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北疆隐忧现,太子问安边

第六百九十二章 北疆隐忧现,太子问安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晨风已带了些凛冽的意味,刮在脸上像钝刀子割肉。

一缕天光刚掠过巍峨的宫墙,八百里加急的马蹄声便踏碎了皇城外的宁静,也瞬间搅动了刚刚开始的朝会。

那马蹄声不是一声两声,而是一连串由远及近的闷雷,带着边塞特有的风尘与急促,直叩人心。

消息是源自北方那片新近纳入当堂版图的薛延陀旧,定北城!

定北城守将的急报言辞恳切,却字字沉重,如同坠了铅块。

黑山铁矿开采虽已步入正轨,原本归附薛延陀和北方各部族还算稳定,可这两年新归附的一些异族之人却在被人暗中煽动下,开始阳奉阴违,输送矿石屡屡拖延。

甚至发生了数次落单工匠被殴,运矿器械被毁的恶性事件。

推行已久的“降俘工分制”虽稳住了大局。

可数十万降俘与迁居此地的唐人流民,退役府兵之间,因争夺水源,草场乃至工分高低,日常摩擦不断,小规模斗殴已演变成数十人参与的群架,消耗着管理者大量的精力,也一点点侵蚀着脆弱的秩序。

最让人头疼的是。

从关中,河东通往定北城的漫长补给线,在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前,显得愈发脆弱,骡马倒毙于途,民夫冻伤溃散之事时有发生,粮草,御寒物资的转运损耗惊人,户部递上的账册数字,那一个个朱红勾画的亏空,看得人眼皮直跳,心头滴血。

朝堂之上,短暂的寂静后便是争论。

有性如烈火的武将出列请命,认为当以雷霆手段镇压几个跳得最凶的部落首领,悬首级于辕门,以儆效尤,让那些蛮夷知道大唐刀锋依旧锋利。

文臣则多言此举恐激起更大民变,且北疆初定,民生凋敝,不宜再动刀兵,应以抚慰,教化为主,徐徐图之。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谁也说服不了谁,金殿之上一时喧嚷如市。

端坐龙椅的李世民,面色沉静如水地听着臣子们的辩论,手指在冰冷的赤金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目光却深邃地扫过每一个发言臣子的脸,仿佛要从中分辨出哪些是忠于国事,哪些又是囿于门户之见。

最终,他只说了句“朕知道了,容后再议”,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争论,宣布散朝。

退朝后,太子李承乾回到东宫书房,那沉甸甸的急报和户部呈上的巨额开销清单就放在他的案头,像两块无形的巨石。

他挥手屏退了左右,甚至连贴身内侍都赶了出去,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椅上,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裹挟着烦躁,沉甸甸地压在心口,几乎让他喘不过气。

开疆拓土的豪情犹在眼前,父皇期许的目光也未曾远离,但这守土安民的艰难,却远比想象中更为错综复杂,像一团乱麻,找不到线头。

太子闭上眼,用手指用力揉着刺痛的太阳穴,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龙首原山庄,浮现出赵牧那双似乎总能洞悉迷雾,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眼睛,以及曾经那句“大势如潮,顺之者昌,以实破虚”的教导。

没有再多犹豫,李承乾猛地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决断。

换了身不显眼的玄色锦袍,太子殿下只带了两个绝对可靠,身手矫健的心腹侍卫,悄然从东宫侧门而出,混入市井人流,直奔龙首原而去。

他知道,随着天气转冷,自己那位又在勾栏呆腻了的先生,又跑回龙首原上的温泉山庄离准备猫冬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