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新瓷引风波,工坊暗斗(1 / 2)
东宫偏殿一角,此刻不像储君书房,倒更像个杂乱的手工作坊。
桌上,地上散乱地堆着各式瓷土样本,釉料小罐,以及几十件烧制出来的瓷瓶瓷碗坯胎。
有的洁白细腻,有的却泛着灰黄。
有的釉面光润如玉,更多的则是布满裂纹,色泽斑驳,或干脆扭曲变形,如同怪异的雕塑。
李承乾挽着袖子,袍角沾了些许泥灰,眉头拧成一个结,正拿起一个刚出窑不久,釉色还算匀净,但底部却有一道明显缩釉裂纹的白瓷碗,重重地叹了口气,将其丢回桌上,发出“当啷”一声脆响。
“又是不行!”他语气烦躁,带着几分挫败,“胎土是选了又选的邢州上等土,釉料配方也是请教了将作监的老匠人反复调整的,火候更是盯着窑工寸步不离地守了三日!”
“为何还是这般不堪?十窑里能出一两件完好的就算走运了!”
马周站在一旁,手中拿着记录烧造过程的册子,也是面色凝重:“殿下息怒。瓷器之道,本就精深微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或许是水土略有不服,或许是窑温控制仍有瑕疵,需得耐心反复尝试。”
“耐心?孤哪有那么多耐心!”李承乾有些焦躁地踱步,“国库虽因抄没充实了些,但边关用度日增,父皇又意在民生,处处都要钱!”
“孤本想借此新瓷之利,另开一条财源,也好让朝野看看,寒门子弟不仅能做官,更能做实事!”
“可如今……”他指着那堆“残次品”,“投入这许多人力物力,就得出这些玩意?岂不徒惹人笑话!”
尤其令他憋闷的是,消息不知怎的传了出去。
市面上已有风言风语,说什么“太子爷异想天开,瓷器岂是那么容易做的?”
“寒门学子读读书还行,玩泥巴?”
“还得看祖传的手艺!”
甚至有几家与旧世家关联颇深的瓷器行,暗中放话,嘲笑东宫工坊“眼高手低”,“不懂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精髓”。
更可气的是,竟真有人暗中接触东宫工坊里那几个手艺最好的寒门匠人,许以重金,想把他们挖走。
虽被严词拒绝,但这挖墙脚的举动,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李承乾胸口堵着一股恶气,吐不出又咽不下。
他挥挥手让马周和匠人们先退下,独自对着那堆瓷片发愣。
挫败感和外界的压力让他倍感疲惫,甚至产生了一丝动摇: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过急于求成了?
沉吟良久,他猛地站起身:“备马!去龙首原!”
山庄里,赵牧正挽着袖子,在一棵老梅树下捣鼓着什么。
走近一看,竟是在用一套小巧的石磨,慢悠悠地磨着几种不同的豆子,旁边还放着糯米,芝麻等物,像是在准备什么点心馅料。
阿依娜在一旁帮着筛粉,云袖则好奇地看着。
李承乾风风火火地闯进来,看到这副悠闲景象,不由得一滞,满腹的焦躁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赵牧头也没抬,依旧不紧不慢地推着石磨:“哟,太子殿下这是刚从泥坑里打滚回来?脸色可不怎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