫,婚礼那天七七才五岁,穿着外婆缝的小红褂子,被抱在怀里看热闹。她只记得大姐穿着大红嫁衣,像画里的人,美得不真实,却也远得触不可及。
后来七七回了城,住进了父母家,可大姐已经搬出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偶尔节假日回来,也是匆匆一面。大姐说话快,做事利落,带着一种“城里人”的精干劲儿,而七七却慢吞吞的,连夹菜都只夹自己面前的那一盘。母亲常说:“你大姐像你爸,精明能干;你像我,慢吞吞的。”这话听着像玩笑,却总在七七心里留下一点说不清的落寞。
她记得有一次过年,大姐带了一盒巧克力回来,分给弟弟妹妹们,轮到她时,大姐顿了一下,笑着说:“七七小时候在外婆家,没吃过这个吧?”那句话本无恶意,甚至带着点怜惜,可七七却红了脸,像是被揭穿了什么秘密。她接过巧克力,小声说了句“谢谢”,却一直到晚上都没拆开。
她们不是不亲近,只是从未真正熟悉过。大姐的人生里,七七像个迟到的观众;而七七的记忆里,大姐始终是个模糊而遥远的影子。她们是姐妹,却像两条平行线,各自延伸,从未交汇。
七七和大姐的感情不是一下生成的,七七一方面同情大姐的遭遇,更多的是怒其不争,大姐夫都不珍惜你了,你还不另嫁,′还嫁鸡随鸡
一个被寄养在外婆家的女孩七七,与大姐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情感隔阂。当七七听闻母亲带领全村人去大姐夫家为大姐"出气"时,这段尘封的家族恩怨被重新揭开。通过外婆的讲述,七七逐渐了解到大姐婚姻背后的真相,以及母亲那看似粗暴却饱含深情的保护方式,最终促使她踏上归途,试图修复这段断裂的姐妹关系。
“世界观设定”
故事发生在中国农村与传统价值观念交织的当代社会,家族荣誉与女性命运紧密相连,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村庄之间的社会契约。
“人物小传”
-七七: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的女孩,与原生家庭疏离,性格敏感内向,对家族历史一无所知,却承载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关键角色。
-大姐:比七七大十二岁的姐姐,十七岁被迫嫁入有威望的屠户家,婚姻不幸却坚忍不拔,是家族牺牲与母亲保护欲的集中体现。
-母亲:强势而冲动的农村妇女,以极端方式保护女儿,曾带领全村人为大女儿"出气",却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收敛锋芒,内心充满对子女的愧疚与思念。
-外婆:家族历史的见证者与守护者,以温和智慧的方式向七七传递真相,是七七与原生家庭重新建立联系的桥梁。
“情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