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解决新报困局(2 / 2)
“卖报所得,远不及成本啊。”
“非也非也。”赵牧摆手,嘴角噙着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却也不废话,直接便点题道:“殿下试想,你这《大唐民报》,如今每日送入长安多少官衙,多少学堂,多少富户商家?”
“又有多少百姓争相购买阅读?”
“其传阅之广,目光所聚,岂是寻常市井告示所能比拟?”
他顿了顿,见李承乾仍是不解,便继续深入浅出地解释道:“譬如西市那家最大的张氏绸缎庄,若他家新进了一批江南软罗,欲告知全城富家夫人小姐,他该如何做?”
“无非是让伙计四处吆喝,或张贴告示,效果如何,犹未可知。”
“但若殿下在这《大唐民报》上,辟出一小块地方,专供此类商家刊登货品信息,开业志庆,招工寻人之用,并依其字数多寡,版面位置,收取相应的费用。”
“此举,殿下称之为广而告之可,称之为告白亦可。”
“如此,商家得其便利,广而告之。而报坊得其资费,以报养报。”
“岂非两全其美,良性循环?”
李承乾听得目瞪口呆,眼睛越睁越大,赵牧的话语如同在他脑海中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商业模式清晰地呈现出来。
之前的焦虑,挫败,自我怀疑,在这一刻被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惊和狂喜所取代!
“妙啊!”
“妙啊!”
“赵兄!”他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脸上愁容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兴奋的红光,“此策......此策简直是点石成金!”
“化腐朽为神奇!”
“孤怎么就没想到!”
“这......这广而告之,真是......真是绝了!”
赵牧看着他激动的样子,淡然一笑,拿起茶杯轻抿一口,又慢悠悠地添了一把火:“殿下若恐初期无人敢尝此鲜,无人信此策之效,不妨让那位与殿下和东宫关系匪浅的秦老爷带头一试,他那棉花产业,如今不正需大规模招募流民垦荒,收购关中沙地,定制新式纺机吗?”
“此等事宜,正适合在这广而告之栏中刊登,效果定然显着。”
“有他这皇商带头,何愁其他商家不趋之若鹜?”
“对对对!”
“那个曾经替孤解决了粮食困局,现如今又献上棉花重宝的秦郎!”
“找秦朗!”李承乾此刻对赵牧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觉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我明日......不,孤回去便差人去寻他,他定会答应!”
心中的阴霾彻底扫清,巨大的困境转眼间化作了无限的机遇。
李承乾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恨不得立刻飞回东宫着手安排。
他又惊又喜,又有些惭愧地向赵牧深深一揖:“承乾愚钝,屡次劳烦赵兄点拨,每次皆能于山穷水尽处,得见柳暗花明!”
“此恩此情,承乾......真不知何以为报!”
赵牧坦然受了他这一礼,微笑道:“殿下不必客气。”
“能于国于民有益,便是好事。”
李承乾又坐了片刻,与赵牧探讨了些许“广告”实施的细节,便再也坐不住,心潮澎湃地起身告辞,脚步轻快有力,与来时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